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2018-03-31付文军
付文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它“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①。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给予我们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自十九大以来,学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通过对学界的研究状态进行一个及时梳理,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又是我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行动上来的需要。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根植于中华大地上的新创造。它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深厚根基的。在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何毅亭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和强大的文化力量”;“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从政实践中特别是多领域多层级领导岗位的历练中积累得来的,释放出深厚的‘地气’和旺盛的活力”;“是从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展现出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和无比强大的引领力量”;“是从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成长而来的,表现出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造福世界的实践力量”②。陈金龙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四大理论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融入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体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然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引用大量的“中国古代名言、警句、诗文来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观点”③。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问世。陈金龙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这一实践基础既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的实践,又包括人民军队建设和大国外交的实践。透过现象看本质,陈金龙还确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中的实践智慧、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源泉”④。黄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在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以战略思维为理论支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实践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以法治建设为主要依托、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⑤。严书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实践基础是“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新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十八大以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因为我们形成了三个最重要的成果——政治成果(“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实践成果(“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形成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⑥。田克勤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及其深刻变化、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及其深刻变化、正确认识党的发展大势和党情变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其形成的“世情基础”、“国情基础”和“党情基础”⑦。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不断丰富。刘云山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⑧。冷溶认为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高度凝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做了详细说明。第一个“明确”主要是“讲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还是硬道理,首先要集中精力完成我们民族复兴的这个总任务及其战略安排”;第二个“明确”主要是“讲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发展任务的根本要求”;第三个“明确”概括和贯通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包括坚持什么样的政治方向、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投入这些工作”;第四个“明确”主要是“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大方向”;第五个“明确”主要是“讲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要善于通过法治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第六个“明确”主要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七个“明确”主要是“讲我们党的外交理念和我国外交工作的总方针”;第八个“明确”主要是“讲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应该注意的是,“这‘八个明确’都是管总的,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深刻、最透辟、最精要的内容,要深入学习理解”⑨。金民卿判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同志经过艰辛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⑩。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展现出自身的理论特点。陈金龙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把握,归纳出这一思想的主要特征:“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的勇气与解决问题的担当,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强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深厚的人民情怀”——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实践,就是“从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开始”并“顺应人民群众诉求作出的理性选择”;“睿智的辩证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辩证法智慧,对“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内在关系的揭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开阔的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国情,以“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眼界”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⑪。王寿林撰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创新理论成果,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理论特质”。具体说来,这一鲜明的理论特质主要是:“内容的系统性”、“思想的承续性”和“观点的创新性”⑫。包心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大的时代价值之一就在于“在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展示出深刻的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和人民性的鲜明特质”。其时代性就在于“把握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入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践性在于“聚焦远大目标,突出问题主线,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创新性在于“传承中华文明,包容世界文明,在历史、现实、时代相交汇的文明‘大坐标’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人民性在于“坚守人民主体,顺应人民意愿,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政治价值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⑬。冯立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点归纳为“理论的严整性”、“内容的实践性”、“精神的凝聚性”、“思想的创新性”和“本根的民族性”,必将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⑭。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也有着严密的逻辑。金民卿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发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当今时代本质及其阶段特征、当代世界大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态势及其发展前景的深刻剖析和科学回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提升,是当代中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及其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判断和深度回答,同时也是对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及其内在要求的深刻揭示和系统解决”⑮。魏一明和张占仓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深刻理解和有效梳理其间的内在逻辑——“坚守真理是基础”、“不忘初心是根本”、“与时俱进是关键”和“实事求是是灵魂”⑯。陈健和龚晓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逻辑”归纳为五点:“推动全球治理向公平正义方向发展,破解全球发展困境”;“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新挑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的迫切要求”;“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⑰。陈红娟剖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经历了由‘新时期’到‘新阶段’再到‘新时代’这样一个理论认知不断得到深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纵览我国各方面发展进入新阶段基础上由点到面的升华”⑱。高中伟撰文指出了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欲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厘清其“历史逻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课题的新探索”、“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时代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回应”、“内在逻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⑲。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石云霞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与发展,关键在于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并坚持了三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⑳。张传平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刻地洞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具体结合,是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典范,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内在联系和未来走向,唯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出发,以科学的方法论为基础,才能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不断增强和提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的自觉性和理论信念”。 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理论新表达”;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新飞跃”;是“中国与世界”的结合,是“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时代最强音”㉑。
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结合中国时代和世界时局的重大理论创新。石仲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直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三是“明确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是“明确在实施贯彻层面还必须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㉒。尚庆飞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三重维度”:一是“坚定中国共产党‘初心论’”,此即“治国理政的精神支柱”;二是“坚持‘人民主体论’”,此即“治国理政的价值旨归”;三是“建构‘科学布局论’”,此即“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㉓。朱继东确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三个层面: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多年积累、遗留下来的众多问题、难题,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极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决纠正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实践创新的强度、力度、高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新高度”;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很好地体现了改与不改、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凸显出党的杰出领袖强大的政治定力,告诫全党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是创新的基本前提”㉔。张国祚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是全方位的,体现在十一个方面:“新在时代背景”、“新在实践基础”、“新在历史使命”、“新在理论贡献”、“新在人民至上”、“新在文化自信”、“新在社会治理”、“新在尊重自然”、“新在强军之路”、“新在外交理念”和“新在从严治党”㉕。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刘云山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具体来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㉖。肖贵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㉗。李慎明认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从中国发展大视野看,拓展了中国道路”;“从人类发展大潮流看,传递了中国理念”;“从世界格局大调整看,提供了中国方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㉘。吴杰明认为,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义重大,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交汇期的新飞跃”,是“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全新选择的中国智慧”㉙。陈曙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而言之,“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向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㉚。顾海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㉛。
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述评和展望
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后,学界的研究便蓬勃开展。一方面,学者们结合自己的关注点和特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并形成了一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丰富内涵、理论特点、逻辑理路、方法原则、理论创新和重大意义诸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证。另一方面,自十九大召开后,各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团纷纷对此进行了讲解,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纷纷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各大杂志社也纷纷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专栏。这些对于我们深入接触、领会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帮助。
但是,毕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学者们进行研究的时间也不长,也必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目前的成果多集中于政策讲解和精神宣传,深入的理论研究不多;二是学界对于该问题的宏观把握和阐释较多,精细化研究和微观分析不足;三是对于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具体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接”不够。有鉴于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还有可以继续完善的地方。一方面,要深度开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于这一思想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和国防等方面的内容都要深入展开研究,并要作精细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取得一些具有说服力和能够有效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方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阐发和大力宣传。另一方面,要在多学科视域下展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百科全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不能单限于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之内,而应在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学科交叉中完成对它的整体把握和具体分析。可以料想,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行,我们对于诞生于这一时代的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也必会日渐丰富、日臻完善。
注释:
①⑧㉖ 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日报》2017年11月6日。
②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渊源》,《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7日。
③④⑪ 陈金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2期。
⑤ 黄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基点与实践基础》,《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⑥ 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论坛》2017年11月。
⑦ 田克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11期。
⑨ 冷溶:《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党的文献》2017年第6期。
⑩ 金民卿:《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论坛》2017年11月。
⑫ 王寿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6期。
⑬ 包心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科学内涵和鲜明特质》,《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11期。
⑭冯立鳌:《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理论特征》,《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⑮ 金民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生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6期。
⑯ 魏一明、张占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州学刊》2017年第11期。
⑰ 陈健、龚晓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年第6期。
⑱ 陈红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逻辑与价值意蕴》,《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期。
⑲ 高中伟:《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⑳ 石云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4日。
㉑ 张传平:《论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㉒ 石仲泉:《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10期。
㉓ 尚庆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三重维度》,《求索》2017年第10期。
㉔ 朱继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品质》,《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㉕ 张国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一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2期。
㉗ 肖贵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
㉘ 李慎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
㉙ 吴杰明:《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0日。
㉚ 陈曙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4日。
㉛顾海良:《历史世界时代意蕴理论菁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17年第6期。
作者简介:付文军,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