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以清政府为视角的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综述

2018-04-01王燕曼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清政府

王燕曼(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点之一,成果颇丰。但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从太平天国视角出发,研究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制度、文化、人物以及重要影响,对于自上而下的研究则是严重不足。本文对近十年来以清政府为视角的太平天国运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将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化。

一、团练、湘军、淮军的研究

晚清八旗绿营腐朽不堪,难以抵御太平军的进攻,面对危机,咸丰帝多次下令,谕令乡绅组织团练,湘淮势力也应运而生。郑小春《太平天国时期的徽州团练》,论述了在太平天国时期,为抵御太平军的进攻,徽州团练应时而兴,给太平军造成了极大牵制,同时也给徽州社会带来深刻影响。[1]朱汉民《湘军与晚晴中国》[2]认为湘军既是一个政治集团、军事集团,也是一个文化集团,他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晚清中国的,会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中国的历史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研究。如董丛林《安庆战役中湘军的“双帅格局”》[3]具体讨论了在安庆战役中胡林翼、曾国藩双帅并立的局面。两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最终取得安庆战役胜利。费志杰《李鸿章杀降事件还原》[4]还原了发生于太平天国末期的苏州中杀降事件,作者认为该事件的加剧了洋枪队与李鸿章之间的矛盾,此事件在李鸿章统兵经历中占有重要地位,厘清事情原委对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对于李鸿章的评价都有很大价值。

二、清政府的战术策略研究

董丛林《太平天国与清方互行策反招降比较研究》[5]对太平天国与清方互行策反招降进行了四方面的比较:清方更显自觉性;清方更具针对性;清方策略性更强;清方收效更为显著。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它与其他多方面因素结合,导致双方此败彼胜的最终结局。侯竹青《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方情报工作浅析》[6]则叙述了在太平天国这场运动中,清方情报工作从起初的毫无建树到天京事变之后,伴随着太平天国方面实力受损以及清方经验的成熟,情报工作卓有成效。其中此外,在有关清朝官方军事部署的论述中,崔岷《广西“匪患”与金田起事——基于清方军事部署的考察》[7]详细论述了咸丰帝自即位以来通过一系列部署逐步加强了广西“剿匪”的指挥系统和兵力,以及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和对金田起义的影响。

三、财政方面的研究

财政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为应对战争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洪均《危局下的利益调整——论胡林翼整顿湖北漕政》[8]指出在太平天国起义后不久,清政府陷入财政困境,湖北巡抚胡林翼挺身而出,以自己老练的政治手段,成功整顿湖北漕政,成为各省典范。王静雅《太平天国战时曾国藩对饷银借销的经营》[9]则是面对财政危机,曾国藩采取以盐抵饷的方式来获取饷源,过程虽颇为艰辛,但成效颇丰。刘增和《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清廷的军费筹济》[10]则是一篇较为整体的财政方面研究,他撰文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清廷由于对战局的乐观判断,基本采取“倾力筹济”的军费筹济理念。不久导致部库陷入空虚,户部指拨难以为继,被迫在外省用款,筹饷旧制,统兵大臣直接咨商外省拨解和酌拨制度方面,放权变制,以求摆脱困厄。

四、地方社会的研究

太平天国运动被魏斐德称之为“是世界上最具灾难性的内战。”势力遍及全国十八个省份,其所到之处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靳志鹏《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社会的冲击与影响》[11]是从整个江南社会着手,论述这场运动对人口,土地关系、人们思想观念产生党的影响。王继平《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乡村社会》[12]则是以湖南乡村社会为突破口,论述晚清湖南乡村社会持续向下流动,从而使太平天国在湖南乡村得到积极响应,部队迅速扩大,之后太平天国运动北上离湘后,曾国藩建立团练保甲,重新控制湖南乡村社会。贾熟村的《太平天国时期的常州地区》[13]、《太平天国时期的上海地区》[14]、《太平天国时期的嘉兴地区》[15]分别描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上海、嘉兴产生的变化。

总体上来看,以清政府为主体视角下的太平天国运动主要体现在总体上相关研究较少,缺乏以政府视角综合讨论清政府应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危机对策及其实施效果的论述。并且相关研究多停留在表层叙述,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论证。除此之外对史料的挖掘和利用也不够充分,有待强化。

注释:

[1]郑小春.太平天国时期的徽州团练[J].安徽史学,2010,(3).

[2]朱汉民.湘军与晚清中国[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9).

[3]董从林.安庆战役中湘军的“双帅格局”[J].军事历史研究,2016,(7).

[4]费志杰.李鸿章杀降事件还原[J].清史研究,2012,(11).

[5]董从林.太平天国与清方互行策反招降比较研究[J].中国近代史,2016,(2).

[6]侯竹青.太平天国时期清方情报工作浅析[J].军事历史研究,2011,(3).

[7]崔岷.广西“匪患”与金田起事——基于清方军事部署的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4).

[8]洪均.危局下的利益调整——论胡林翼整顿湖北漕政[J].江海学刊,2012,(6).

[9]王静雅.太平天国战时曾国藩对饷银借销的经营[J].广东社会科学,2014,(1).

[10]刘增和.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清廷的军费筹济[J].历史研究,2010,(4).

[11]靳志鹏.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社会的冲击与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9,(3).

[12]王继平.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乡村[J].求索,2016,(3).

[13]贾熟村.太平天国时期的常州地区[J].江南大学学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3).

[14]贾熟村.太平天国时期的上海地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4).

[15]贾熟村.太平天国时期的嘉兴地区[J].嘉兴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清政府
桑德斯镜头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研究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钱穆《国史大纲》“洪杨之乱”平议
历史课堂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实践——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