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2018-03-31刘林星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全民公共服务

刘林星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刘林星

滨州学院体育学院,山东 滨州,256603。

针对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面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厘清了“五大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关系,提出了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协调发展为支撑,打造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品牌;以绿色发展为根本,为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保障;以开放发展为载体,提升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以共享发展为抓手,加快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步伐的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路径,以期促进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五大发展理念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是立足全民健身,把全民健身的全民性、广泛性、基础性做扎实,做出新的模式、新的方向,更全面的服务人民,造福于民,推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的体育发展新理论。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面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总书记的关怀推动为动力,把全民健身事业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去谋划、去统筹、去推进,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和区域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顺应时代要求,而且还将引领全民建设事业驶向可持续发展的彼岸。因此,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工作,建设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体系对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承担新时代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属性的一部分,一种提供全民健身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产品,规模和形式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1.1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因素

体育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需要承担不同使命。全民健身作为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的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是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有赖于国家治理层面对人民健康和健身活动的顶层设计[1]。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把全民健身运动写进党的工作报告,到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从国务院批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到全民健身上升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从促进中国体育发展辅助作用到核心力量的变革历程,体现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提到全社会全民族的事业的高度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让“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落到了基层、扎根到了实处,“运动使生活更美好”的全民健身已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极大的服务了政治的发展。但越是深化体育改革,越有可能引发或是大干快上,或是畏首畏尾的冲动与偏差[2]。因此,面对全民健身走到了新的历史起点,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就应协调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政治的关系,控制和清除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是摆在黄河三角洲体育人面前的一项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1.2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有赖于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整体发展的外部推动,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颁布至今,国内各大投资基金在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方面的孵化投入就高达174亿元。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也能创造经济效益。到2020年,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并且全民健身为经济转型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业者,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1.3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因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对于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全民健身从最初不被人理解到当今家喻户晓、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人性色彩也是最受群众喜爱的活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一个大健康、大体育的全民健身格局已经出现,全民健身由组织发动期进入稳定建设和持续发展期。面对全体人民群众,渗入社会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进入社会的大文化系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全民健身的应变,这是机遇,也是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到位,让公众享受到一流的健康服务、体育服务、休闲服务,成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百姓参与等方面的融合剂和推动力[3]。

1.4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因素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经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在全社会掀起健身热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体育文化的普及与发展,群众体育运动越来越深度地转化为人们在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健身养身,在运动中找寻快乐的节奏和幸福的密码的社会新风尚,形成了一种全新生活方式亦即新文化的建构。但在全民健身服务中,文明的养分资源和约束机制还有待于高标配置,包括极个别暴走团、社区广场舞在内的健身活动有时还不能够很好地把控文明的节奏,一些公共空间中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对彼此健身活动的让渡和沟通还有待加强。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

1.5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对自然环境也将产生影响,一方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将促进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建设,如果体育设施和场地规划不合理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也受本地的自然环境、管理水平、人才对外交往能力等禀赋因素制约,是否能够开展相应的全民健身服务,能否让人才、人口、人气,通过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展现当地人文自然环境,做到可持续,关键还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进行量身打造。

2 “五大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关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展现出党对国内外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是指导“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基本遵循。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是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制定出来的,是“五大发展理念”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的快速发展,给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5]。

2.1 创新是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动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要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6]。新时代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着相对丰厚的内涵,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要开启新征程,构建新时代群众体育工作新格局,面临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如解决全民健身需求与场馆不足之间的矛盾,消弭缠绕广场舞的暴戾情绪,需要更多诸如广西柳州“共享体育场馆”“共享KTV”的创新解决方案。创新性、可持续开展工作才是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正确选择,不懈的动力,也是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量。

2.2 协调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

中国虽然是体育大国,但是个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财富占有不平衡和社会文明、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体育大国。进入新时代,体育发展需要全新定位,全民健身作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也有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理理头绪、分清主次、有条不紊推进。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协调性,促进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全体人民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是开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局面重要举措。

2.3 绿色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标问题

绿色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可持续问题,新的历史条件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与生态环境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绿色体育是以体育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7]。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自然不能游离于之外,必然要走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如池州在培育全民健身品牌,打造绿色运动之都,迈向国际生态休闲城市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和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普及推广,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发展经济与优化人居环境互利共赢;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时代发展需求,绿色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结果。城镇不仅仅需要园林建筑,一座城镇就是一个全民健身的场所,充分利用空间来进行人性化的绿化设置,通过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环保、自然、简约等元素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之中,巧妙地将项目安排在青山绿水之间,以大众喜爱、亲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比赛项目为主题,突出比赛的文化性和观赏性,人们在绿色运动中收获到快乐和健康,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推动全民健身这一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经济转型发展,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绿色惠民富民的客观要求。

2.4 开放是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内外联动问题

开放是拓展全民健身资源,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红利的一个重要要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仅仅需要体育系统对社会开放,也需要政府在保障基本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础上,主动向社会敞开大门,释放更多的全民健身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另外,国际、国内的开放,有利于促进群众体育对外广泛的交往,加强学习交流,是统筹国内外发展提升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的效率和效益,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合作中谋发展,实现共赢的必由之路。

2.5 共享是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公平问题

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将从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人民不仅富裕起来,更重要的是人民身心健康,这对我国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群众生活在共建共享共管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解决的是社会公平问题,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8]。但没有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与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普及与科技服务水平提升,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与全民健身基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站点建设的完善等就无法“共享”,而只“享有”而不“参与”和“尽力”全民健身,共享也难以持久。共享运动新模式的出现,是让群众生活更美好的重要途径。

3 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路径

3.1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需要全面部署[9]。(1)首先要树立全民健身服务创新发展意识,打破原来习惯性思维模式。针对新时代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以提高黄河三角洲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目标,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支撑全民健身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2)创新运营体系的标准化,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围绕当前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不够充分等短板,从“竞赛服务、城市保障、品牌塑造和产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完整全民健身运营体系设计,创新全民健身软硬件建设标准,大力推广“运动处方”,因地制宜地提供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医疗康复等服务供给,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3)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创新全民健身平台与产品服务。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与全民健身工作相结合,把握互联网时代体育健身信息服务的新动向,研制标准化全民健身管理体系,实现全民健身远程信息平台矩阵式管理模式,各个项目和专业平台形成矩阵管理,保证全民健身服务的高质量。

3.2 以协调发展为支撑,打造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品牌

黄河三角洲包括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潍坊、烟台六个地级市,各地各项事业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工作推进、融合共通发展,协调发展是缩小发展差距,解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关键。(1)首先,树立协调发展意识,做好全民健身顶层设计。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的机遇,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建立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各地自然、人文、经济、民生的实际情况和百姓的需求,完善顶层设计,全面、科学统筹全民健身当前与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既要谋划全民健身整体与局部发展,实现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立体协调发展,又要站在全民健身与文化、养老、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等相关领域融合的视角,统筹研究全民健身政策、规划、标准、项目和工程,实现全民健身与外部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互促发展的局面;(2)保基本、促多元,打造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品牌。随着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需求的变化,许多原来奢侈性的健身活动可能走向了大众化,许多原来大众化的健身项目可能走向了高档化,全民健身依靠单一元素推进已不可能的实现,需从单项推进转向整体发展。因此,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工作既要保基本,抓好重点、突出亮点,又要促多元,将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依托在全民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品牌特色群体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建设以系列化、主题化的正能量内容,高标准、专业化的群众体育赛事服务水准的“群众参与、人民满意”的全民健身品牌。

3.3 以绿色发展为根本,为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保障

绿色发展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在重要位置,而美好生活取决于丰足的物质财富和充裕的休闲时间两个因素[10]。体育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和谋划。因此,绿色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人民群众如何高质量地休闲。(1)首先,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定位,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树立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立足“生态、健康、运动、娱乐、科技”五大维度,出台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人才优惠政策,推动全民健身与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全民健身发展体系;(2)鼓励各级体育协会、国内外各行各业和个人利用民间资本加大对全民健身服务的投入,坚持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全民健身发展全过程,改造提升传统全民健身服务产业和培育发展全民健身服务新兴产业两手抓,构建休闲生活生态链,促进全民健身服务向高层次发展;(3)加强全民健身教育,通过营造全民健身教育氛围,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教育体制,加强全民健身教育研究,强化全民健身伦理等措施,打造体育+、文化+、健康+、美丽乡村、黄河胜地、蓝色文旅六大产品线,引领全民健身服务发展新模式,实现黄河三角洲群体与个体的绿色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新常态。

3.4 以开放发展为载体,提升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开放促发展,全民健身要走上社会化的道路才能健康、持续发展。(1)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简政放权,打通体育与卫生、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农业、工青妇及社会各界的合作的壁垒,发挥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优势,依靠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在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建立起与黄河三角洲发展相适应,符合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全面健身运行机制,构建“小政府、强社团、大社会”的新格局;(2)开放办体育敞开大门与高等院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办运动队,共创全民健身基地,共推体育产业项目,共建体育设施;(3)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要倡导开放办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各地市以全民健身“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为抓手,建立媒体的服务运行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报到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烘托出各级全民健身的热潮,逐步提升全民健身服务的知名度和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激发体育系统和全社会发展“大体育”的活力。

3.5 以共享发展为抓手,加快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步伐

共享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平台能够积极回应客户的情感诉求,资源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共享过程建立友谊的关系也是成功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随着黄河三角洲群众运动需求日益增长,全民健身服务需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与共享经济。(1)首先,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以政府主导,全民共建共享。一方面强化政府在整合全社会资源对全民健身领域的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另一方面强化人民群众个人的健身意识和责任,凝聚社会共识,形成人人参与、建设、共享的全民健身新生态;(2)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打破层级和专业限制,加强多部门间全民健身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推进基于黄河三角洲区域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及全民健身信息平台的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3)加强全民健身研究网络建设,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体育、教育、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组建全民健身服务创新联盟,推进全民健身大数据市场化开发利用和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实现“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合作、全人群共享”的“大体育观”全链条服务。

4 结 语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体育也改造和创造着环境[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12]。“十三五”以来的实践证明,五大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因此,推动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运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必由之路。然而,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服务要想由“追赶”“跟随”到引领,还必须突出全民健身服务区域的本土化创新,避免照搬抄袭“舶来文化”,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和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发展基本特征的本土原创之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1] 李 明.试论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26.

[2] 中国网.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EB/OL]. [2018-01-08] http://www.myzaker.com/ article/5a4af95c1bc8e0652f000000/.

[3] 卢元镇.全民健身文化建设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15(03):35~40.

[4] 姜 振. 《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发布[EB/OL]. [2018-01-09] http://www.sdty.gov.cn/xwzx/sjdt/201712/01/22932.html.

[5] 国家体育总局.如何在全民健身工作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EB/OL]. [2018-01-09] http://www.sport.gov.cn/n319/n4834/ c787994/content.html.

[6] 新华社.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2-10]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 content_5234876.htm.

[7] 谭金飞樊颖.绿色体育观下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04):126~127.

[8] 中国网.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EB/OL].[2018-01-09] http://news.china.com/news100/11038989/ 20170806/31043165_1.html.

[9] 人民网.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深化改革[EB/OL]. [2017-12-10] http://sh.people.com.cn/n2/2016/0620/c375987-28534963.html.

[10] 刘靖君.绿色发展呼唤休闲体育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16-4-22(004).

[11] 王 健,吕 平.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观的现代价值[J].作家,2010(06):201~202.

[12] 人民网.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努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EB/OL]. [2017-12-20] 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6/1011/ c22155-28768079.htm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LIU Linx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ublic service of national fitne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growing needs of life and imbalanced developmen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re analyzed. It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development ideas”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put forward to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lea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to support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br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o green developmen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to the high level of development to provide protection; to open development as the carrier, to promote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s popularity and appeal Taking the shared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by speeding up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Yellow River Delta; Nation Fitness; Public Service; Five Development Ideas

G80-059

A

1007―6891(2018)06―0016―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6.05

2018-08-16

2018-09-03

国家体育总局文化中心项目(2012-2014TYWHY023),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Bzxyrw1103);滨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BJK12513-66)。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全民公共服务
全民·爱·阅读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