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战略正确吗?
2018-04-01贾立文
贾立文
(招商局金融集团,广东深圳518067)
一、保险业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保险业亦已进入了全球化阶段。以安盛、荷兰国际集团为代表的金融集团通过收购、合并、入股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事实上,中国的保险市场正随着国际保险机构的进入而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6年,我国保费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27.5%),并且保费规模已超过日本,使我国保险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此外,我国保险业的总资产已达到1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22.2%),而且我国保险业对国际保险市场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7.5%,居全球首位。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了国际化进程,发展与风险并存,保险业则能够从分散风险等多个方面为它们提供金融支持。例如,中国信保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作出了巨大贡献,直接和间接创造的价值约占中国出口额的25%(杨帆,2017)。此外,2016年11月,中国人寿在英国设立境外代表处;中国太平通过太平英国等旗下海外子公司充分发挥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优势,为中资企业海外拓展提供保险保障;安邦保险集团通过韩国东洋人寿开展海外保险金对中国中小企业直贷业务、通过海外保险资金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业务等方式助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2016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海外并购规模已达到65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的并购资金规模。以中国太平、中国人寿、安邦保险为代表的众多中国保险机构通过海外投资等方式进行海外资产配资,例如安邦保险投资2.2亿欧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投资1.5亿欧元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100%的股权,投资1.1万亿韩元收购韩国东洋人寿57%的股权。
张众(2015)指出,中国险资的国际化配置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实践中应以稳健审慎为重,应吸取借鉴国际险企的经验教训。刘洋(2015)认为,由于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具有特殊性,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应关注国别风险、法律监管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等风险。孙英慧(2015)指出,目前我国险资的海外投资面临着投资占比低、投资区域单一、投资类别局限等问题,未来应制定险资投资海外不动产的规范化文件、完善海外投资相关政策及制度。唐金成等(2015)对保险业国际化理论进行综述并发现,保险业的国际化应同时加强保险机构、保险市场、保险业务、保险服务以及保险监管的国际化,而不仅仅是加强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万鹏等(2015)认为香港保险业的优势在于宽松的监管环境、健全的市场机制等,通过广东自贸区与香港保险业的合作有利于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万鹏(2017)发现,中国企业“走出去”期盼保险业的保驾护航,中国险企在海外拓展时应以增设海外机构、提升保险服务能力为主。韦红鲜(2015)认为,中资保险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存在承保能力低,海外扩张路径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海外业务缺乏创新等问题。杨建垒和马琳(2016)认为,保险业应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商业环境风险、法律风险,为中资企业提供保险保障。朱杰和任超锋(2016)指出,目前我国保险企业为企业规避政治风险、信用风险而特设的保险机构尚不够完备,而且保险机构保险费率太高,保险期限较短,保险赔付金额较少,保障并不充分。郭静(2016)认为,保险能够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应纳入“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并推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任杰(2017)指出,慕再的原保险业务通过收购兼并实现国际化,再保险业务则利用稳健的内部增长方式实现国际化,这一模式值得中国保险企业借鉴。
基于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进一步探讨中资险企在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建设的背景下,提出改善中国保险业国际化的方式。
二、保险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中国信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安邦保险等国际化险企为代表,中国保险业正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但是,正如张众(2015)、韦红鲜(2015)等学者所言,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发展仍存在众多问题。
1.过于注重投资海外地产投资
目前,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致使国内并无足够的优质资产供险资选择,这也从另一层面促进险资“出海”。然而,当前我国险资在海外投资过程中,过多地投资于海外房地产,这将导致中国保险业的经营偏离保险的主业。从投资的角度看来,目前我国保险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仍过于重视短期业绩,因而相对忽视开拓海外保险市场的长远战略。
2.保险保障缺失
目前,我国保险企业并未建立有效的海外分保渠道,对海外客户的保险服务质量偏低,这一因素导致我国保险企业难以全面渗入国际保险市场。此外,国内各保险公司都有独立的风险评估标准,所以单一保险公司承保大额保单时并不确定能否及时进行分保,最终导致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工程的投保成本大幅度上升,从而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海外业务。
3.人才国际化发展滞后
目前,中国保险业缺乏合格的国际化人才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2010年12月中国精算师协会加入国际精算师协会(IAA),标志着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体系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英国精算师协会与中国精算师协会准精算师层次可以相互认可,但总体上中国精算师的国际认可度仍十分低。即时在国内,精算师资和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西部几乎没有保险公司总部,导致精算人才的分布极不均衡(左斐,2015)。
4.投资渠道局限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优化保险资金的全球化配置,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降低地域风险。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区域主要包括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在内的45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并没有达到这一目的。
我国保隐资金境外投资政策开始较早,从2007年开始,境外投资政策逐步完善。然而,保险资金对境外投资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导致保检资金的境外投资配置不足,投资渠道单一,主要集中于香港地区。从投资品种看,我国保险企业的海外投资范围主要是权益类资产,其中保险资金港股投资占港币资产约60%。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并没有达到优化资金配置,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近年来,部分保险资金逐渐投资境外不动产,但其投资比例仅占0.2%~1%。
5.海外持续投资匮乏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整体规模优势依然不强,我国保险监管机构规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比例上限为15%。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总额在2014年年底达到240亿美元,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约1.5%,我国保险资金的境外运用比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我国保险企业海外投资规模受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而且以投资收益为主导的模式意味着国内保险企业将随着海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更投资标的,从而影响我国保险企业的持续投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保险业海外投资经营的资本实力。
6.再保险市场份额低
虽然我国保险市场规模较大,但再保险业发展并不成熟。目前,国内共11家专业再保险机构,而我国本土公司仅有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太平再保险公司、前海再保险公司以及中国人保再保险公司四家再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仍十分不足。大部分再保险市场份额由外资再保险公司占据,例如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英国劳合社、美国通用再保险、美国再保险、法国再保险、德国汉诺威再保险等都在我国设有分支机构。总体而言,我国本土再保险机构的再保能力有限,国际认可度仍较低,在拓展业务时存在困境。
三、保险业国际化的瓶颈
根据中国信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的现状可以发现,中资险企的海外布局仍十分薄弱,保险服务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安邦保险的海外并购及地产投资经验可以发现,中资险企存在海外整合及持续投资等弱点。此外,中国保险业在海外布局的规模总体偏低,“走出去”的险企较少,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均存在制约中资险企海外拓展的因素。
1.主观方面
(1)主观国际化动力不足。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中资保险主体达108家,而其中进行海外业务拓展的险企较为有限。造成我国保险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保险市场尚未饱和。我国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我国产寿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没有达到国际水平,产寿险市场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目前我国本土保险企业和外资保险公司共计158家,从保险市场规模、保险人的数量和承保能力的角度看来,我国保险市场亦未达到饱和状况。在这一情况下,我国保险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动力则相应较低。此外,由于我国保险企业缺乏国际化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优先致力于开展国内业务。
(2)缺乏主观国际化意识。根据国际保险集团的经验显示,为本国企业提供海外保险保障服务是大多数保险集团国际化初期的发展基础,进而逐步实现完全的国际化。在从服务为主到扩张为主的过程中,主观战略倾向和竞争策略造成的偏差也制约着中资保险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的动力,这也是现阶段中资保险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从中国太平、中国人寿等己开展海外业务的大型保险机构的实践看来,我国保险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海外承保意愿较低,缺乏海外拓展意识。
2.客观方面
从海外投资结构来看,近年来中资保险出境的一个特征是保险资产海外投资品种的多元化,传统上中资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主要以投资香港股票市场以及投资海外地产为主。但是,即使是从兼并海外保险机构这个角度,我国保险企业也并未找到合适的路径管理海外并购标的,而且在最终的保险产品及保险服务上仍存在众多盲点。
从客观方面看,中资保险企业的国际化瓶颈在于海外法律制度制约和经营理念存差异等方面。此外,发展步伐过快、对海外业务的利润增长预期过高、海外市场现状了解不足、海外人才吸纳及管理机制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保险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李金泽(2016)也指出,盲目、机械的增长战略,缺乏理性的退出、收缩战略等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启示与建议
以中国信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安邦保险等中资险企的国际化经验为基础,本文认为未来中资险企应着重从转变经营理念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改变国际化战略。同时。中资险企应利用 “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支撑加速国际化。
1.启示
(1)转变经营理念。在走出去时应对不同的国家进行地域划分,由易入难。在文化背景、法律环境存在差异、在政策方面面临更多限制和风险的地区,以分支机构和代表处的形式展业;在其他地区则以子公司的形式展业,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最后,通过走出去增强我国保险企业的海外影响力后,应反哺国内总部,实现经验共享、数据实时对接,从而提升我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保险业仅有4个职业,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而且并无明确的保险职业技能标准。此外,保险业的各工种分类不清,标准不统一,行业内部无法互认互通,这些问题都限制了保险业的发展。同时,在整合行业层面应加强中国保险协会在人才培育、管理的导向作用,例如设立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培养机制,完善保险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平台和机制,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同时也应通过严格的自律规章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行为。此外,从行业层面看来,应进一步加强关于保险业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积极作用进行宣传,提升保险业的公众影响力。
此外,加强中国保监会与国际保险监管机构的协同、改变中资险企的海外投资模式等途径也是推动中国保险业国际化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内保险公司“走出去”的步伐加快、经验成熟,海外投资的品类会逐渐丰富。
2.建议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保险公司集团化、逐步拓展海外业务则是中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利用 “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拓展国际保险业务。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2015年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已实际推行,中国与6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经济金融合作等方面的潜能逐步释放。例如,欧亚经济联盟的全体成员——俄罗斯、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双边贸易、双向投资、资金和人员跨境流动方面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更多机会。例如,“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可以帮助保险资金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兴市场工业化、企业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境外投资业务,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稳定的投资收益。
2016年6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起设立“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联盟创始成员包括中国、德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为了抵御国际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等多种风险,“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设立了保险服务工作委员会。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保险企业再次获得了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应着力发挥自身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以及中国本土“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从而拓展更广泛的国际保险市场,同时也加快我国离岸保险业务的发展。例如,中国太平已制定了“立足港澳、以亚太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的国际化战略,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战略,为诸如孟加拉国境内的电力配送升级和扩容等项目提供风险保障、为投资资金运用的安全提供保障,而这也正是中国保险业出海的又一机遇。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保险业应以“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发展为契机推进保险业的国际化,通过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企业以及亚投行投资的国家及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进而形成正向循环,使中国保险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进一步提升。
(2)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支撑,推动中国保险业“走出去”。自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我国保险业在离岸保险、航运保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上海自贸区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发展,促进上海保险交易所的设立,促使再保险、航运保险交易和定价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太平人寿、联泰大都会人寿设计了分红型的外汇长期寿险产品,从而利用自贸区跨境投资便利提供与国内产品相比投资收益更高的保险产品,从而以上海自贸区为依托,从产品开发的角度参与保险业的国际化。信诚人寿则根据上海自贸区试点的QDII2制度设计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这也意味着国内外合资企业可以更多的利用制度优势和国际保险机构的经验开展国际化业务。
注释:
①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insurance/bxdt/2017-01-24/doc-ifxzusws 0096906.shtml)。
[1]郭静.我国保险企业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问题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30(1):57-60.
[2]李金泽.当前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其应对(上)[J].银行家,2016(4):64-66.
[3]李金泽.当前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其应对(下)[J].银行家,2016(5):68-70.
[4]刘洋.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绩效评估与战略选择[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5]任杰.从慕再战略发展变化看中国保险集团再保业务发展[J].国际融资,2017(2):38-43
[6]孙英慧.我国保险资金境外不动产投资策略探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
[7]唐金成,陆昱江,韦红鲜,等.保险国际化理论研究述评[J].上海保险,2015(8):53-56.
[8]万鹏,贾立文.广东自贸区保险业的发展及建议[J].保险研究,2015(D08):37-43.
[9]万鹏.外延经济对保险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影响[J].中国保险,2017(6):6-10.
[10]韦红鲜.我国保险业国际化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11]杨帆.中国信保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15 年[J].国际融资,2017(3):58-60.
[12]杨建垒,马琳.“一带一路”的保险保障[J].中国金融,2016(21):34-35.
[13]张众.中国保险资金投资境外不动产的若干思考[J].中国保险,2015(5):39-44.
[14]朱杰,任超锋.中国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研究与探讨[J].全球化,2016(12):93-103.
[15]左斐.精算师学历教育的国内外比较与反思[J].保险研究,2015(D0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