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建设问题探讨
——以烟台市为例

2018-04-01王喜红王俊杰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王喜红,王俊杰

(1.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烟台市行政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山东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济南 2500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色兴农。生态农业是坚持绿色兴农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推进农村生态美与农民富共赢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留住乡村记忆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农业在烟台有较好的探索与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对生态农业问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生态农业的认知

(一)学术界的认识

生态农业及理论源自国外。1924年德国农学家鲁道夫斯蒂纳最先提出这一概念,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日本得到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西南大学著名教授叶谦吉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早期实验者。国外关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认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重点都放在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强调生产过程中少用或不用化肥,经济效益不是主要的。当然,由于过度强调生态效益、忽视经济利益,因此对生态农业的这种认识及做法又遭到另外一些学者的批评。

国内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有两种。一种完全引进国外学者观点,认为建设生态农业就是要把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放在突出地位、首要位置,经济效益则是其次的事情,或者至少必须先有生态再有效益。另一种观点则指出,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毫无疑问、不容置疑,但发展必须尊重实际、尊重国情。中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且还在继续增长。另外,大量人口在农村,农业还承担着大量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过度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多样性的生态农业,至少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上述需求,因此有学者指出,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户追求的是产量产值和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人们对农产品生态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农户在开发资源、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资源保护和生态社会效益,这种农业属于现代生态农业阶段。中国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够兼顾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生态农业。[1]

(二)实践中的认知

实践生活中,人们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生态农业泛指一切以农业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制技术推广、“三品一标”技术规程推广为主,广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使用和“零增长”行动,以种植无公害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其内涵与外延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反复倡导的、实践中大力推行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大致相同,泛指农业发展方式的绿色化。基本做法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生产资料销售等各环节推行绿色化。

狭义的生态农业仅指采用“笨法”种植或养殖,强调作物或养殖产品的自然生长周期,生产过程中坚持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经营模式。其基本特征有五:第一,坚决不用或很少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第二,大量借鉴我国传统农业的农艺智慧与做法,如间作套种技术、轮作与养地技术、生物防病虫害技术等等。第三,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资本,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高投入产业。第四,对作物生长周期有要求,产量较低,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第五,需要多种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与推广,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农业。[2]

实践中,人们认可狭义生态农业对于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作用,认为狭义生态农业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但认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不具备发展条件。一是土壤、空气、水等质量环境较差,生态农业基本环境不具备。二是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产量低,用工多;存在自然风险,对农民没有吸引力。三是作为局部的、小面积实验可行,大规模推广既不现实,也很难做到。因此,对生态农业的总体认识是:认为狭义生态农业、过度追求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在我国,只是局部可行。而广义生态农业、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现代生态农业才是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有发展前途的、可持续的绿色农业发展方式。

二、烟台市生态农业建设现状、问题

(一)建设现状

生态农业在烟台的发展有“两条线”,既有“笨法”种植或养殖探索,也有泛指的生态农业实践。

“笨法”种植或养殖模式的生态农业主要以各种生态农场、家庭农场方式存在。主要投资和经营主体有三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外商投资和有志实验国外生态农业的“海归”建立的生态农场、城市工商资本“回归”农业建立的各种家庭农场。其中,城市工商资本是“笨法”种植或养殖生态农业的主体。

“笨法”种植或养殖的经营领域以蔬菜、水果、菌类和农业养殖为主,经营模式以各种循环农业为主,主要有:畜——沼——菜(果、茶)、“秸秆——反应堆——蔬菜”循环模式。

烟台市“笨法”种植或养殖的生态农业,拥有固定消费群体,广受高端消费群体青睐,有些开始销往一二线城市,不愁销路。同时,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一般高于同类产品的3倍以上,只要进入回报期,经济效益比较可观,发展有上升趋势。

后者以政府加强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技术规程管理,加强对空气、土壤、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环境改造和农用生产资料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有效处理等方面管理,起到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加强农业生态保护、生态管理的作用。生态农业在烟台主要以这种形态存在,其具体做法如下:

1.以绿色环控技术为支撑,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先后制定了近40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0种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累计制定推广“三品一标”技术规程和出口农产品良好农业操作规范168项。规划建设了2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2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初步形成了莱阳、海阳的蔬菜和茶叶,栖霞、招远、蓬莱、牟平、莱州、海阳的苹果,福山、莱山、芝罘的大樱桃等一批绿色产业带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19个、认证面积150万亩。二是严格农资监管,注重投入品的源头管理。出台实施《烟台市农药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推行农药残留检测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整治,把住偷用高毒农药的关口。三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肥,从源头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目前已覆盖全部县市区,施肥面积2681万亩,减少化肥用量近30万吨。四是推广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制技术。结合烟台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广泛的特点,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保护地设施栽培工程、双减双保工程、果品套袋工程、果园生草工程、灯光工程、网护工程”等六项工程,在全市安装杀虫灯2万多盏,建立专业化防治组织100多个,指导建设10个统防统治示范区和1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3]

2.以“四沼”利用为纽带,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户用沼气。目前,全市户用沼气发展到17.2万户,年产沼肥150万吨,可满足20万亩农田的用肥需求。[3]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沼气。烟台市拥有大量的大樱桃、草莓、蔬菜等农业种植基地和特色专业村,从2010年开始在成方连片的地方推广中小型工程沼气,目前全市共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有100多处。三是大力发展中小型工程沼气。主要在全市中小型养殖厂和休闲农业旅游基地推广建设,建设“人畜粪便——沼气——基地”循环农业。四是建设大型工程沼气。烟台市农产品产业化起步早、发展好,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有74家、市级龙头企业100家。2018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烟台占7席。龙头企业建设参与建设大型沼气池并网发电,建设“养殖—沼气—农业”循环农业。山东(蓬莱)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入选亚洲家禽企业500强,是国内最大父母代肉种鸡笼养企业。2008年建设“粪污处理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实现了鸡粪的沼气化应用且并网发电,成为全国大农业行业第一个CDM项目。

3.以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为基础,建设“秸秆+反应堆+蔬菜”农业。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对秸秆充分发酵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包括CO2、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从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资源丰富,投入小、易操作、生态效应显著。试验表明,1公斤干秸秆可生成1.1公斤CO2、3037千卡热量、0.13公斤有机肥和0.003公斤抗病微生物孢子。这些物质和能量可广泛应用于果蔬生产,有效改善果蔬品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2年,烟台莱阳市羊郡镇西埠前村在一千多亩黄瓜大棚内推广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实现了“黄瓜不打药,比普通种法还省钱”的效果,亩产黄瓜增加了2000斤,每亩多赚3000元,节约有机肥料4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干部提出,发展生态农业资金投入大,见效周期长,见效慢,不可能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生态农业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农业经营者包括农业大户、家庭农场通常只考虑现有土地如何实现最大化产出,很少考虑地力的保护和利用。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倾向于“短平快”,对于那些有利于保护资源、培施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则不感兴趣,偏重短期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

二是高投入构成较大的资金制约。烟台各县市区的生态农业发展以果业、蔬菜、养殖等为主,以设施农业为主。设施农业成本高、投入大,前期建设大棚需要投入,投入生产之后的大棚管理、人工投入也很高。龙口市益康苑生态农场是一家拥有13个蔬菜大棚40亩地的小型家庭农场,2014年投入建设,前期大棚建设总投资400万,4年下来仅人工成本就要40万元。窥一斑而见全貌,龙口益康苑生态农场项目虽小,但充分反映了目前烟台市生态农业的现状。很多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前期投入较大,多数项目只能一边在工商业挣钱,一边往农业里“砸钱”。从目前基本情况看,高额投资产生的“高门槛”以及较高运营成本、较长的资金回报周期已经成为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普遍生态,并因此导致很多生态农业项目难以全面展开,也使得一些项目难以为继。

三是技术创新无法满足需要。生态农业在理念上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回归,但又与传统农业完全不同,对知识和农业科技、新的农艺需求较大。但目前生态农业技术创新总体滞后。生态农业迫切需要抗病能力强的农业新品种、迫切需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生态农业亟需农产品防腐技术、包装技术的突破,从而有效解决农产品储存时间较短、无法长距离运输问题,但这方面还没有系统的技术研发;生态农业亟需高质量的土壤环境和地力支持,但缺乏土壤污染治理、攻克地力减退等有效技术。另外,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新技术引入速度缓慢;二是成果转化或技术转让与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联系不紧密等,导致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

四是农业生活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全市化肥平均利用率仅为30%~40%,农药的平均利用率仅为25%~30%,农膜残留率高达30%,每年大约有60多万吨化肥、1万多吨农药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3000多吨农膜残留土壤,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耕地理化性状恶化。农村每年产生2000多万吨生活废水、18万吨生活垃圾、部分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缺少集中处理设施,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环境。[3]

三、推动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对策

生态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产品价格较高,一旦进入投资回报期,收入比较可观,使其成为乡村绿色振兴的重要举措,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当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亟需各级政府支持引导。

(一)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和素质

农民是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让农民主动参与,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十分必要。第一,要注重发挥各种传统媒体、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生态农民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生态农业实验成功的典型案例,引导农民认识生态农业,认可生态农业。第二,各级各类新型农民培训班,应把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纳入培训内容,加大对实用生态农艺及知识的培训力度。第三,应特别抓好绿色种养技术、生物防病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确保生态农业的发展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二)强化对生态农业的多元化扶持

第一,应重视政策引导,以项目补助方式补贴生态农业。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欧盟对生态农业补贴高,因此截至2011年年底,欧盟27国的有机农业面积达到961.4万公顷,占全球有机农业面积的25.8%。[4]第二,应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在综合考虑生态农业项目的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生态农场、家庭农场等的补偿力度。补偿他们因“笨法”种植方式而增加的成本和减少的产量,使农民外部性贡献得以内部化。第三,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补偿方式,根据实际需要,为农民和家庭农场等提供包括实地咨询服务、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投资、适用生态技术信息及应用等多元选择。[5]

(三)重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生态农业本质上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农业。要把发展生态农业科技放在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地位,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应坚持生态优先和环保优先,推动环境友好型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坚持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体系建设,破除农业科技创新中“孤岛现象”,重视生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使用,注重解决好生态农业科技供需脱节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困扰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生态农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四)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机构保障

应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应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应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生态农业保障体系。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做好上级党委政府支持生态农业政策与生态农业生产者之间的无缝对接,使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在对接方面,应建立公开、透明、普惠机制,应善用支农政策微信群、公众号等,定期免费举办支农政策培训班,让上级政策与农场主、农户之间的对接有媒介、有平台,让党和国家的支农政策洒向各个角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阳光”洒满各个角落。

[1]韩东娥,李先萍.关于山西现代农业建设问题[J].经济问题,2001(08).

[2]黎振强,杨新荣.生态农业投入产出的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4(12).

[3]梁兴英.新常态下烟台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4]Helga Willer,Julia Lernoud,Robert Home.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2012:summary [R].(2013).http://www.organic-world.net/2411.html.

[5]刘某承等.欧盟农业生态补偿对中国GIAHS保护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06).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