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探究

2018-03-31任洁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范生新时代心理健康

任洁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如何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变革十分关键。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办好学前教育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提高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促进幼儿师范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分析了幼儿师范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据此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为今后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理健康;新时代;师范生

一、引言

传统的高等教育过分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成为教育的最大目的。幼儿师范专业旨在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这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积极地促进其发展,符合党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也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为了探究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本文首先结合实践分析了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

二、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

(一)幼师专业发展层面的要求

幼儿师范专业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全面促进其专业发展十分关键。幼儿师范专业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对于开展专业教学内容十分重视,但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有所忽视,可见在当前教育思想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紧迫性,是幼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提高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促进教学整体层面的进步,这对于体现幼师专业价值具有积极意义。其次,不断提高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幼师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提高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师专业发展层面的要求。

(二)幼儿师范生自身能力发展的要求

从幼儿师范生个人层面而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从而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的要求以及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间接地对幼儿师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在教育层面加强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幼儿师范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这便体现了幼儿师范生自身能力发展层面的要求。

(三)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学前教育相对其他教育阶段而言,起步较晚,在过去并没有得到重视。学前教育能够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启蒙,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能力意识和学习意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开展者,对于学前教育的开展质量以及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有必要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由此可见提升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必要性,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上文对于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幼师专业、幼儿师范生自身发展以及学前教育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得出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教育体系层面入手,即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了学生以及老师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加有效,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能够使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系统化的特点,经过不断地发展,并在模式层面进行不断优化,使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这对于提升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其一,对于幼儿师范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验,及时找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并进行有效疏导。例如,幼儿师范生在每一学年都会参加相应的心理测试,测试的模式可以是问卷式,也可以是访谈式等。其二,开展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之就是要形成一种较为连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三,对于幼儿师范生整体层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优化,辅之以相应的抽样调查,从而为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优化以及教育的具体开展提供依据。总的来说,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能够从宏观层面提升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引导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应用

在建立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重视引导性心理教育方法的应用也是十分关键的,所谓引导的心理教育方法主要就是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以及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用引导性的心理教育方法,不论是开展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开展重点心理访谈,都要注重形式上的引导性。例如,在开展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要通过合理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讲座中,如可以从聊生活入手,渐渐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心理老师在与心理存在问题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不是告诉学生正确与错误,而是要通过大量的实例以及实践,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其次,应用引导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应当在话题引入以及举例的层面加以重视,即不断探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引入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尤其是通过记录一些好的教育举例以及教学实践,有利于推广引导性的心理健康方法。

(三)注重开展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键,即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开展活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并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活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发展。心理老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心理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可以让其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从旁引导观看,从而能够清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开展后期的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再如,心理老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有所收获,例如,可以让学生学会释放压力的技巧,并不断提高自己情绪调节的能力。总的来说,开展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十分重要,此外对于丰富整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应当引起重视。

(四)应用新型教学资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模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同样如此。大量的技术性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形成了大量的新型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对于教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常见的新型教学资源有网络教学资源、新媒体教学资源等,將这些新型教学资源应用在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老师要应用网络或者视频教学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可以进行丰富的举例,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其次,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阅读一些资料和观看一些视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再者,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疑惑,然后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线上平台答疑,当然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线上平台交流均可以用昵称进行。总的来说,新型教学资源在技术以及理念的层面具有先进性,将其应用在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所在。

四、结语

本文探究了新时代下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首先分析了提高幼儿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然后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总的来说,不断开展实践研究,重点提升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晓边,姚健梅,黄亚萍.必须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J].学前教育研究,1997(1).

[2]郭春平.浅谈提高幼儿师范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途径[J].未来英才,2017(16).

[3]金芳,王永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师范生新时代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