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和融合——兼论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学科素养

2018-03-31孔祥宁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孔祥宁



体育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和融合——兼论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学科素养

孔祥宁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科研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451150。

自1997年经合组织提出“核心素养”,标志着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范式的转变,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本土化设计和构建已有了国家指导性的顶层设计,提出了:三个维度、六大素养,树立了我国新世纪教育立德树人的风向标。核心素养的实施落地需要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来具体操行,本文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三个维度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针对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对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以及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契合于“核心素养”需求。具体从三个层面分析(1)解读体育核心素养培育“核心素养”;(2)梳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彰显“核心素养”;(3)践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得出体育教育是培养未来优质人才所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置于深化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作为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

核心素养,体育教育,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背景下提出核心素养,重点突出教育的改革、集束教育目标的焦点,从教与学的方式、管理模式指明了变革的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优质人才所需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是的重要途径。”[1]立足当下新时代,体育教育用新的理念统领思想,对教育过程指导和引领,促进核心素养的本土化,要求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更新,现代教育理念贯彻和变革,将对新时代体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确保核心素养的落实。

1 “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核心素养提出,标志着对现代教育、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昭示着人才培养目标范式与新时代的要求相符。“核心素养”概念源于西方,最早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1997年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研究项目中提及:主要是从人与工具、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3个维度,构建九项核心素养体系,既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1][2]相继欧美、亚洲等国建立了国家级的核心素养模型体系,为我国“核心素养”本土化研究以及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针对新时代培养未来人提出的,从国家层面更加强调“教育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也更加明确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2014年3月30日《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是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2015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加快研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之后“核心素养”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课题组于2016年9月13日以成果方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包括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个维度六大素养(人民教育,2016),这标志着我国新时代的教育将“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有机的结合,从国家层面上完成了培养未来人才的顶层设计[3]。

“学科育人是通过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具体实现,以学科知识体系学习而逐步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4]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新时代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制定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与国家的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一脉相承,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三个维度。[5]这充分说明核心素养已从国家层面的理论化、概念化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层面,也为每个学科围绕着核心素养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

2 “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意义

“实践产生新思想,思想指引新实践”。“核心素养”的提法从全球范围来看,虽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概念或是理念,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新时代表达。“核心素养”让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对未来公民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素养的人? 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如何达成? 关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旨在具体做什么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的提出摆在各级教育系统以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的任务,更加确立了当下的教育服务于将来,最终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求健全人的目的,这也表达了教育为将来培养怎样的人才的本质问题[6]。

3 “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内涵特征

“核心素养”一词英文是“Key Competencies”,词意是“核心能力”;“Competencies”译为“能力”,或者是“素养”,但以“素养”更为恰当。因此核心素养界定为:符合新时代的社会变化,适应社会的人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即为未来社会人的关键素养。[1]

国际“经合组织”提出“核心素养”具有多元理论为依据,建立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之上:核心素养主要是建立在哲学理论基础多质性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高级复杂的心智行为;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多元功效;是建立在适应广柔和复杂的现代社会的社会学理论基础之上;是贯穿于人的不同学习阶段的人类学基础理论之上[7]。核心素养是态度的表达,是知识集合,也是技能彰显;也是多元的、可移植的,又是相互支撑自我完善和社会融入及工作胜任所必需的,通过实际的知识、技术能力“外显的”表现,表达的是深层次的态度、情感,凸显人性与人类文明精神的价值。

核心素养体现在可教、可学、可评、可测以及共同性、发展性和可塑性的根本特征。核心素养其本质内涵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核心”二字是核心素养中心,它是在全面素养基础上起决定作用的素养,而不是“全面素养”或者叫“基础素养”;(2)在人的培育、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个人需求培养的核心素养也是未来社会的诉求,存在于在高级复杂的心智行为活动中;(3)核心素养不是俗称的素养,它是体现于“基础素养”或者是“全面素养”之上的“高级素养”;其四,核心素养更要表达对未来社会人的要求,折射出人类发展的诉求。[8]

4 体育教育的本质、价值与功能与核心素养的对接

教育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育,其具有独具一格的健身功效、社会规范约束、竞争合作能力等特殊教育价值,决定其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侧重性和偏向性,体育核心素养又是核心素养内涵的充分展现,也是体育教育本质的真谛。体育教育核心素养是高度融合与统一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价值和教育功能;体现在体育学科特有的教育价值落实学生学习的课堂之中。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体育项目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事体育项目习惯的养成,完成自主的知识体系、技能掌控、品格的形成、体育精神的培养完成体育学科特殊的功效。从表象上体现的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从本质来讲不断完善人格,这仅仅是体育教育的性质和本源属性的回归,也是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所必需的内容[10] [12]。

5 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契合“核心素养”

5.1 解读体育核心素养培育“核心素养”

当下学科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围绕着核心素养的构建,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范式转换到“核心素养”的模式;要以学生学习的“素养化”为主导,转入课程内容的“素养化”、教师教学的“素养化”、课程评价的“素养化”的时代;核心素养不仅打破分科主义,还要建立基于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获得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和社会人具备的终身发展基本素养的“核心素养”多元化知识体系。[11] [12]

体育运动中的育、教和学融合于学科教育的每个环节,但不论外显的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是深层的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体育态度、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都是实现未来完善的社会人终极目标人才核心素养;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体育学科课程实践过程中虽内容是独立的、方法各有千秋,又相互依赖、交叉融合,不可替代与分割的关系,共同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使命。

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了体育运动,也是人类高品质的社会产物,社会性体育运动本身就决定了体育价值具有社会性。构建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应符合学校体育教育及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助推“核心素养”教育进一步推进:一方面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体育学科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学科的项目规则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养成和遵守社会要求和规范,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责任感[11]。具体表现为:(1)体育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熏陶,体会和建立个人与集体、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2)对体育秩序和规则的遵守与尊重,培养了受教育者的社会约束意识;(3)通过体育运动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和完善,运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独立思考、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及知识技术运用思辨意识;四是体育教育过程中追求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合作竞争、不惧困难追求最好的成绩,激发受教育者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和团队意识。

5.2 梳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彰显“核心素养”

当下在“树德立人”的大背景下提出核心素养,是对具体学科落实核心素养提出了不同要求,核心素养通过体育教育学科如何实现的本土转化,如何在体育教学课堂中习得更多的素养?这就给体育学科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1)首先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也就是意味着精神的提升,人格的确立、情感的熏陶、价值观引领,从而落实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体育育人过程以所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受育者身体力行的技能操练为过程,深入挖掘不断感知项目本身规律和内在精神的价值为追求;在这完整的过程中是通过体育学科知识层次结构来完成,其中:①每个项目的动作结构、技术技能、节奏顺序等构成了技能外延层面;②由潜藏在知识表层之后是由高级智育的理性思辩、判断与设计、方法和措施的过程构成中间层;再次升华到精神由对事物的态度、持有的情感与确立的价值观构成其内核之心,通过经历和积淀的不同形式的价值体验,完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之根本[1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专业化的基础、学校课程的主体、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核心素养”落实到体育学科层面的具体化,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支撑点。根据核心素养的3个维度、6大要素内容设计体育教学内容,贯穿于学生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是相互依托可持续发展的,也被称之为“终身体育”。[6][9]更是实施体育学科3个维度6个要素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5.3 实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

人类拓展各类认知领域促进知识的不断进步,促成人类的价值世界和情感,也正是核心素养语境下对未来社会人才的客观诉求。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健康课程,其中学科和项目的特征,再加上人体的生理结构特点,在实施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培育的对项目的兴趣,养成终身习惯,无形中培养其学科素养。多学科融合构成体育学科本身,从分类到整合、从整合到分类都是通过校本项目课堂完成,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探究等实践活动,探究和研判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深层次结构,完善整体性提升精神素养,以求达到落实体育学科育人的核心素养的功效[13]。

体育学科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强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要关注教育的“育”,天地人、德智体、真善美构成了教育丰富多彩的内涵,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融为一个整体,达到体育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依据核心素养为依据构建体育学科课程必备的知识体系,以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采用取的路径和落实路径的组织保障,设置以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完成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实现。体育学科本来就是多学科的融合的交叉学科,因此,超越体育学科本身融合式的体育教学目的,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交融、贯通,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强力的推进;再者,受教育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在体验实施过程是一种开放性地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与周围环境的适应、与场地器材之间的感受,回归核心素养所具备人与自我、人与工具、人与社会诉求的本源,鉴于此体育学科课程应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必要的变革,打破原有的体育学科的教学范式,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实施教学,借助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育核心素养,探究和挖掘体育学科的知识内容寻求其发展规律求得本质特征,才能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与升华[9] [14]。

6 结 语

总之,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提出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不同的学科落实核心素养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体育学科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独特性的体育学科完善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核心素养的形成承载着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提供特殊的实施途径和组织保障;(2)落实核心素养的体育学科的课程项目不仅是丰富多彩的,又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动态发展的特性,学习过程培养的知识、能力与形成积极向上态度一种动态互动的本质;(3)未来社会人才所具备解决能力、思辨意识、学习创新、社会担当等方面是核心素养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更是体育学科各类学科实施过程中学习者独有的特征,表现在瞬间发现、解决和处置完成;(4)基于培育新时代的社会人才提出的核心素养,还需要借助于不同学科,融合不同的领域知识和多元的能力共同作用完善。

[1] Rychen, D.S., Salganik, L. H.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 De Se Co). Summary of the final report: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R].Paris.2003.

[2] Education for 21st Centur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B/OL] . (2017-04-18) http∥en. Unesco.org/themes/edu -cation -21st -century.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EB/OL]. (2014). 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EB/OL] 2016.9.1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 16/0913/19/133

[5] 中华人民国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

[6] 季 浏.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育人的课程结构——关于《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结构的解读[J]. 中国学校体育学,2018(05).

[7] 蔡清田. 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105~111.

[8] 蔡清田.核心素养的学理基础与教育培养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18(01):42~54.

[9] 刘永凤. 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7(02):31~41.

[10]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1~3.

[11] 王丽琳.国内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课程教学研究,2018:52~55.

[12] 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李菊红.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17(01):154~159.

[13] 刁玉翠,李梦欣,党林秀,董翠香.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解读[J].体育学刊,2018(02):85~90.

[14] 尚力沛,程传银,赵富学,董 鹏.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转向与教学转变[J].体育学刊,2018(02):68~75.

The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re Literacy——Also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and the Literacy of Sports Disciplines

KONG Xiangning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Research and In novation Center, Zhenzhou Henan, 451150, China.

Since 1997, the OECD has proposed “core literacy”, which represents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adigm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new century.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literacy" for Chinese students has proposed: three dimensions, six qualities, and established the vane of the people of the new century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literacy requires specific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to be specifically implemented. In 2018, the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17 Edition)”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and health disciplines”, including “exercise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healthy behavior" and "sports quality",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analytical induction method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core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disciplin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rocess fits into the “core literacy” needs. Specifically, it analyzes from three levels: (1) Interpret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core literacy; (2) comb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disciplines to demonstrate “core literacy”; (3) practic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disciplines to implement “core literacy”; Phys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future. The "core literacy" is placed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shuren, and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adapt to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the necessary character and key abi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Physical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G807.01

A

1007―6891(2018)06―0126―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6.30

2018-10-10

2018-10-15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