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提升信息化素养的思考和途径探析
2018-04-01张忠生汤正华
张忠生,汤正华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优化与转型。信息社会和全媒体时代,具备并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须拥有的基本功之一,而如何有效提高信息化素养,是很值得研究的实践课题。
一、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现代化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能够如此迅速地步入到信息化时代,这或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学者提出“信息素养”这个概念之初,也不曾预料到的。毕竟当时的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平面媒体信息交互式传递为主,其信息素养的界定仍然停留在对信息的分析、处理上。而随着自本世纪初开始的互联网时代发展兴起之后,信息与资讯作为直接影响甚至是改变民众传统工作、生活、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量因素,已经不再是以固态的形式出现与存在,其极其特殊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效应,对信息化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信息处理能力上,不仅要有足够强的应变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且还需要依托庞大的信息传递渠道将信息完成精准传递,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一些错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造成的误导,而且还能够强化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这在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素养之间存在相似性的同时,也对信息时代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1]
客观上讲,无论社会制度如何,其对意识形态的管控都直接关乎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即便是在一些自诩为“自由”、“民主”的国家里,政府对舆论宣传也制定了一整套强制性管控标准。而容易导致这种相对稳定失去平衡的主要因素就是信息与资讯在其中的影响。基于此,言论自由必须放在一个对等的条件与环境下去审视,这样才符合信息与资讯的基本社会价值。
我国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工作和舆论宣传工作,也极为重视信息安全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信息处理、分析和判断上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这充分地体现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极高的政治素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信息化时代,留给党政领导干部判断与处理突发信息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当信息传递形成互动效应的时候,信息的时效性价值已经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影响性,这样就必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具备较强的信息化素养,才能够及时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专门针对有效加强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工作提出过指导性意见,相关部门也对此进行了不同层级的信息化素养业务能力培训,以确保党政领导干部能够及时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但由于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受“官本位”僵化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于信息化素养的社会定位仍然认识不足,进而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明显且低级的失误,不仅在社会上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党委政府公信力下降,给社会稳定埋下潜在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升到人民利益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李克强总理在贵州出席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时在致辞中强调:“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的有效融合”,并且多次深入浅出地讲解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推动简政放权。因此,在内外因的双重作用下,为了及时全面地把控、处理好各类复杂信息,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党政领导干部的现代信息化素养亟待进一步提升。[2]
二、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难点
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能否熟练掌控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对社会环境中的突发因素,是衡量其业务素质高低和政治觉悟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尺之一。[3]笔者与部分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极少数党政领导干部现代信息化素养还存在偏低现象,不太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和节拍。而对于信息化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观点恰恰是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一方面,大部分干部认同信息化时代的环境变化,但是无法在信息化环境中做出积极表现。无论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还是互联网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其对国计民生所形成的改变都是有型的,是可以触及到的,党政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极为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变化。[4]因此大多数领导干部比较认同信息化时代的环境变化,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往往也热衷于借助外部环境的资源优势来提升其信息化素养与能力。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特别是在突发状况的处理上存在对立思想,以至于很多原本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仅被无限放大,而且还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其个人能力在受到质疑之后,对信息化环境的发展就要么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要么直接是敬而远之。
据网信办、互联网信息中心和互联网门户企业联合开展的“互联网政务平台”活跃度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虽然几乎100%的县级党委、政府都开通了互联网政务平台,而且在这些平台上都开辟了电子政务办公渠道,但是其信息发布的活跃度和能力却远远低于其办公效率,某地的“政府要闻”版块中,最晚发布的一条信息竟然是2012年的。这些“僵尸网站”的存在不仅体现出党政领导干部对互联网时代政务信息发布渠道管理的忽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出其对信息化素养提升的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极少数干部不认同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性,极力营造信息封锁环境。与上述开放式态度明显不同的是,的确有极少数干部对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信息过度自有的产物,因此在其治下就大力推行信息封锁。如此一来,其个人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就根本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其实从某些层面上来说,笔者能够理解这些干部对于信息化环境的否定态度,毕竟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海量的社会信息中,的确有很多参差不齐的信息在起着负面的作用。但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其个人的观点往往会在一定层面上对民众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其必须保持谨言慎行的同时,这种“一刀切”的严管、严控行为在信息化环境中其实并不可取。“有为”和“无为”之间是并不以个人意志转移来确定其效果的,要在大众环境中得到认可与肯定,“疏”的方式要远比“堵”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明显。而与其让他人来给“疏”,被动地接受,不如自己主动“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接触信息化环境所带来的便利,从理念到行动上适应信息化、重视信息化,不断提升现代信息素质和能力。
梳理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提升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发现,从表面上看导致其信息化素养偏低的原因,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中不确定性变量因素较多,导致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应变能力。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是这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缺乏主动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将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去理解、上升到现代信息社会做好公共服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去重视所致。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不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变革的需要,可能既干不好本职工作,更不可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考验,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三、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提升优化的措施
社会环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直面一些变量性因素,考虑到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提升过程中也需要结合社会形势的变化进一步解决新问题。因此极端性措施是根本不会起到任何正面效果的,必须秉承严谨、务实的态度,多措并举,循序渐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现代信息素质及其处理能力。
一是,统一思想,激发党政领导干部提升信息化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在政绩考核的过程中,应当把党政领导干部提升信息化素养的能力作为一项新的重要的参考指标,敦促党政领导干部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素养,了解提升信息化素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素养所形成的片面认识,要充分利用“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依托“三会一课”平台,在领导班子成员中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敦促其在汲取意见与建议的过程中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优化负面信息的决绝方式。
二是,多措并举,优化党政领导干部提升信息化素养的方式方法。考虑在基层工作中确有不少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在信息传递、扩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的情况,上级党委政府要对所有舆情信息进行及时地了解,敦促基层干部及时地掌控常态化信息和突发性信息。党政办、舆情信息中心等部门要制定相应的预案,对突发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同时,要对党政领导干部提出严格要求,督促其采取“背书”的方式,主动、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
三是,明确责任,强调对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的量化性考核。上级党委政府在将责权利全部下放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需要利用量化性的措施与手段,加强对懒政、怠政人员的问责、追责。敦促其在信息化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时刻以及时、全面地掌握人民群众基本需求为信息化素养的第一要务,以了解人民群众基本诉求为化解信息矛盾与冲突的先决条件,从根本上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与为人民服务工作理念。
四是,完善制度,拓宽党委政府公共信息传递的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中,党委政府对相关信息的发布,一方面需巩固原有的权威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众公共性信息平台来完成。相关部门在加强与门户网站合作的过程中,对政令APP、微信、微博等不同的渠道也要加强合作,借助科学、系统的制度与方法来提升政府公共信息处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党委政府的公信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或者部门的“一把手”,在公共信息的发布尤其是政令性信息的发布过程中,相关程序必须经过组织讨论通过,以组织决议的形式来完成,个人意愿绝对不能凌驾于组织程序之上,这是树立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的先决条件。
五是,加强培训,敦促党政领导干部加快信息化素养提升的节奏。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党政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要求,而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信息化素养中也会增加很多全新的元素。党政领导干部都是党组织精心培养的中流砥柱,为了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级党委政府要指定文化宣传、网信、网监、统战等部门,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的业务技能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让这些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更需要引导其提升政治觉悟,在信息化环境中具备较强应急处理能力的同时,必须要保持冷静的政治敏感度和责任意识,以便于最大化地维护党委政府形象,消除负面信息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
四、未来环境中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提升展望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顶级战略的实施,一个开放的中国正在迎接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党委政府部门也会更为密切地加强与外域合作。因此,新形势下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未来环境中进一步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现代信息化素养是重要的关键性素质提升工程。并且,考虑到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提升现代信息化素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其一,加强保密意识的培养。广义上的信息平台虽然是一个开放性公共平台,但是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涉及到核心利益、国家利益的信息时,在双边交流过程中必须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紧绷保密弦。切忌盲目地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不要“夜郎自大”,要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有理有据有节地同国际友人交流、互动。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事场合,党政领导干部除了遵守必要的报备制度之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参与交流的人数、会谈内容等进行沟通,确定相关信息的保密性。
其二,秉承包容的态度。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西方人士习惯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正在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他们对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带有抵触情绪也实正常。在与这类人员交往时一味地采取驳斥的态度不仅有失风度,而且也根本不会起到多大作用,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信息发布渠道,对相关信息展开对等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敌视情绪,才能真正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高超的现代信息操控处理水平。但必须强调的是,包容和理解不代表着退让,在事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信息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寸步不让,这不仅是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提升的表现,更是政治觉悟过硬的体现。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信息化日新月异。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适应信息社会突飞猛进发展的态势,全面、不断提升信息化素质。这既是新时代干好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1]陈勇.网络世界陷阱多谨防任性毁一生[J].政工学刊,2017(03)
[2]毛林根,曹雷,孙力,蒋伟翔,高民政,李秋发.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笔谈)[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6(03)
[3]权圳.提高军队领导干部的网络领导力[J].政工学刊,2017(02)
[4]井涛.掌握网络时代新兵思想教育新抓手[J].政工学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