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时间感知和表达的装置艺术研究

2018-04-01林文畅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装置艺术

林文畅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一、前言

装置艺术是一种从环境艺术发展而来,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艺术性地选择材料并将其综合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装置艺术受到“波普艺术”“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等影响,以其深入的交互体验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艺术感受,并在影视动画的发展基础上,互动性增强的装置艺术成为更加易于表达艺术家情感和意志的方式之一。

关于互动艺术,纳撒尼尔·斯特恩[1]表明,那些由交互艺术激发的行为、思考和感受就是具象化。大卫·洛克比也同意这种说法,比起“创作已完成的作品,互动艺术创作的是联系”,[2]这个过程同时影响了作品本身和参与者们,以致产生多种多样的结果。激励参与者将会成为互动艺术家们的一项重要的设计任务。为了获得可预估的结果,设计者们会提供一些情景设置给予参与者们去感受和反馈。不管他们的行为是否是设计者们之前所期望的,这都将产生一个独特的创造,而且观众和作品本身的交流就是一种比传统艺术形式更加地强烈的形式。所以可以说,这种链接正是艺术家们所要设计的。而针对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时间的探索这一历史命题上变得更有挑战性。

人类的感官在对于时间体验的感知上,相较于空间和物质,往往更难以进行直接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哲人学者们对于时间的感性认知也常常使用通感的修辞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对于时间的普遍印象总是在描述它不顾一切的飞逝而且永不停歇。然而,不论是在哲学范畴还是在科学领域内,从几千年前提出的争论到近日涌现的各种关于时间的猜想,关于时间的设问却从来没有被完美解答过。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回答关于时间的真相这一哲学命题,而仅从部分与时间主题相关的装置艺术实例的研究中,用一种互动艺术的形式来窥探解读感知时间的魅力。

二、关于时间的理论和猜想

(一)时间是一种幻像

牛顿曾经宣称“时间是绝对的”,但是爱因斯坦[3]在时间相对论中提到过“时间是一种幻像”。这个观点引发了非常多关于时间探索中的幻想。“时光是一条河,那些毫不抵抗地被湍流承载着的人愉悦地在这样轻松的日子里沉浮。他们在此时盲目地生存着。”克里斯托弗·莫利[4]在他的小说里写道,时间被描述为一个移动的载体,它运载着那些不抵抗也无法抵抗它的能力的人驶向未来。人们通过日常的经验感受获知了时间的互动性。类似地,当时间观类比于价值观时,凯·莱恩斯将之比喻成金钱。“昨天是一张被取消的支票,明天是一张待支付的票据,而今天是你手中所拥有的所有现金,所以请聪明地消费它吧。”[5]这些著名的论述引起了广泛共鸣并传播至今。不仅仅是时间性被比喻,而且时间观的重要性也被着重强调。在这个层面上,与其说是直观感受,它更像是艺术的升华与加工。

在时间的指向性上,它也可以被指代成一条带有定向箭头的线。时间通常被人们谈起时将之比做成空间。在空间语言里,人们会说时间从过去向未来延伸。有时,时间也会被定义成第四维坐标,事件的发生顺序都线性排列着。在犹太基督教的文化中,时间是线形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这种观点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也是被广泛认同的。斯蒂芬·霍金[6]在他的公开演讲中说过:“无边界理论假说也预言了宇宙是会最终再次消亡的。然而,相比起空间膨胀,空间的收缩将不会有反向的时间轴。所以我们会继续变老,而不会重返青春。”这论点在霍金的宇宙观中被大量论证支持。

(二)时间是一种循环

相反地,也存在着一些观点认为宇宙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宇宙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宇宙模型表述为物质的能量转换成空间的能量,反之亦然,所以它们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7]这种物质和空间之间的均衡是一个宇宙中循环反复的过程,而世间的所有物质也都是一样。近日来,这种循环的论点在学术界被广泛接受和大力支持。

通常时间会被人类感知划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两种理论介绍时间流逝的问题:麦克塔格特[8]定义的A理论和B理论。在A理论中,事件定位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而在B理论里面事件的发生并没有其固定的位置。只有“它们早于、接近于和晚于某些事件或者是时间点。“在探讨时间真相的时候,这些各不相同的理论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但是,麦克塔格特认为B系列取代了A系列理论。但他觉得如果没有任何发生改变的时候,时间的现实意义也不存在了。这个观点在物理学领域也被支持认可。在元素感知基础上,“物理时间的存在仅因为一连串变化的发生”,[9]根据相对论,在没有特定的坐标下,“现在”并不是绝对的。当在一个不同的坐标应用下时,计时的标准也会各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说同步性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反,罗素认为过去和未来都不是真实的,只有现在是世界上的唯一真相,只有现在是不依靠人类的感知而存在的,但是过去和未来是。对于时间的流逝,上一个的“未来”将会替换“现在”,而上一个的“现在”将会变成“过去”。因此,这里存在着一个时间循环:如果有且仅有变化持续发生,过去、现在和将来才会不断地循环地产生。像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和玛雅人认为的那样,时间是一个循环现象并像圆圈般变动着。[10]类似地,藏地哲人也相信时间,甚至人的生命也都是轮回着的。

本文观点认为时间是一个自我更新的循环系统,它可能会生成、消失并再重生。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参与者,人们的意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历着时间轮回的漩涡,每个人都像一个乘客一样被时间承载着带入复位的浪潮。这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声称时间快速流逝着而有的人则否认此观点。作为一个乘客,人们能够感受到载体抵抗外界的运行速度,同时也感受着在载体内部的平稳状态。假设时间是一列火车,人们能感受到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并能和他们的旅伴安稳地坐在车内。但是,当乘客想要在火车内移动时,他们是否与火车同向,还是反向移动,火车的速度对于他们来说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也类似为什么人们常常描述有时时间消逝得比往常更快或更慢。在乘客的角度上,时间被假设为是动态的、静止的、加速抑或是减速的。但在宏观上,这列火车仅仅是在不断地在它的路线上循环行驶。作为车内人可能无法意识到这是一种循环的现象,但当乘客走出火车之外,他们就能直接觉察到火车运行的真相。

三、艺术交互装置作品

时间的内涵表达来自于体验和用不同的方式将之具象化。东方智者很早以前就开始将时间的特性应用在艺术上了。从日本平安时代(784-1185)年间,日本的假山园林,或被称作为“枯山水”第一次以干燥的园林艺术形式出现在日本。这种简单而古老的设计构图通过精心安置各种石头和苔藓来代表山或者岛屿,用沙砾沙子来代表河水中的涟漪,以此创作了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在哲学方面,沙和水都有着一种共性,它们都被比喻成时间的象征符号。在沙漏和水漏的使用上,人们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枯山水中的沙子取代了水来表现一种水波静止的状态,这也是湍急的水流在某个瞬时的真实形态。在视觉艺术中,一个瞬间成为一个永恒的状态,换句话说,时间呈现出好像一张被冻结的胶片来指代“现在”这个瞬间。像朱利安·巴伯曾经提出一个理论,时间仅仅是一种错觉而宇宙的真相是由无数个“瞬间”或许许多多的物质矩阵组合起来的。关于“时间是一种幻像”的理论,基本上支持了麦克塔格特的观点,那就是过去和未来都是虚无的,只有许许多多的独立的思维和记忆。从禅宗佛教或是物理相对论中,都揭示了改变与无常才是真正在时间轮回中的,只有变化才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装置艺术“光即时”由设计师田根刚(Tsuyoshi Tane)先生(巴黎DGT建筑设计工作室)打造,他是一名位于巴黎的“米兰三年中心”的知名建筑师。由西铁城设计团队联袂打造的这个装置主要取材于手表,是由80000多片表内零件构成的。“使光变成时间”,设计者想要展现一个充满着光线、音乐的充盈空间来代表难以捕捉的对于光和时间的感受。在这个作品中,它唤起了人们对于光与时之间关系的认知,通过反射光和自发光来进行探索。相似地,光和不可触的时间拥有相同的特性,它们相铺相成。进一步说,钟表作为这件作品最主要的部分,是最常见的计时器的一种象征,它强调了时间传输的概念。另外,表盘是由金属制成的所以它能反射发光设备的光线并与之达成交互,在这个集中的环境里,观众更能够使他们自身完全沉浸在这个具有强烈交互感受的作品之中。

另一个关于时间主题的艺术装置是由菲利普·玛洛因在2011年罗伯迈展示的“时光消逝”作品。玛洛因创作了一个巨大的沙漏,转动的机械臂不断往地面上以螺旋状散落沙子。这个装置用沙流为笔绘制出精准的圆形几何图案。这个创新设计的机器利用一种传统的方法来描绘时间的流逝轨迹。这个概念化的沙漏装置给予计时器重生。马洛英说道,“这是用优美的线条展现过去与未来的一种物理的表现形式”。他的设计是计时器和装饰品的一种很好的结合。从这件作品中,不仅仅有一种新型的记录时间的方式被展现了出来,而且也展示了一种抽象的不断变化的图形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这个装置的顶部悬挂着许多玻璃的晶体装饰,而它们也与下落的石英沙子有着某种关联——形成玻璃晶体的原始材料正是石英沙。关于时间流逝的想象一直以来是一代代艺术家们的执念,但是他们仍在寻求一种更好的形式来表达它的魅力。比起静态的装置,这个作品能提供一个更升华的更直接的关于“形成”时间的表达。鉴于它的美学特点,可以忽略关于时间真相的争议,重要的是它记录了一段时间的独特表现并展示了时间是如何重复覆盖其自身的。

四、结语

因此,从某种程度说,时间能够被看作是像电影胶片一样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在现代标准电视盒数字胶片产业里,一般每秒会播放24到25帧画面,这也被称作是帧频。取决于帧频,一个新的画面内容能够在一秒内被呈现多次,并不断更新替换。基于电视理论基础,在解释时间组成上他们有着很多的相似性。每一个瞬间都是一张被更新的时间切片,而且它不断地重复更新,致使时间可能产生一种循环反复的幻象。

对于时间感知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本文旨在借助互动型艺术装置的形式能够给予艺术家和观众们一种更有力诠释和解读哲学的方式。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时间的存在性才得以成立,而互动艺术正是激发“变化”的最佳手段之一。影视动画的目的亦是如此,在试听感受中也将融合入“变化”与“联系”,使艺术内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物理与精神层面的互动与交流。

[1] Stern N. Interactive Art and Embodiment: The Implicit Body as Performance[M]. Canterbury : Gylphi Limited,2013:2-4.

[2] Rokeby D. Transforming Mirrors[EB/OL]. (1996-07-03) [2018-04-22]. http://www.davidrokeby.com/mirrorsconclusion.html.

[3] Einstein A. Relativity :The Special and the General Theory[M]. New York : Crown Trade Paperbacks, 1961.

[4] Morley C. Where the Blue Begins[M]. Whitefish : Kessinger Publishing,1922.

[5] Kerlin R. 60 Timely Thoughts in 60 Minutes: With Rhyme and Some Reason[M]. Bloomington : Author House,2013.

[6] Hawking S. The Beginning of Time. [EB/OL]. (1996-04-16) [2018-4-22] http://www.hawking.org.uk/thebeginning-of-time.html.

[7] Sorli A. Time is change[EB/OL]. (2014-03-21) [2018-4-22] http://www.cartesio-episteme.net/ep8/ep8-sorli.htm.

[8] McTaggart J.E. The Unreality of Time[J]. Mind, 1908,17(457):74.

[9] Poidevin R.L. The Images of Time: An Essay on Temporal Represent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7-8.

[10] Russel B. 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0 :44-47.

猜你喜欢

装置艺术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纸的艺术
除白发简易装置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