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018-03-31吉田阳介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日本政府

[日]吉田阳介

(中央编译局中文文献翻译部, 北京 100032)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发表170周年。《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之一,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宣言》时,日本仍然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下,尚未开始近代化。五年后,德川幕府取消长期执行的锁国政策,开始与国外交流,走上近代化道路。

随着日本对外开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欧洲传入,给日本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明治时代早期《宣言》在日本翻译出版,一些知识分子学习《宣言》提出的革命理论。然而坚持天皇制的日本政府认为,以革命为首要目标的社会主义是推翻日本的政治体制的“危险思想”,因此必须大力控制和压制社会主义运动,许多马克思主义文献都被禁止出版。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共产党(以下简称为日共)作为非法政党开展地下斗争。在日本难以公开出版《宣言》,日本社会主义者只能通过非公开出版的文献学习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在日本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日本国内仍有《宣言》出版。日共是当前日本国内宣传《宣言》的中坚力量,《宣言》提出的基本原理至今仍影响着日共的路线。除共产党人坚持学习和宣传《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外,一些研究世界历史的人士或研究社会主义的人士也高度评价《宣言》的理论。本文将讨论《宣言》在日本的传播给日本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二战后日共路线带来的影响。

一、明治时代的改革与日本社会的“反共主义”

日共一直认为,在日本国内有浓厚的“反共主义”的思潮,不利于扩大日共及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的影响。战后,日本担负美国世界战略的一部分,日本社会仍旧存在“反共主义”思潮。日本的“反共主义”思潮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明治时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

首先,明治时代进行的改革没有彻底清除封建因素,而是建设以天皇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1868年发生的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改革。然而,新建立的政府所构想的是以天皇为首的国家,仍然保留着封建主义因素。当时日本不走群众起义推翻政府的革命道路,一些基层武士开展革命斗争,改变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局面。《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然而,日本资产阶级由于革命意识不强,在推翻德川幕府的斗争中没有发挥作用。明治维新后,它们不反对天皇制,与日本政府联合在一起,巩固和发展在明治时代形成的国家体制以及崇拜天皇的意识形态。

其次,在明治时代引进的国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社会主义思想却遭到日本政府的打压。日本政府为了增强综合国力,扩大对外交流,大力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国外思想也进入日本社会。当时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日本,就发生了要求召开国会的“自由民权运动”,经过先进分子的奋斗,1889年日本政府公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翌年召开帝国议会。宪法的制定就意味着初步实现崇拜天皇意识形态的“制度化”,从此日本的“反共主义”思想开始逐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1901年,日本首个社会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党”成立。然而,日本政府为了维护天皇制,高度警惕社会主义思想。之后,日本政府制定《治安警察法》,大力压制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后,在日本国内发生反战运动。由于一些社会主义政党展开反战运动,日本政府对社会主义性质报刊采取禁止出版的措施。当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士被视为“共产主义者”,其言行被相关部门监视。

《共产党宣言》正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在日本翻译出版的。

二、《共产党宣言》在日本的早期传播与战前日本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是从明治时代开始的。一些知识分子翻译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向日本社会介绍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也陆续被译介过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被译成日文的。

1891年(明治24年),石谷齐藏在《社会党琐闻》中介绍马克思生平时首次提到《宣言》一书并意译了《宣言》的结尾段落。1893年,深井英五的《现时的社会主义》第一次把《宣言》作为学术著作进行了简单介绍,而且也翻译了《宣言》的结尾段落。此后《宣言》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宣言》的主要思想和一些重要片断也开始被广泛摘译。

在日本《共产党宣言》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堺利彦和幸德秋水。堺利彦(1870-1933)是著名的社会主义者,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成日文。据日共领导志贺义雄的回忆,堺利彦翻译和介绍社会主义方面的词汇,在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幸德秋水(1871-1911)也是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曾与片山潜(1859-1933)等人一起创建日本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党。1904年11月13日出版的《平民新闻》第 53号上发表了堺利彦与幸德秋水合作节译的《共产党宣言》。但《宣言》一发表即被日本政府以扰乱公开秩序的罪名被没收。1906年3月,堺利彦在其自行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杂志创刊号上再次发表他与幸德秋水合译的《宣言》。这个译本由堺利彦独自对前译本进行了重新校改,并补齐了《平民新闻》上略去未译的《宣言》第三章。这是《宣言》首个完整的日译本。由于这次出版的《宣言》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的名义出版的,日本政府没有采取禁止出版措施。但是,1908年“赤旗事件”、1910年“大逆事件”之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大压制社会主义运动的力度,包括《宣言》在内的相关社会主义文献公开出版越来越困难。

为何当时日本政府对《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采取禁止出版措施呢?

第一,当时日本政府高度警惕推翻现有国家体制的这一思想。而《宣言》则公开申明:“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当时的日本政府已经开始“皇民化教育”,以便维持以天皇为首的政治体制。如果广大日本国民学习《宣言》的精神,提高革命自觉,他们就会团结起来,形成反对天皇制的势力,难免会影响天皇制的维持,因此,日本政府严格控制《宣言》的出版。

第二,当时在日本社会主义思想中出现以“激进”手段改变日本社会的看法。明治时代日本的社会主义大概有两个潮流;一是基督教社会主义;二是无政府主义。[4]以人道主义为主的基督教社会主义以稳进方式改革日本社会,而无政府主义采取以罢工等手段大力推进日本社会的改革。当时,在日本国内发生一些劳资纠纷和罢工等,无政府主义逐渐扩大影响力,幸德秋水就是站在无政府主义的立场,提倡以罢工等手段推进日本革命。对日本政府来说,以革命方式改革日本社会的势力威胁日本的政治体制,因此,日本政府警惕谈革命的书籍。

到了大正时代(即1912-1926年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在维护天皇制的前提下,日本摆脱少数老牌政治家统治日本的局面,开展政党政治,日本民主主义有所发展。受“大正民主”气氛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再度发展起来,思想文化界也出现短暂的左翼化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共产党宣言》又获得了出版和传播的土壤。据统计,在1925-1933年间,先后有15部《宣言》面世。但到20年代后期,思想箝制越来越严重。1933年以后,左翼出版物基本上被禁止,像《宣言》这样的著作当然很难再公开出版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28-1933年间改造社编辑出版的36卷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居然没有收录《宣言》。此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在上述背景下,《宣言》当然很难得到普及宣传。甚至许多著名日共领导人早年都没能读到过堺利彦与幸德秋水翻译的《宣言》。野坂参三在回忆录中提到,在庆应大学读书时,由于当时《宣言》是禁书,他没看过1904年《平民新闻》上发表的《宣言》。他读到的是向在英国生活过的教授借的《宣言》英文版。《宣言》中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话给野坂留下深刻的印象。[5]野坂从高中开始关心社会主义,读过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后来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加入日共后,逐渐成长为日共著名领导人,为日本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日共著名领导人和理论家不破哲三在回忆录中也提到自己小时候受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影响,没有看过相关马克思主义的书。[6]后来才逐渐开始关心社会主义问题并加入了日本共产党。战后作为日共中央委员长并长期领导日共的宫本显治回忆自己在日本松山中学读书时曾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组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经济学批判》以及《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但他回忆录中却没有明确提到《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最经典的文献。[7]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在日本国内,列宁主义的影响明显提高,日本社会主义者开始阅读列宁的著作。然而,由于当时在俄罗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日本政府警惕社会主义政党扩大影响力,在日本难以形成马列主义著作“大众化”。据二战后作为中央副委员长领导日共的袴田里见回忆录,当时马列主义的日文版较少,除了《资本论》和《雇佣劳动与资本》以外,基本上都是外文的。[8]这种情况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是部分知识分子做”的印象,制约了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迄今《共产党宣言》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对日本共产党路线的影响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后,日本的整体政治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为《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和传播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1945年12月,彰考书院出版发行了堺利彦于1921年编译的白话文译本,此前该译本始终未能公开出版。这个版本是战后初期影响最大的版本,从1945年底到1952年初的短短8年时间就发行了100多万部。战后,还相继出版了其他一些版本的《宣言》,如在日本市面普遍能见到的1951年大内兵卫和向坂逸郎翻译的版本和马恩全集中收录的《宣言》,在战后一段时间都曾具有一定影响力。其他如青木文库出版的宫川实译本,1952年初版,到1954年就印行了6次,社会主义研究所的1952年的译本到1982年三十年间先后再版了52次。随着时代的变化,翻译技巧也不断完善,经典著作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如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学者场昭弘和研究西方思想的著名学者水田洋根据新的版本重新翻译了《宣言》。而民间人士北口裕康在翻译《宣言》时,为了便利没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的年轻读者,尽量在翻译时不使用社会主义术语,如把“无产阶级”翻译成“被雇佣者”等。

苏东剧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已成为“冷门”,但是,日本的一些出版社仍然在继续出版《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雇佣劳动与资本》《工资、价格与利润》以及《资本论》等著名的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

社会主义政党旗下的出版社是出版和宣传《宣言》的主力。当前,社会主义政党翻译经典著作工作的重点是给不了解社会主义的人士以及年轻党员提供既简明,又正确的经典翻译。日共作为社会主义政党重视学习理论问题,不断探索广大国民能够理解的经典著作的翻译。1998年,日共旗下的新日本出版社出版了日本马克思研究家的服部文男翻译的《宣言》。服部翻译的《宣言》语言通俗,并增加了不少注解。与日共有关的大月书店战后一直出版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收集的《宣言》,2009年该出版社又修订出版了村田阳一曾经翻译的《宣言》。2002年,日本极左团体旗下的出版社前进社也从本团体的角度翻译出版了《宣言》。

应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迄今,日本学术界、日本共产党及其他左翼团体持续不懈地翻译、出版、宣传《共产党宣言》,不仅为研究日本的工人运动、革命历史、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共产党等人士提供了资料,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普及和宣传《共产党宣言》及其基本原则和精神的作用,都为《宣言》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二战结束前,受日本社会“反共主义”的影响,日共进行的和平与民主运动过程非常艰难。恢复合法地位后,日共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日本社会实际相结合,制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当前,日共正在认真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教训,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探索21世纪社会主义。在理论创新方面,日共强调要把《宣言》的基本精神同当前时代和日本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务实的奋斗目标。

第一,日共继承《宣言》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情况,提出奋斗目标的态度。《宣言》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些目标,即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等等。[9]在《宣言》提出的上述目标中,许多目标目前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10]又如20世纪80年代前,日本采取“中产阶级化”政策,累进税推进实现收入公平发挥重要作用。二战后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全日本国民有义务接受义务教育,日本政府根据宪法的精神,完善义务教育制度,提供了全国民受义务教育的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本,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扩大影响力,日本政府根据新自由主义学制定政策。从此,贫富差距逐渐拉开,低收入群体生活十分困难。随着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发展,劳动市场也变化,企业少雇佣正式员工,大量雇佣非正式员工。由于非正式员工和正式员工收入差距大,非正式员工属于低入群体。日共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些情况,提出改善非正式员工的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目前日共的奋斗目标。日共认为,目前日本政府制定有利于美国和大企业的政策,忽视多数国民的生活,因此,日共在党纲中提出改变从属于美国的状态,建设真正独立的日本,采取限制大企业发展的措施,同时采取有利于多数国民生活的措施。

第二,日共继承《宣言》提出的批判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态度。在日本,一些党外人士认为,社会主义已经成为过去,这一理念难以实现,日共应该改称“社会民主党”等。日共虽然提出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推进改革的看法,但是日共仍然坚持批判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看法。一些日本人错误地认为,与过去苏联相同,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实行全国民所有,个人财产都要公有化。对此,日共认为,采取公有化措施不是针对生活资料,而是生产资料,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仍然会保护个人财产。

第三,日共继承《宣言》提出的“多数革命论”。《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11]日共作为代表广大日本国民利益的“大众先锋党”,展开和平与民主运动。日共建党以来,坚持国民利益第一的主旨,提出重视国民生活的一系列政策。目前日共在党纲中提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改变重视大企业的社会,实现重视大多数国民生活的政策。

第四,日共继承《宣言》的国际主义精神,大力开展政党外交。日共在1961年制定的党纲,即《61年纲领》中引用《宣言》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一句话,表示日共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与兄弟党联合在一起,开展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战前,日共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中共联合在一起,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冷战时期,日共主要与世界共产党和劳动党交流。而冷战结束后,日共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尤其是斯大林主义的教训,转变政党外交的方针。日共认为,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把本国的利益视为社会主义世界的利益,世界共产党和劳动党只能坚持苏联模式。目前日共把《宣言》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目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要发扬“新的国际主义”,推进全方位的政党外交。

总之,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世界共产党必须根据本国的情况不断创新自己的理论。一些早期日本社会主义者主张以罢工等手段改变日本社会,而一些社会主义者支持通过合法斗争实现日本革命。现在看来,以暴力手段实行革命不适合当时的日本国情,这样的做法难以发展革命运动。

《宣言》发表的时代与目前情况不同。正如不破哲三所说,“《宣言》是发展中的思想”,虽然《宣言》发表时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已难以适用日本当前的革命运动,然而《宣言》的精神仍富有生命力,有利于坚定共产党人的信念。目前日共高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积极探索21世纪社会主义。笔者认为,《宣言》的精神对未来社会主义运动还是有利,但研究《宣言》不能教条主义,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注释:

[1][3][9][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2,413,421-422,411页。

[2] [日]志贺义雄:《日本革命の群像》,东京:合同出版社,1956年,第32页。

[4] [日]松尾匡:《新しい左翼入門》,东京:讲谈社,1956年,第41-42页。

[5] [日]野坂参三:《風雪のあゆみ》,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71年,第303页。

[6] [日]不破哲三:《不破哲三時代の証言》,东京:中央公论出版社,2011年,第13页。

[7] [日]新日本出版社编辑部:《宮本顕治の半世紀譜》,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88年,第10页。

[8] [日]袴田里见:《党とともに歩んで》,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73年,第56页。

[10] 凌星光:《資本主義と社会主義》,东京:芝麻书房,1991年,第103-104页。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日本政府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日本防卫费或超2000亿日元
杭州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从“甲午”到“侵华”日本政府操控下的新闻传媒
受伤的相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