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2018年总目录
2018-04-01
名家访谈
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朝戈金 姚 慧(1.3)
从“生活美学”到“情本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刘悦笛研究员访谈 刘悦笛 赵 强(2.3)
在批评实践的“召唤”中深化当代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段吉方教授访谈 段吉方 颜 芳(3.3)
我国涉外收养立法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蒋新苗教授访谈 蒋新苗 张 融(4.3)
寻求社会制度的伦理基础——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云明教授访谈 黄云明 唐 鑫(5.3)
中美贸易战及中国未来的发展——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易继明教授访谈录 易继明 李春晖 石 丹 钱子瑜(6.3)
回归轴心时代与中国的现代转型——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首都师范大学陈明教授访谈 陈 明 赵立庆(7.3)
聚焦“两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教授访谈 陈晓红 贺力平 周玉林(8.3)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测度——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子彪教授访谈 李子彪 唐 鑫(9.3)
从网络文艺批评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欧阳友权教授访谈 欧阳友权 邹 赞(10.3)
乡村旅游脱贫问题的再思考——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虹教授访谈 徐 虹 王彩彩(11.3)
基于劳动幸福构筑社会主义精神——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访谈 何云峰 周玉林(12.3)
名家特稿
“情性”、“情实”和“情感”——中国儒家“情本哲学”的基本面向 刘悦笛(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 理论内涵、阐释立场与实践意义 段吉方(3.10)
欧洲收养法律冲突解决的新方略 蒋新苗(4.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底蕴和伦理意蕴 黄云明(5.9)
美国国防领域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 易继明(6.9)
《中庸》义释 陈 明(7.8)
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融合与应用创新趋势分析 陈晓红(8.8)
基于扎根理论的短租车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 李子彪(9.8)
网络文学批评的五个焦点问题 欧阳友权(10.11)
乡村产业重构与创新 徐 虹(11.7)
论劳动幸福权 何云峰(12.8)
博导新论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的困境与对策 孙若梅(2.22)
德国共同决定模式的劳动者利益实现机制研究 张嘉昕(3.18)
儒家从“不能用”到“受重用”的命运转折——“忠孝不能两全”的悖论解析 刘清平(3.24)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 郑忆石(4.17)
论康有为的思想分期、多重身份和学术定位 魏义霞(4.24)
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结构与产业环境对产业包容的影响 钱明辉(4.32)
领导干部消除非工作因素困扰的道与谋 文丰安(5.18)
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立法要义探讨 刘贤明(6.19)
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构建的法理学思考 郭剑平(7.26)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坚持的作用机制 张秀娥(8.24)
完善民族地区贫困治理体系的法治探讨 宋才发 潘善斌(9.14)
从自然物到思辨实在论——当代欧洲对象理论的演进 蓝 江(10.18)
晚清报界对西方观念认知的跨语言考察 曹 青(11.11)
本期专题
●生活儒学评论●
爱、思与存在——对生活儒学基本概念的商榷 姚新中(1.9)
儒学与生活:“转俗成真”与“回真向俗” 董 平(1.14)
黄玉顺“生活儒学”的理论勇气与关键问题 余治平(1.18)
存在、性情与工夫——生活儒学之性情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赵法生(1.23)
正义的中国面孔——评“生活儒学”的“中国正义论” 方旭东(1.30)
生活儒学与观念问题 刘梁剑(1.35)
●绿色农业●
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生态补偿研究 包晓斌(2.27)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困境及对策于法稳 杨 果(2.33)
“粮改饲”的山西朔州探索 尹晓青(2.40)
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操建华(2.46)
哲学与当今世界
马克思对辩证法的超越 诺曼·莱文 王欢译(1.40)
罗尔斯《正义论》的西方批判的批判 谭培文(1.45)
费尔巴哈、 马克思以及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宗教哲学的继承与批判 王思远(2.51)
论韩非明君人格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邱忠来(2.56)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双重解读和内在超越 张 鹏 李桂花(2.6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道——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究 刘迎光(3.32)
论习近平反腐思想——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 李佳娟 陆树程(3.37)
重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 陈培永(4.39)
坚守与嬗变之间——以梁启超孟子学研究为中心 张少恩(4.45)
认识的“特定论”方法——知识的标准问题研究 邹志勇(5.24)
雾霾防治的唯物史观向度 黎春虹 杨 静(5.29)
“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与逻辑成因 李长学(5.36)
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理论新解 王民选(6.28)
二十世纪前期民族自救运动的一种“本土化”尝试——王鸿一的“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主张与实践 察应坤(6.34)
习近平依规治党思想的体系建设研究 鲁 昕(7.35)
《周易·蒙》卦的环境育人思想发微 梁大伟 吴爱军(7.40)
新时代道德风险及规避策略 王丽荣 杨华岳(8.31)
当代道德契约论不同向度的比较研究——以高蒂耶和斯坎伦的行为理论为例 刘光明(8.3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蕴涵及实践要求 张志元(9.19)
坤道:女性伦理在工夫过程中的形成——朱熹女性伦理导论 王 堃(9.24)
从反常规理论看当今时代正义理论的定位 乔瑞华(10.26)
论马克思的初心 王 磊(10.32)
超越“明见性”——论马里翁给予概念的源初性 黄金龙(11.20)
凝聚有意味的空间——论清代古典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 李娜娜(11.27)
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思考 旷爱梅(11.31)
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农民生态道德治理 王源平(11.35)
谁之天下?——对赵汀阳天下体系的评估 白彤东(12.15)
张岱年“文化与哲学”思想探要 王敏光(12.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 阳国亮(12.29)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论大病医疗救助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陈成文(1.51)
行政经营的本质及价值取向——以英国近代政府改革的启示为视角 禹竹蕊(1.57)
绿色发展视野下的美丽中国 金瑶梅(1.63)
类型学视角下农村低保精准退出机制研究 李 锋(1.68)
互动力:增强文化自信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 萍(2.66)
论基层协商民主的“嵌入式发展”——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的本土分析框架 吴晓霞(2.72)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重大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李晓乐(3.4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选择 王冠文 王 丹(3.48)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刘小文 冀学锋(3.5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路径——以C市J村为观察对象 陈慧妮(3.59)
克罗斯兰社会主义思想新议 刘丽坤(4.52)
内生权威融入式治理:体制型乡贤治村的时代价值与完善路径 吴家虎(4.57)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性研究与反思——基于主题检索的CSSCI文献 张毓雄 汤跃跃(4.64)
论《共产党宣言》的“人民立场”及其生命力传承——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耿步健(6.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新”意蕴 曾 凯 牟文谦(6.14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维解读 崔晓丹(6.146)
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探索 邓国彬 陈洪江(6.151)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实现路径探究 莫旻荧(6.156)
重叠共识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与限度 裴学进(9.138)
村改居社区有效治理的关键 席军良(9.145)
习近平新型职业农民主体性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黄顺君(9.150)
公路事业单位全面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继福(9.157)
经济新视野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目标城市选择的多元路径研究 曹宗平(1.73)
城乡居民多支柱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的构建 汤兆云(1.80)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及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张 秋(1.85)
绿色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与效果分析 王笑丛(2.76)
公众参与框架下的一种地方公共投资项目交互式决策方法 安 娜 郑治华(2.82)
对外出口中京津冀间的协同研究 柏青华(3.64)
房价高昂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及其防范 程 博(3.70)
绿色发展研究述评 秦小丽 刘益平(4.70)
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及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 何文章(4.75)
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耦合协调性——基于桂、滇、黔2009-2015年的数据 于世海(4.82)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虚拟团队社会资本与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实证研究 李杰义(1.91)
关于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几个问题 董小林(1.98)
跨国企业形象建设新趋势及我国的应对肜新春 王亚娜(2.88)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童 云(3.77)
为什么选择行政控制型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模式?——基于政府的市场增进功能 崔 兵(4.90)
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探析 李 婕(4.95)
经管新视野
我国货币政策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 夏正华(5.42)
西部边疆地区精准扶贫的创新思考苑帅民 孙增德(5.50)
基于SFA的微观企业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张 媛 许罗丹(5.57)
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问题 赵进东(5.64)
非政府主导的就地城镇化模式及其政策启示——山东青州南张楼城镇化案例分析 陈多长(6.42)
低碳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 郭娟娟(6.49)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宏观经济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 孙冬梅(6.56)
合法性与有效性视角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 张菊梅(6.63)
出口贸易对我国工人工资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 熊珍琴(7.46)
基层利益相关者对精准脱贫的认知与评价——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Q县G村的案例分析 陈秋红 魏淑媛(7.54)
老龄化背景下中高龄劳动者失业再就业研究——基于企业用工偏好的数据分析 刘亚丽(7.62)
妇女的经济贡献与日常地位异化探析——以民国时期的苏州轿妇为例 刘玄启(7.68)
中国农村产业振兴体系构建——难点识别、体系架构与制度保障 狄琳娜(8.43)
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李勇杰 徐抒涛(8.49)
高校行政人员的服务导向对服务创新行为的影响 钱佳蓉 蒋春燕(8.58)
破解保障性住房难题的国外经验及启示 韩喜平 赵晓涛(8.64)
转移定价的理论演化与研究综述 杨世信 刘运国 田 巍(8.69)
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其深层原因探析——基于山区贫困村的扶贫调研 李 超 张 超(9.32)
制造业回流美国背景下我国产业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 蒋卓晔(9.41)
法国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解析 赵 燕(9.4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欧国良 吴 刚 朱祥波(9.56)
领导者情绪劳动是真实型领导的困境吗?——基于领导者情绪劳动理论模型的分析 杨 琛 李 群(10.37)
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内社会性交换与情感承诺的关系——心理契约破裂及违背的链式中介模型 谌晓舟(10.43)
耦合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服务型法治政府角色重塑 张 峥 郝宇青(10.49)
大国经略深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苏 勇(55)
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下老年人公共养老服务资源利用——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 江燕娟 李 放(10.63)
中国农业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张玉环(11.39)
问题导向的整体性城市治理模式建构 李 华(11.47)
西部多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以贵州民族地区调查数据为例 龙立军 杨昌儒(11.58)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管理路径 杨 阳(11.63)
马克思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尹德洪(12.36)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贸易结构的空间效应分析——基于东部和中部地级市的比较 张 群(12.43)
组织信任机制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王 静(12.50)
基于义乌实践的“群链网”三位一体现代贸易金融产业培育 高连和(12.56)
企业声誉、政治关系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 樊 勇 赵金梅(12.62)
旅游理论与实践
旅游地品牌化的路径选择与实现 张翔云(1.105)
旅游恩格尔系数对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度的跟踪试验 朱海艳 孙根年 杨亚丽(2.93)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与协同效应 周春波(2.99)
精准扶贫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经验和思考——以贵州黎平为例 朱宝莉 刘晓鹰(2.104)
红色旅游情境下情绪唤起对游客认知的影响 刘 欢 岳 楠 白长虹(3.84)
旅游发展对傣族社区居民生活宗教实践的影响 李 毓 孙九霞(3.91)
“产城融合”对少数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秦兆祥 张 薇(4.100)
产业融合视域下乡村旅游产品创新路径:价值链的解构与重构 徐福英 刘 涛(4.106)
旅游时空
●旅游理论与实践●
基于国内外游客IPA分析的民族特色主题民宿转型升级研究——以龙胜各族自治县平安寨、大寨为例 侯玉霞 吴忠军(5.72)
旅游型特色体育小镇建设规划与运营管理 吴 江(5.81)
古镇(街)旅游社区本地经营者及外来经营者地方依恋的对比研究——以苏州古镇(街)为例 陆 敏(6.71)
高铁背景下的粤桂黔旅游合作路径 张艳梅(6.81)
全域旅游视阈下江苏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对策 王晓洋(7.73)
旅游精准扶贫效应分析——以产业链条跟踪法为视角 李 倩(8.76)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任 耘(8.80)
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下游客不当行为对旅游服务破坏行为的影响 孟秋莉(9.64)
残疾人的旅游权利及其保护 印 伟(9.76)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朱学强(10.70)
旅游形象差异化定位的动因、机理及实证研究 徐尤龙 韦俊峰 王 荣(10.79)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 赵兴军(11.68)
北部湾城市群的旅游主题文体设计与海洋经济提升 殷 航(11.75)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非均衡演进——基于极化的视角 方 敏(11.80)
●乡村振兴与旅游●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基于成都市特色小(城)镇的调查 陈 藻(5.86)
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研究——以全域旅游为视角 杨美霞(5.93)
旅游扶贫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王松茂 郭英之(6.88)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对社区和家庭生计变迁影响尚前浪 陈 刚 明庆忠(7.78)
旅游精准扶贫的理论溯源、发展演变及实践路径 钟学进(7.87)
乡村振兴与乡村艺术 李祥林(8.86)
旅游精准扶贫管理的途径探索 连惠芗(8.91)
传统林区村落旅游扶贫开发路径及影响机制——以内蒙古阿尔山市鹿村为例 徐 虹 秦达郅 任建飞(9.82)
“五位一体”营销模型及其在乡村旅游中的实现 张翔云(9.89)
京津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数字脱贫机制 王彩彩(9.97)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杨主泉(10.85)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分析 郑辽吉(10.91)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韩 永 张 迪 万林战(11.89)
●旅游文化与产业●
“非遗”价值特征及其实现 杜红艳(5.98)
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以南京民俗博物馆的传统手工艺保护项目为例 刘 畅(5.103)
三亚国际一流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旅游形象标识语的思考 赵临龙(6.98)
入境旅游地的文化感知与话语转换模式——基于生态翻译理论 李 强(7.92)
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杨姗姗(7.97)
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 许秀文(8.95)
四川盐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 陈 炜(8.102)
民间艺术的旅游资源化——以文化消费为视角 杨 丹(9.106)
嵌入-脱嵌:旅游地近郊民族社区景观变迁 陈丽坤(10.98)
新时代的旅游策略:艺术与节日双重构建的审美乌托邦——以乌镇戏剧节为例 史晓林(10.105)
文学旅游视域下的审美资源开发与利用 吴英文(11.96)
基于文学旅游视角的资源开发与体验营销 梁 力(11.102)
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境内构建的思考 赵临龙(12.72)
旅游产业链进入障碍及其破解研究——焦作市北部山区农户访谈启示 郭 舒(12.81)
桂林入境游客旅游环境感知差异研究——基于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游客的调查 张显春(12.88)
山水优先理念下的桂林城市特色建构 龙良初(12.95)
法学与法制建设
员额法官退出的理论检视与制度构建 李 鑫(1.1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涂永前(1.119)
仲裁协议合意不当及其救济 李昌超(1.126)
网络时代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机遇·挑战·策略 毕宪顺(1.132)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王定力 张 亮(2.110)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杨 会 魏建新(2.114)
唐宋时期犯罪事实查明的三种方式:“问”、“按”、“推” 王忠灿(3.99)
打造治安法学高地的路径——以广东为例 马建文(3.106)
域外法律制度对完善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启示木拉提 李 军(3.110)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法律意识的分析 吕姝洁(3.118)
生活视野下的法哲学三题纲要及启示——以当代知识分化的反思为缘起 马 勇 梁木生(3.123)
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二元序位新论——基于对起诉主体序位主流观点的评判 余 彦 马竞遥(4.112)
网约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胡夏枫(4.119)
“关键少数”的法治自觉及其成长路径钟慧容 陈宗波(5.108)
《仲裁法》的修改与完善——从一起仲裁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所进行的实证分析 韦伟强(5.114)
社会治理视角下警院学员步行巡逻盘查知觉预测能力培养 魏 毅 李春雷(5.125)
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研究与本土借鉴 程书锋(5.130)
跨域治理视角下中国国际警务合作研究 周 俊(5.137)
我国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的发展与完善 闫胜利(6.105)
民法典合同编总则“赋商”路径之探索 苏成慧(6.112)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思考——以河南省实践为样本 陈 璐(6.120)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探索 胡 丽(6.127)
论法律普适性价值基础的重构 唐 崛(7.104)
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立法协同性评估体系的构建 冯 汝(7.111)
环境保护执法的法律困境和权力配置 童 彬(7.117)
特留份制度辩思 翟桂范(7.124)
国家-农民关系的调整与农民政治认同的互动关系万海玲 杨 源(7.128)
我国增设计算机诈骗罪的必要性探析 何立荣(8.108)
文化产权交易规范研究——兼论国务院文件的禁止性规定和合规设计 赵 蓉(8.114)
环境公益诉讼视角下的立案登记制 郭雪慧(8.119)
新旧现实主义法学的内在价值及借鉴意义辨识 段海风(8.126)
科学不确定性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逻辑理性建构 黄 文(8.134)
法治之美:康德美学视野中的法治审美诠释概念与意义 雷裕春(9.111)
老字号企业标准化建设 蔡慧永(9.117)
党项民族的法律演进:西夏法律历史沿革与多元文化属性形成 于 熠(9.124)
众筹保险法律机制的实践困境与体系构建 安健飞(9.131)
以良法与良俗的共治消解善治的局限性 张 镭(10.112)
美国消费集团仲裁“放弃条款”研究 王盛哲(10.119)
中欧国际投资规则中投资定义的反思——以中国与欧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为视角 肖灵敏(10.126)
“差序格局”、“公”“私”观念与契约精神——对中国契约精神研究的反思 庞 渤(10.136)
从晚清民国和奸罪的存废看亲属法伦理变迁 张亚飞(11.108)
论认缴出资担保制度的构建 刘 敏 温长庆(11.115)
法治社会进程中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审思 闫 雨 黄华生(11.123)
违规红利、制度均衡与法治社会——对法治社会建设中法治信仰问题的思考 谢志岿 孙 莹(11.130)
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调适 韦志明(12.104)
生命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生态整体监管体制探究 宁清同(12.114)
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治化探析 张林鸿(12.125)
农村土地信托受托人主体性分析及立法选择 马建兵 王旭霞(12.136)
教育新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游 艺 李德平(2.1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双一流”建设中通识教育的引领作用 刘利琼(2.124)
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蒙 岚(2.128)
外语教育规划的反思与重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宋 歌(3.131)
“一带一路”视域下能源行业人才培养刍论 吴文良 薛海波(4.125)
新生代农民亲职教育发展简论 霍玉文 陈 伟 米月匣(4.131)
论高校党员廉洁 庞晓红 冯丕红 刘 欣 钟 兴(4.135)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偏好研究 莫军成(4.139)
文史论丛
中华民族同源型神话的叙事特征与文化价值 王宪昭(1.137)
口头传统与族源研究探析 汪立珍(1.143)
真实自我的追寻——谈自传与自画像中的真实观 邹广胜 刘云飞(2.135)
论人格主义美学的构建与冲突——以别尔嘉耶夫为例 李一帅(2.141)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小说中的错置手法 李 璘(2.147)
人文科学宏大理论的回归与文艺学本体论问题重审 谭诗民(3.136)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园艺女性社会身份的塑造 许洁明 郭珊珊(3.143)
弹性空间: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唐代生育文化管窥 郑言午(3.150)
语言与文化
广西壮族民间刺绣的艺术特色 陈丽琴(1.149)
英汉科技新闻特写背景材料的择取差异及肇因 石春让(1.154)
论刘勰“通变”观的文化渊源 王晓玉(2.151)
“一带一路”背景下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的交流和互动 张海彬(2.157)
铜鼓纹饰艺术的流变与现代设计再现 黄 军 石芸祯(3.156)
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华文化自信” 张玉梅(4.143)
精准扶贫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策略 石 琳(4.150)
“一带一路”建设与草原岩画文化传承保护 崔 燕 崔银河(4.157)
人文家园
●文史论丛●
从“身影”哲思看民族交融的历史成像 陈铭彬(5.143)
少数民族原生艺术的天态之维 龚丽娟(5.149)
《雪桥诗话》的文体学考察及其在诗话史上的意义 郑 升(7.133)
从地域性因素谈油画的审美追求——江苏油画的“意向”情结研究 於玲玲(7.141)
自然美学的恢复——罗纳德·赫伯恩和西奥多·阿多诺玛尔塔·塔法拉 张 超(8.140)
主旋律影视的大众文化特征与精神建构方式 钟丽茜(8.146)
多媒介背景下少数民族文艺的传播 马慧茹(10.143)
巴洛克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以俄罗斯文学为例 张凌燕(10.147)
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探析牛家儒 张晓明(10.154)
●教育新探索●
情景线索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邓志平(5.156)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特征 张 红(8.151)
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绩效考核探究 孙 红 林春逸(8.156)
●语言与文化●
禹妻“涂山”氏名称与“蜍蟾”同源考 吴晓东(7.147)
万木草堂与中国近代佛禅意蕴新变之关系 邓菀莛(7.153)
“动物”与华夏族群形象的建构阳玉平 张 玉(11.136)
社交媒体中用户人格特质对科学信息分享动机的影响与反思 罗子欣(11.140)
论新时代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于琳栗 李海波(11.150)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的发展——以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文化节为例 张 萍 王 潮 杨海晨(11.156)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任晓霏(12.14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实起来 张泽一 李俊卿(12.152)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视域下大学生社交焦虑探究 申艳婷(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