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以漳州社区大学为例
2018-03-31吴卫东
苏 莉 吴卫东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福建漳州,36300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龄化发展快速的国家之一。据国家统计局和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将“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升到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的高度。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银发浪潮”加速到来,老年人对接受新知识的渴求与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不深入的现状,正是主要矛盾的体现。
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不仅体现在解决其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应体现在满足其精神方面的需求。《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老年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样,都属于“终身学习”的范畴。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教育已成为老年人获取外部信息、参与社会事务、进行自我充实和与同伴进行精神交流的主要渠道,针对“第三年龄”的教育需求变得庞大而迫切。
一、老年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而参与社会教育的机会和途径较少。现实中,不少老年人或因精神空虚、缺乏关爱而陷入裹着“亲情”外衣的高价保健品推销的泥淖中;或因消息闭塞,缺乏对各种诈骗手段的认识和防备,而成为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的首选猎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主动补齐知识短板,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迫切希望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不要被时代的潮流淘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必须看到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老年教育在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制约着老年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人民日报》在时事点评《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该咋破》中提到,许多老年人想读书却得不到满足,面对热门专业,老年学员要想报名入学,得凌晨三四点起床去排队,要不就得寻找“外援”紧盯电脑“秒抢”,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一场空。
之前的老年教育多以各级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为主要阵地,大多数学习者为城市中的退休职员、教师或国家干部,文化素质普遍较高。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和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行业和阶层的老年人都愿意加入其中,成为“超龄大学生”。由于个体的家庭环境、职业环境及所受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班级老年学员的学习速度和对知识的理解差距明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农村老年教育平台的普及程度远低于当地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导致城乡老年人教育发展不平衡。一些银发族“赖”在老年大学,当了10多年“大学生”还不肯毕业的背后,是他们对精神空巢的逃离与恐惧,对能够获得持续社会交流和终身学习机会的饥渴。由此,深入贯彻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尽快为老年人构建葱郁持久的精神家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互联网+”与老年教育融合的优势与必然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积极推广“远程老年教育推进计划”,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开发适合老年人学习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并加强向农村边远及贫困地区的辐射。作为大众传媒,互联网能为一些离开学校后仍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提供教育资源,从而使社会成员能够提升价值观、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57.7%。网络发展推动线上线下的服务融合加快,为老年教育的“互联网+”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一方面,传统而有限的面对面教学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网络和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互联网+”与老年教育的结合成为必然。“互联网+”老年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结合。相反,它是利用互联网的文化传递功能和信息通信技术,使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达到“需求”与“供给”的深度融合,有望成为老年人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而解决老年教育的供求困境,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网络化的学习生态环境。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
当前开展老年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是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社区老年教育,通常是在某个教学点或社区活动室,由聘请的老师给大家进行面对面授课。可是由于许多老人退休后都承担起了“孙总”的责任,须帮助子女照顾第三代,或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或接送学龄儿童上下学,个人的学习时间被大大压缩。即使有时间,也可能由于教学点离家远、出行不便而放弃。
而在网络时代,海量的互联网信息是大众接受知识方式的平台,是教育的新起点,能够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只要掌握基本的上网技能,辅以一定的导学服务,老年人就能通过终身教育在线,社区教学视频分享,微信、微博里的“五分钟教学课程”等等平台来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在线或是离线,老年学员都能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强度,还能通过重复播放来反复学习他们尚未理解的内容,或者与同学、群友们一起分享探讨,从而有效地掌握知识。相对于传统易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当面授课来说,“互联网+”视野下的老年教育作为一种可靠有效的学习方式,覆盖面更广,对大众的影响也更广泛。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灵活有效的学习,从既定课程的被动接受到多样化学习的主动选择,更能得到老年人的认可。
(二)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使教与学实现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可以极大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压力。教师既能通过现场教学来演示民乐、烘焙、摄影等技能,还可辅以微课程、MOOC、网络视频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向屏幕前来自不同地区的数十万老年人传递知识。空中课堂、网络教育、微信微博等丰富多彩的远程教育形式,远比传统教学更节省人力,能够重复播放、分享学习的优势也更凸显。不仅老年学员可以接触到更为灵活丰富的课程,对于普通高校的教师志愿者、社区的志愿者也不会因参与授课而耽误正常工作。因此基本可以解决师资不足、无法开课的情况。另外,在线学习费用低,大多是免费的公益资源,即使生活条件有限的老年人也得以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老年教育走出之前城乡、干群、区域失衡的困境,也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和社区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得到创新
由于上课地点和教学设备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内容有不少局限性。但如果有互联网加持,在老年教育中就能为不同受教育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也更丰富多彩,可以增设一些大家感兴趣又不再受局限的新内容,像手机小视频的拍摄与剪辑、如何运用旅游APP进行自助游、如何用全民K歌进行合唱和歌声分享、如何用“美篇”制作图文并茂的个性微信帖等等。这些内容新颖又时尚的课程,丰富和满足了老年学员的兴趣爱好和精神需求,提高了融入现代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心态年轻的“新潮老人”。
(四)利于保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防范外部风险的能力也在下降,基于互联网的讲座,使老年人能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享受高质量教育,避免了独自出门、掐着时间赶去上课的潜在安全隐患。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促使老年人通过使用互联网不断探索新事物,在积极的学习中维持大脑机能,延缓大脑衰老。此外,也能极大激发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热情。同时网络新闻的碎片化、超文本性、互动性等特点也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网络强大的通讯功能,使老年人与子女、朋友的联系更加便捷,能够有效排解老年人的孤寂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搭建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效果。由此可见,老年教育的信息化和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势在必行。
三、漳州社区大学对推进"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是社区教育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何在社区中推广老年教育,筹办“没有围墙的老年开放大学”,努力构建社区教育“面授课堂”和“网络学堂”,漳州社区大学近年来做出一些尝试,充分发挥服务、指导、协调职能,积极推进全市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教育活动,并在社区教育中与老年教育有机融合,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线上线下、“两个层面”的尝试
1.漳州社区大学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构建社区课堂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线下线上结合,“面授课堂”+“网络学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层面,构建“面授课堂”,推进线下教学。漳州社区大学自成立以来,在全市范围内聘请了多位由专家、学者、教师和离退休知识分子组成的特聘教师队伍,深入社区,在芗城区、龙文区十多个社区教育试点单位开展了养生保健、金融知识、水仙花雕刻、手机摄影、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和防灾减灾等培训或讲座,深受社区老年群众的欢迎。
随着教育部等九部门和福建省教育厅等十部门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等相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福建省陆续推出《老年教育规划纲要》,漳州社区大学抓住机遇,深入开展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线,开设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的“丹霞讲坛”,围绕社会热点、终身学习、闽南文化、艺术鉴赏等内容授课,力求面向社会,雅俗共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张峥嵘剪纸传习所、老年书画公益培训班、国学堂公益课等3个“社区大学市民学习体验基地”。不久前传来喜讯:“漳州峥嵘剪纸传习所”社区教育品牌项目,被评为2018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这些文艺气息、乡土气息浓厚的课程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机会,发挥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教化作用,深受社区群众和老年学员的欢迎。
第二层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上学校”,扩大社区老年教育的受众面。首先是与省电大共建终身学习网络平台。2010年开始,漳州电大积极加盟省电大开发的“福建终身学习在线”网站,建设开发“漳州终身学习在线”分平台,内容涵盖社区教育、职业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和农村教育等模块的内容。开展了“美丽人生,健康你我同行”等两期“终身学习在线”主题视频有奖学习活动。为了发动社区老年居民积极参与活动,漳州社区大学的教师深入社区,并在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班学员的协助组织下,手把手引导社区老年人在“终身学习在线”上注册参与学习,对积极参加学习的居民给予小小物质奖励,以提升居民参与热度,提高了平台访问量和学习参与率。
2.加强网上资源建设。2015年,以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为契机,深入社区开展活动,同时录制优秀节目参赛。内容包括“漳浦剪纸世家"第三代传人张峥嵘老师与小学员们的手把手传习,社区孩子们和木偶表演艺术家一起做“手指活动操”,漳州电大钟舞鸾老师带领本校女教师载歌载舞并有详细动作讲解的原创健身视频,漳州初一年学生黄可铭的陶笛介绍与演奏示范,国家茶艺技师陈珊珊的“静·思”原创茶艺演示等等。其中,漳浦剪纸和漳州布袋木偶为漳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视频充实到“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的课程资源中,三年后的今天,想要学习的社区居民和老年学员依然能通过登录漳州终身学习在线网页http://fjradio-gather-gateway.sdp.101.com/resource/html/area-index.html?area=zz和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网页http://hz.lndx.edu.cn/MicroVideo/找到视频进行学习。近两年,漳州社区大学组织教师录制《唐诗中的“柳”意象》等8个社区教育微视频,参加省教育厅继续教育优秀网络课程征集并入围;组织编写的《诗联咏诵古代二十四孝》和《闽台茶文化》等四本校本教材在省社区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获奖,教材文本也相应制作成网络资源,可供随时下载阅读;今年,组织四位教师录制社区教育系列微课,并成功入围省教育厅第二批优秀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评选。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教学微视频,漳州社区大学一方面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办学新路子,充分挖掘整合资源,推广了漳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使许多无法参加现场学习的社区居民、老年朋友们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参与,身临其境地获取知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关于在社区教育中推进“互联网+”老年教育的思考
1.完善社区办学基本条件,为老年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老年大学一票难求的现象背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需求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老年人对“丰富晚年生活"的需求。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老年教育应该立足于“线下活动”(即现场开展教学活动)为主,“线上活动”(即网络学习)为辅。通过“线下活动”,达到既学习知识技能,又能充实业余时间,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线上活动”,吸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达到学习、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各地方政府要研究制定相应建设标准,譬如,人员配备、场地设施、图书资料、电脑、互联网宽带接入等等,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社区“互联网+”老年学校的基本建设。开展以“丰富晚年生活”为导向的互联网教育培训活动,为还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提供导学服务,扫清学习障碍。
2.依托电大资源优势,加强老年教育资源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
首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建立老年教育师资库,为社区老年教育开展提供师资信息,由政府购买教学服务。当然,老年教育同样离不开一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因此,各级政府还要创造条件,立足本社区建立老年教育志愿者队伍,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提供支持。其次是加强教材和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源建设,在吸收借鉴老年大学和电大系统资源建设经验基础上,逐步开发老年教育教学资源。第三是立足“终身学习在线”,加强老年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对现有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建成集“学习、考核和学分统计认证”的多功能评价体系。关于老年学员学习成果认定问题,可以随学习者个人意愿选择获取学历文凭或者不获取学历文凭。需要取得学历文凭的,可以探讨通过学分银行建设,经开放大学系统考核认证,如已达到相应程度则颁发学历文凭。
3.建立人才储备库,打造师资共享平台
培养教学团队,建立稳定,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整合大学,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的教育人才,稳定教师资源,注重精品课程教师的选拔和聘用,为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和联系打造网络平台,使有教育需求的学员能够在平台上找到最优质、最适合自己的教师。同时供需双方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可以聘请优秀的老师上课。学生可以订阅、购买优秀的师资、教学内容和线下教育服务,以实现人才合理的流动和共享。
4.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及时传递教育信息
根据现阶段社区大学运作情况来看,全市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信息传递方面的功能还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与评估督导体系尚未建全并有效发挥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老年教育办学过程中,社区大学、社区学院要在评估督导体系作用下,致力于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到各县(市、区)各个社区开展活动相关信息及时传递,互通互联,为政府了解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动态和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撑。“实践出真知”,我们要本着“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精神,鼓励、发动教师、理论工作者认真探索研究“互联网+”老年教育,推动形成教学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行动战略的推进,构建老年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探索实体办班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体验学习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能有效缓解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挖掘老年教育资源,加强老年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削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老年人找到学习的需要和价值,体现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很大的必然性和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