APP下载

肖邦谐谑曲Op.31 No.2作品分析

2018-04-01马秀港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主部展开部调性

郭 芸 马秀港

(郭 芸/马秀港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学1班)

1.引言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他的出现对于这一时代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肖邦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钢琴所创作的作品,他对于钢琴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谈到肖邦作品,我们不得不说的巨作就是他的四首谐谑曲,其中降b小调谐谑曲就是一首富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作品。

2.肖邦的创作概述

肖邦的钢琴创作体裁有很多,比如:练习曲,圆舞曲,前奏曲,谐谑曲,马祖卡舞曲,夜曲等,种类比较繁多,却让人耳目一新。肖邦本人的创作及作品与他所处的时代更是息息相关,当然更多的是与他的个人思想和生活环境有密切的深层的联系。仔细分析与慢慢研究,其实可以把肖邦的一生分为具体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是--华沙时期。第二个是--巴黎时期。肖邦的一生都似乎与他的国家联系在一起。虽然肖邦的一生算只有短短的39年,但是,这短暂的一生却是精彩多样、辉煌而又伟大的。

3.肖邦谐谑曲的特点

谐谑曲(Badinerie/Scherzo)也可以称作是诙谐曲,这一体裁最早产生于十七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多用于世俗声乐作品中。谐谑曲的主要特点是速度较快,节奏活泼生动,在其表现过程中常呈现出突发性的强弱对比。

《肖邦谐谑曲Op.31》是肖邦在沙华时期的典型代表作之一,沙华时期的肖邦早已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天赋,他把谐谑曲独立出来,大片段的增加更多的音乐音符,谐谑曲以乐章的形式出现,变成了拥有独立的体裁展现,运用更多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肖邦在创作时候的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想要赋予的思想。这样一首谐谑曲也把肖邦当时的无忧无虑和愉快的生活自由感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肖邦认为以乐章的形式出现的谐谑曲,已经不能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或想要表达的思想。独立体裁的谐谑曲是肖邦宣泄自己情绪的一种需要,用流动的乐符来表达心情--激情澎湃,更是给后人留下了伟大的研究方向。后人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肖邦想要发散给人们的热情与奔放,随着着3/4拍律动而欢快的舞动,带着愉快的心情,思考着自己的一些往事。这就是谐谑曲的魅力,以独立的乐章构成它最大的特点。

4、《肖邦谐谑曲O p.31 N o.2》的作品分析

《肖邦谐谑曲Op.31》是他所创作的四首谐谑曲里最著名的一首。这部作品是在1837年创作的,献给阿黛拉·德·菲尔斯滕斯泰因伯爵小姐。这首作品运用的是古典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原则,为复三部曲式。但肖邦在其结构和调性等方面都做了非常自由的处理,使得优美的旋律成为这首作品的典型音乐特征。这首作品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既有着嘲笑、讽刺的情感色彩,又带着对爱情无限的向往,与此同时又包含优雅的情调,总的来说它就是一首具有浪漫派气息的音乐诗歌,一定的幻想性和戏剧性相互结合。舒曼曾评价它是“一首具有高度感染力的作品”并认为它“丝毫不逊于拜伦伯爵的任何一篇诗歌”。

整首乐曲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及尾声四个部分。其中展开部的结构形式较为复杂,是一个独立的段落。跟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不同,肖邦的这首谐谑曲在结尾处并没有以主部的调性结束,而是以副部的降D大调作为结束。

作品一开头的主部主题(1小节-48小节)是以两个材料相对比构成的,就仿佛如同两个人一样,一个在默默的提问,另一个则非常有自信的说出答案,坚定而果断,两处的强弱对比非常鲜明,带有一定的幽默感。它的调性为降b小调,经过一次反复之后,结束在了属和弦上。

在经过两小节的休止后,连接部(49小节-64小节)在第49小节时突然加入,右手高声部的旋律就如同高山滑雪一样从高音急速下降,经过两小节(53、54)的小山丘,又再一次下降。左手以八度和双音的形式点缀着右手的高声部,显现出一点辉煌的效果,力度也在随之变弱。连接部虽然很短,但却是主部与副部的过渡,同样也是主部的延伸和继续。其调性也在逐渐向副部的调性靠拢。

副部(65小节-117小节)则是一个完整的乐段,调性为主部的大调形式:降D大调。旋律幽美,具有歌唱性,与前面的65个小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右手的旋律较为宽广,并带有一些小小的装饰音。左手则以和弦的分解式为主,多运用了附属和弦,使旋律就如同波涛一般,让这段音乐更加富有活力与生机。

结束部(118小节-132小节)就是一个小短句,一直以降D大调的主和弦跟属和弦的琶音分解式进行着。在接下来的133小节-264小节则是之前整个呈示部的反复,但又在之前的基础之上稍微做了点改变,在第147小节和第172小节,由之前的附点音符分别变为五连音和四连音,在第179小节处增加了一段长颤音,与之前的稍有不同,也带给人一种小小的新鲜感。

6.结束语

肖邦的这首《降b小调谐谑曲Op.31》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与分析价值,肖邦运用了许多的技巧性的片段,丰富的和声与织体,优美又带戏剧性与幽默性的旋律,变化万千的音乐色彩等等,都让这首乐曲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展开部的发展与主部主题,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情感色彩,清新又有韵味,充分变现出音乐的美好。

1、[苏]阿·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于润样《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田晓野.关于肖邦谐谑曲的音乐理解与演奏技术的探究[J].青岛大学学报,2009.

4、朱雅芬.肖邦的浪漫主义特色[J].钢琴艺术,2000.

5、李娟.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谐谑精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

6、陈立诚.简介谐谑曲的形成与发展[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

猜你喜欢

主部展开部调性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连接部特点研究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莫扎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研究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