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数学活动
2018-03-31沈栎君
沈栎君
【摘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主张在幼儿园的“教”与“学”中融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要素、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教育。这就为幼儿数学活动游戏化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数学活动 幼儿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41-02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必要性
数学观念和能力的形成存在于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前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数和数量关系的敏感性,使幼儿获得一些数的初级印象,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正如张慧和、张俊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一书中指出:“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
幼儿的数学离不开生活,幼儿学习数学的任务不在于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应是获得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实践证明,数学教育能够养成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即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其日常所遇到的问题。在区域活动中,叶涵正在进行穿珠子的游戏,她拿着穿好的珠子举在我面前说:“老师,這是我给你做的项链,我是一颗红色一颗黄色一颗红色一颗黄色的穿的,你喜欢吗?”可见,幼儿园数学活动应为幼儿的生活服务,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和对数学的敏感性。正如《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所言:“数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幼儿学会计算,而是让幼儿能够‘数学地思维,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二、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
在幼儿园的数学实践中,起初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没有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更多的时候设计的都是常规课,但在这种口耳相传和幼儿的吟诵练习中,发现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致不高,甚至整个活动我更多的是在维护课堂的常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更多的是感到教得累,而孩子们学得也很累。正如《陈鹤英教育文集》中指出:“算学实在是好玩得很呢!但是你到学校里去问问小孩看,是个之中有几个孩子喜欢算学呢,我想找不到几个,这究竟是为什么缘故呢?”
同样,在幼儿园的实践中,不少教师在传统式教学中有过这样的经历:起初认为数学很容易,然而在实践中却总遭到碰壁。幼儿要么是记不住,要么是记住了却不能理解和应用。于是教师们又开始感叹数学之难教。在同样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会的孩子教一遍就会了,而不会的孩子却怎么也教不会。”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时,可以发现自己教学方法的传统与落后、目标和重难点的讲解也不透彻,回头一想“这些教一遍就会的孩子也不是自己教会的”。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禁会问“数学究竟是什么?”“幼儿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数学?”
三、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探索
(一)在情景化的数学活动进行教学
为了设计出更有趣、吸引幼儿的数学活动,我们使用的最简单层面的方法就是为数学活动创设一个情景,如大班《弯道测量》中要求幼儿学会用棋子等物品对弯道的长度进行测量,教师就将本次教学设计在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通过加入情景,使本次数学活动富于游戏化,幼儿玩玩做做的过程中更直观的学习到用工具进行测量比较的本领,幼儿在活动中也体现出了更高的热情和更加专注的注意力。
(二)通过引导幼儿在绘本欣赏中学习数学
如在小班《一颗纽扣》的教学中,教师借助绘本《一颗纽扣》展开教学,绘本讲述的是小老鼠捡到一颗纽扣,并在寻找这颗纽扣的主人的过程中,碰到各种动物朋友,了解他们纽扣的形状、颜色是不同的。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尝试按照钮扣的多个特征进行匹配。在教学中,孩子们不仅被绘本深深的吸引住,也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对纽扣的形状、纽洞数量的感知探索中。通过这种方法,将枯燥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有趣的一次帮助小刺猬找纽扣的活动,更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更好的支持和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操作。
(三)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完成对数学的学习
在大班《小猪占圈》中,整个活动中将占圈的游戏贯穿在整个数学活动中。首先请幼儿帮助小猪们玩占圈的游戏,在幼儿理解蓝圈、红圈及其交叉圈中所占小猪数量的关系后,教师在后面的环节中加入了占圈游戏,组织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体验、探索两个圈及其交叉圈之间数量关系。通过游戏,不仅巩固了幼儿对集合与交集的理解,也引导幼儿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数学教学。
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趋势是势在必行的。通过以上数学课程的游戏化的几种方法,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园的数学学习必将成为幼儿学校生涯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徐苗郎主编.数学活动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2]张慧和,张俊主编.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