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8-03-31王伟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习智能手机大学生

王伟

摘 要: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本文以山东某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分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并对消极方面的影响提出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第40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达到7.24亿,较2016年底增長了2836万人,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未来几年手机的使用人数也将呈现增长态势。年龄结构方面,我国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9.7%,而大学生主要分布在这个年龄段中。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性和便携性使其和大学生产生了较高粘合度,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就现代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山东某高校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笔者对山东某高校大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356份,有效份数共329份,有效率92.41%。其中,通过网络问卷星发放39份,有效39份;纸质发放317份,有效290份,无效27份,纸质有效率91.48%。男生149人,占总人数的45.29%,女生180人,占总人数的54.71%;大一占总人数的15.5%,大二占总人数的31.31%,大三占总人数的38.3%,大四占总人数的14.89%;理工科占总人数的59.27%,文史类占总人数的21.88%,艺体类占总人数的18.85%。

(一)课堂使用手机情况

随着手机的极大普及,也给课堂带来了新的问题——手机在课堂的使用。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44.38%的学生在上课时会时不时拿出手机来把玩一下,有30.4%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在10至20分钟,有25.22%的学生有将近半节课在使用手机。

通过调查学生在上课时主要使用手机的行为,发现学生在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同学有将近一半在进行聊天交友或是利用手机辅助学习,上课玩游戏、看视频、看小说或者是网购行为的人数都在五分之一左右,而教师组织的课堂使用手机学习和从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人数基本都只有4%。

关于上课玩手机的原因,有37.99%的学生觉得上课无聊,有31.31%的学生对听课兴趣不大,23.4%的学生知道上课玩手机会影响听课但是又控制不住,4.56%的学生见别人玩自己才跟着玩,2.7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二)日常使用手机的时间和依赖状况

对学生每日使用哪类手机APP的时间长短进行了调查,如图2所示,社交类和音乐视频类占据了学生们大量的时间。新闻类APP成了大学生们获取新闻信息咨询的重要途径。有22.49%的学生认为是在用手机学习。

在另外一项调查中显示,有30.09%的学生认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2至3个小时,53.5%的学生认为使用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

手机APP的多样化满足用户使用的同时,还要求用户对本APP的粘度,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就成了需要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有56.5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有50.76%的学生认为手机不在身边的时候会紧张或者焦虑。

(三)教育学习类APP的使用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第40次报告中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44亿人,较2016年底增加662万人,其中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20亿人,与2016年底相比增长2192万人,增长率22.4%。通过笔者调查的数据统计显示,95.44%的学生安装了教育学习类应用,其中更是有22.19%的学生安装了4个及以上的教育学习类应用。68.09%的学生认为学习类应用对于提高自我是有帮助的,有49.85%的学生想要在课堂上用手机辅助学习。

(四)利用交叉分析发现的一些情况

通过性别与手机的依赖程度交叉分析发现,女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为60%,男生依赖程度为52.35%,女生高于男生。

对上课把玩手机的时间和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进行交叉分析发现,越是依赖手机的学生,上课把玩手机的时间越多。

二、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更高效地找到所需知识

现在的大学在校生都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正好是所谓的数字原居民(Digital Native),对他们而言,互联网是司空见惯的,这一代人往往通过网络一边交流一边学习。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特征,大学生可以更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

2.碎片化学习,查漏补缺

基于手机的学习,其中一部分是碎片化的学习,如利用在交通工具上及等车时间的学习等,更多地是用一些相对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虽是细碎的、不成体系的,但可随时随地解决问题,也可以从点到面地对学习进行梳理。对于上课遗漏的点又可以查漏补缺,是对系统化学习后一个很好的补充。

3.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根据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指示,移动手机网络资费下调了不少,4G网络覆盖也已普遍,移动网络更加方便。WiFi覆盖也是越来越广泛,大部分家里或者学生宿舍安都安装了宽带网络,有的学校还全校覆盖了教育网络,而且一些手机APP下载安装后,可以离线学习。因此,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4.学习的广度、深度和连续性好

手机移动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时候想要了解不同问题的相关方面,都可以找到相关资源进行学习,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课上讲的一些不懂的知识,或是不太明白的地方,下课可以通过手机学习弄明白,而不用等下节上课再询问教师,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学习的连续性好。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课上无法专心听讲

学生上课把玩手机已经对听课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把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调查显示上课玩手机者众多,严重者则对听课已经麻木了。上课玩手机者听课效率下降,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得不到保障。

2.课下占用时间过多

手机APP越来越丰富,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为了增加用户的粘合度,每个APP都会用各种活动和方式来占用用户的时间,如每天签到、节假日活动、每天推送各种信息等。面对大量信息的涌入,大学生的时间是否被它们所占用呢?调查显示,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个小时的大学生达到53.5%,但超过每天3小时学习的学生只占3.95%,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这就说明,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多用在了手机学习以外。

3.自主思考能力减弱

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面对教师留的问题或作业会直接查百度知道或百度作业帮进行抄袭,这种拿来主义影响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问题时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思考。

4.缺乏系统化知识架构

学生在课堂上时不时地拿出来手机来使用,看到一些新闻或者推送,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去,导致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听课效果差,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对课堂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地把握。学生对于阅读和研究追求简、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于手机阅读的快餐模式更容易接受,对于图书馆的长篇巨著则不太感兴趣。

三、减少手机对大学生学习不利影响的对策

本着扩大有利影响,减少不利影响,合理化使用手机的想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降低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堂上拿出手机使用。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查找资料,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习惯性地看手机和玩手机,更甚者,带手机来课堂玩成了上课的必要环节。使用手机时长和对其的依赖度是成正比的,若要适当降低对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就要从合理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增强自控力入手。

1.增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学生往往在无聊时或者是课余大把时间时会触碰手机,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交流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沟通。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或组织运动会和一些音乐、美术、摄影等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又适当减少了使用手机的时间。

2.做好合理使用手机的宣传,提高学生自控力

学校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健康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讲述一些不恰当使用手机的案例,如走路看手机、骑车看手机等,需要全神贯注的地方不能使用手机来分神,讲述不合理使用手机可能带来的疾病。在精神思想上做好学生的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做好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引导者。

(二)提高移动学习有效性

第一,教师提高自我网络技术和移动学习的能力。努力打破传统课堂对教师和学生的束缚,整合网络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来,提供移动学习环境。

第二,意识到学生想要手机引入课堂的意愿。调查显示,49.85%的学生想要在课堂上引入手机辅助学习。有禁止就会带来反抗情绪,历来很多例子是堵不如疏,因此,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诉求,做好监督引导工作。

第三,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学习互动要及时有效。课外利用网络充分和学生进行交流,面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

(三)对教师的要求

手机还未占据课堂之时,学生在课堂上是有掌上游戏机、漫画书、小说、杂志等影响课堂听课效果的元素。课堂强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还是会有其他的替代品出现,而究其原因是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能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上課是否专心听讲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有关,有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也一样会有大量的学生旁听,甚至有抢不到座位的情况。教学内容不好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上多下功夫。

教师提高自我要求,学习要与时俱进,丰富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多学习讲课效果好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要更加注重学生第一性的原则,换位思考,提升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对于手机的使用,要带着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一起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来学习。面对移动学习的大趋势,有些课程可以把手机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有些课程则需要把手机与课堂隔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深度思考,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海,李馨.日本移动学习时间研究前沿——对话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首席专家山内祐平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9):1-6.

[2]雷雪梅.关于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180-181.

[3]王能引.大学课堂“手机控”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2015(11):124-127.

[4]王腾,盛义保.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48-149.

猜你喜欢

学习智能手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大学生之歌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