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准考核为导向的流程优化管理

2018-04-01◇闫

市场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液氯氯乙酸分厂

◇闫 利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封东大)是河南省大型化工企业之一,位于开封市郑汴路40号,占地约540亩,2005年10月成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开封东大注册资本75102万元,其中,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额48052万元,控股比例64%,2015年9月28日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注资27050万元,持股占比36%。2017年拥有总资产15.6亿元,在岗职工1000余人,其中初级职称118人,中级职称65人,高级工程人员16人。

开封东大是省内第一家采取离子膜法制碱的企业,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成熟,技术先进,拥有一支管理精细、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人员队伍。两套氯乙酸生产装置,其中2万吨/年间歇法氯乙酸生产装置连续运行达十年之久,2013年上马的2.5万吨/年连续法氯乙酸生产项目,采取清洁生产工艺,具有产品等级高、能耗低的特点,符合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是继阿克苏之后,国内第二家采取此工艺的厂家之一,先后经过两次改造,目前氯乙酸产能可达7万吨/年。氯化亚砜生产装置有二、三车间两条生产线,产能2万吨/年。

一、以精准考核为导向的流程优化管理的实施背景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迫切需要

“十三五”期间,氯碱行业将摆脱单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增长方式,着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原料结构、技术结构及产品结构,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保约束问题,实现我国由氯碱大国向氯碱强国的转变。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低碳化考验,整体市场形势不容乐观。氯碱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材料行业,也是传统的高耗能行业,减排任务艰巨,影响企业开工率,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才能实现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内在需要

开封东大属于老国有企业,且无显著的资源、成本优势,通过强化管理提升运营效果是企业的唯一出路。与西北大型氯碱企业相比,开封东大能源消耗仍以电力消耗为主,电力消耗占烧碱单位成本的60%左右,企业无自备电厂,且氯碱行业属于高耗能企业,是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之一,企业无法再取得优惠电价;与山东氯碱企业相比,原盐虽然购自集团公司,但盐水成本远高于卤水工艺;与民营企业相比,由于前身是老的国有企业,人员多,包袱重,历史陈欠账较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品种虽然较多,但均属基础化工产品,规模较小、盈利率低,产品关联度强,且大多为液体产品,如盐酸、液氯不易储存,而市场容量有限给销售带来一定困难。加之受环保、供求矛盾影响,产品售价持续低位,而原料市场的一路走高,进一步削减了氯碱企业利润。再加上企业面临搬迁,不具备扩产、改造条件,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系统全面升级改造,在国家调结构、去产能的呼声中,企业连年亏损,流资紧张,迫切需要企业止血自救。高成本倒逼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因此企业只有立足现有生产装置,实施精准管理,盘活现有资产,充分挖潜、降耗,在生产实践中寻求最优产品结构,才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二、以精准考核为导向的流程优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工效挂钩

1.任务分解,目标明确。围绕年度目标,结合对标管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严格下达各生产单位高标准的产量、质量、消耗、费用、成本等目标计划。

2.考核实行三级负责制,全员覆盖。公司年度目标分解至各生产单位,各生产单位逐级分解至各工段、班组、员工实行逐级负责制,使得班组明确目标、人人肩负责任,确保年度目标实现。

3.工效挂钩,实现绩效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的同幅变动。依据集团下达的利润计划,明确月度控亏目标,根据当月生产经营效果,每增减亏损100万元,减增工资总额的5%,最高增减幅度15%。即可保证工资收入随着效益增长而增长,又不至于由于效益提升造成工资增长超过预期。

(二)科学设定考核要素,完善奖惩办法

1.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1)生产经营动态监控亟待进行生产组织革新。本着效益优先的原则,开封东大充分采取生产经营动态监控,适时适量开启新、老电解棺。由于部分电解槽装置老化、能耗较高,故单台电解槽的选择,公司通常慎之又慎、优中选优,这也对后续装置的运行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按照以往新老离子膜装置、新老氯氢处理均开启,势必会造成人力、动力设备浪费、成本升高,迫切需要根据当前形势,进行系统整合、组织优化。

(2)成立系统运行攻关小组,探讨系统运行方案。成员包括离子膜分厂、氯产品分厂、生产、技术、设备等相关部门攻关小组深入生产一线,不断进行设计方案、修改管线、修正论证。

(3)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创新生产组织。停掉老离子膜系统配套的老氯气站、老冷冻、老液氯,创造性的停掉盐酸合成炉,将老离子膜电解槽产生的氯气送至新氯氢处理工段进行处理,从而大幅减少动力、人工成本,2016~2017年离子膜烧碱装置经历过满负荷、两台、六台、九台槽运行,2016年9月,首次实现了盐酸合成炉关闭以后,离子膜电解槽七台槽运行(新、老系统电解槽均有),开创了开封东大氯碱生产的新模式,也使得氯碱系统经济运行得以实现。

2.强化质量管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1)次氯酸钠产量、质量双提升。氯产品从产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提高次氯酸钠收益。产量方面,利用闲置设备,扩充次氯酸钠装备,进行工艺优化:试机调试,次氯酸钠产量由以前的月产1600吨,提升至2200吨/月(最高产量达2710吨),产量是升36%,2016年10月、11月、2017年8月次氯酸钠产量三次刷新历史记录;2017年初,氯产品分厂围绕次氯酸钠质量的提升做了很多工作,通过工艺改进,进行纯水吸收,对次氯酸钠DCS系统升级改造,提高操作稳定性,次氯酸钠质量也逐步提升,提质后的次氯酸钠售价由过去的300元/吨提升至700元/吨,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2)氯乙酸一分厂加强工艺管理,质量提升可圈可点。氯乙酸一分厂虽属老的装置设备:但该分厂也深深意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老系统产量提升的同时,加强工艺指标管理,竭尽全力提升产品质量,2017年一氯乙酸含量由97.5%提升到98%,二氯乙酸含量在1%以下的产品占比提升了10%以上。

(3)氯乙酸二分厂调整关键岗位绩效考核办法,优化分配机制,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氯乙酸二分厂对合成、结晶、酸液输送等重点运行岗位实施了绩效考核办法调整,考核主要设备、设施完好率,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岗位技术水平高低劳动强度大小、工艺操作精度要求强弱等制定不同工资系数,拉开收入差距,优化分配制度,使得氯乙酸二分厂在取得产量提升的基础上,产品优级品率稳居行业领先。

3.推进技术改造,从严控制企业的能耗水平

(1)进行膜极距改造,离子膜交流电耗下降。为进一步降低离子膜烧碱成本,扩大离子膜烧碱收益,积极推行节能降耗项目。

(2)加强内部管控,原盐消耗逐月下降。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对原盐用量实行分班考核制,加强原料计量、使用管控,原盐消耗逐年下降。

(3)冷冻机液化效率提升,电耗降低。2016年以前,开启四台小冷冻机液化能力为8万吨,电机配套功率880KWh,8万吨液氯液化机组调试运行正常后,一台液化机组能力就能达到8万吨,电机配套功率仅为500KWh,在提高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液氯电耗也实现了阶段型下降。2017年1~11月液氯电耗下降17.5%。

(4)加强工艺控制,降耗效果显著。通过加强工艺技术管理,严格工艺和指标控制,氯乙酸一分厂冰醋酸、醋阡单耗稳步下降,尤其是单位价值较高的醋酐成为公司降耗的重点,2017年1~11月冰醋酸、醋酐消耗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29kg/t、4.16kg/t,取得一定的降耗效果。

(5)变更原料输送方式,降低物料消耗。氯化亚砜液氯二氧化硫用料以前采用钢瓶运输,不仅运输成本高,且瓶内有残余物料难以利用,造成物料消耗偏高。通过改进原料输送方式,将液氯、二氧化硫钢瓶输送分别改为管道输送、液体输送,不仅节约了钢瓶周转费用,同时也使氯化亚砜液氯、二氧化硫消耗分别下降 1.8kg/t、5.7kg/t。

(6)锅炉烟气治理改造,实现减排目标,保障生产经营。通过技术改造先后投入200万元完成了1、3炉增加袋式除尘器、脱硝装置完善工作,于9月30号完成改造,试运行后烟气排放指标已达到二氧化硫200mg/m3、氮氧化物200mg/m3、烟尘30mg/m3的国家最新强制标准,为老厂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奠定了能源基础。

(7)实施2.5万吨/年氯乙酸清洁生产项目。为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建设初期,公司挑选业务精湛、踏实肯干的精兵强将充实力量。这批技术骨干不仅很快掌握了工艺操作,还对生产工艺进行合理化改进,先后实施了蒸馏前置氯化系统改造,彻底解决氯化系统压力;对氯化液处理系统进行改造,解决二氯乙酸含量不稳定的问题;对贵金属催化剂使用寿命短等进行专题研究,加装钢带、切片机等设备解决产量提升问题,实现产品固体、液体氯乙酸的自由切换等诸多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为氯乙酸二分厂的系统稳定运行夯实了基础。

猜你喜欢

液氯氯乙酸分厂
淮北选煤厂芦岭分厂浮选精煤高效降水实践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业氯乙酸中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乙酸
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883离子色谱仪测定饮用水中二氯乙酸、三氯乙酸
液氯气化器及防止三氯化氮积聚问题
陕西地区液氯市场重心下移
素描“周不累”
氯乙酸母液再利用技术最新进展
专用工具在液氯瓶阀上的应用
液氯中含水量测定注意事项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