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

2018-04-01闫红果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闫红果

(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州31300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趋向复杂化、多元化、分层化、个体化的态势。过去形成的“工、农、商、学、兵”群体格局早已被打破,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如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年轻一代、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大量显现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新生的社会阶层,大都来自于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接纳新事物能力强的青年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因此,研究关注党外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的结构变化,认识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追求,充分了解这一群体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对找到新时期统战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在要求

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需要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并关心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群体,重视并研究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强调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既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又包括无党派人士,还有一些是私营、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出国留学与留学归国人员,新媒体从业者等,他们活跃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科技、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的舞台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进步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引导他们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直接关乎社会稳定与各阶层关系和谐,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更关乎新形势下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二)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确保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变 “政府一家包办”为 “多方协同治理”;治理内容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治理和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引导党外青年知识分子贡献力量和智慧,原因有三:一是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活跃在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于直言,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对国家治理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既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又推动了治理内容的科学化;二是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善于接纳新事物,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着多样化的理解,并敢于从制度、理论、文化等层面进行创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三是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独立特征明显、民主观念强烈、权利意识浓厚、维权能力突出,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充当着 “监督者”的角色。

(三)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基础性工程

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的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当前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知识理论丰富,专业技能过硬,历来是产生党外代表人士的后备力量和重要来源。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成长起来的一些党外青年知识分子,通过自身努力并借助有关平台,进入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重要岗位任职,为政府部门决策施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开展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着重关注和研究影响力大、代表性强、个性突出的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培育工作。

二、开展统战工作需关注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变化

(一)党外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结构的变化

新形势下,党外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数量上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 “精英化”向 “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率越来越高,拥有一定学历层次和一定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日益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早在2011年,我国的党外知识分子就有八千多万,其中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占据多数。二是从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来源上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要求,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汇聚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以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队伍主要由教师、医生、科研人员构成,而现在,律师、私企与外企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等都成为其重要来源,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统战工作对象。三是从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流动性上看,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和 “单位制”影响的弱化,党外青年知识分子不再局限于生活在某个固定地区、工作在某个固定岗位,而是在 “市场意识”的引导下工作更自由、生活更自主。一般来说,他们不断调整发展定位,整合自身资源,把握难得机会,流向经济收入高、工作环境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和部门[1]。面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结构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统战思想、统战工作方式和方法恐怕难以奏效,而如何将其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凝聚其智慧、汇聚其力量,引导其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开展当前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党外青年知识分子价值认同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时期,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种转型愈加复杂,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已经形成。因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不同,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日趋强烈。不同的个体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在价值选择时容易产生困惑、迷茫、怀疑甚或悲观绝望。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出生在社会转型时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时代,生活在思想观念多元化时期,且一些人具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对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对西方社会的各种 “思潮”和 “主义”有着不同的认知,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多样化的认同。当前国内流行的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等之所以拥有一定的生存土壤和存在空间,均是基于不同数量的信徒和支持者,其中一部分是年轻人,也包括党外青年知识分子。而这些思潮在内容上、要义上、本质上均是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离的。故,面对如此严峻而复杂的形势,如何引导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认识西方社会价值观念,如何教育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错误的、落后的、愚昧的、有害的 “主义”与 “思潮”,如何促使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既合理继承与借鉴、又善于创新与批判国内外思想文化成果,是做好当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变化

政治认同,究其本质是人们对执政党及其所施行的政治纲领、政治道路、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归属感和依附性。政治认同具有物质性,不同的社会物质环境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政治认同状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国内积贫积弱的现实状况,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有着一致的政治目标和任务,即肩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并不惜一切代价为之奋斗终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国人民面前极具凝聚力和号召力。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创新的结晶,他们表示高度认同、坚决支持、衷心拥护。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模式引入中国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积累了一系列的矛盾,人们的思想、观念、心态、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观念凸显、自我意识强烈、价值观念多元、政治认同多样,等等。新成长起来的党外青年知识分子与老一辈相比,思维活跃、善于接纳新事物,但相对缺乏革命和建设年代的人生经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相对不足,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也不如老一辈强烈。特别是一些具有留学经历的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因受不同文化、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开始偏向甚至热衷于西方国家所谓的政治道路和政治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淡化甚至提出质疑,这恐怕是当前做好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做好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始终坚持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不动摇

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数量上、来源上、流动性上的变化启示我们,做好该群体的工作,是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主动性,共同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各级统战部门始终坚持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不动摇。一是高度重视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统战工作。2016年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同志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数量众多的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工作,坚持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不动摇,尊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首创精神,鼓励其敢于突破、推陈出新,引导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挥洒青春、奉献智慧、贡献力量。二是不断改进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工作的方式方法。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笔者认为 “针对性”和 “有效性”是判断工作方法优劣的重要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思维、善于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坚持分众统战的思想与方法。来源丰富的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分层、社会角色定位、政治思想倾向、政治追求、参政议政意向、政治参与渠道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厘清概念和范畴,分门别类地构建有针对性的工作平台,掌握不同群体的特点,探索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分众统战机制,最大限度地凝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群体代表的社会共识,形成各界人士的 “大合唱”,共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坚持 “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动关心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是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在国人“市场意识”浓厚的今天,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级统战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对于才能突出、影响力大的党外青年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要时常联系、经常走访,主动了解其思想上存在的疑惑、工作中面临的难题、生活里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为其解疑答惑;同时,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积极创设各种岗位与平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最终赢得他们的认可与尊重,最大限度地将其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二)增强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当今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根植在不同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观念,在相互交融中极易引发诸如域外与本土价值、个体与整体价值、公平与效率价值、道德与功利价值等冲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构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并切实增强社会各群体的价值认同。针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差异显著、价值取向多元的特点,要注意从以下方面加强引导:一是引导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性”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对国内、国外、过去、现在存在的各种价值观念进行了批判、继承、整合、借鉴、吸纳、升华,体现中国特征,彰显民族特色,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现实需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理应被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所接受和认可。二是引导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包容性”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讲,既是社会主义的、共产党的,又是人民大众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孕育和形成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又确保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享有一定的生存土壤和存在空间,坚持了 “弘扬主旋律”与 “突出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包容性、主导性、多样性是包括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在内的各社会群体共同利益和意志的体现,追求的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三是引导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放性”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坚持在继往开来中实现自身的开放性。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必须明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概念表述、语句调整上的变化,更是一种随着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创新、理论自觉和理论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同时,引导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要引导其正确认识国内外的错误思潮和思想偏见,直接回击西方国家对于我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封锁,不断增强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化定力和文化自信。

(三)增进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认同

每一个国家都需要一定的政治认同支持,这是国家强大的社会心理基础[3]。增进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是全球化背景下捍卫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推动我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要让每一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学习和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了解为什么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答案是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各阶级各阶层轮番上台,展开救亡图存的运动,但以农民阶级领导的 “太平天国运动”和 “义和团运动”、以封建地主阶级主导的 “洋务运动”和 “清末新政”、以资产阶级为首的 “戊戌变法”和 “辛亥革命”等均以失败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自新中国建立后,面对 “一穷二白”的局面,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展开探索与实践,完成了 “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主政以来,落实 “八项规定”,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气象,也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闫红果.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1).

[2]杨义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论析[J].伦理学研究,2015(06).

[3]夏文贵.论全球化时代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J].思想战线,2015(04).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的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