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免费师范生培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究

2018-03-30贾婧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贾婧

摘要: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为解决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落后、教育人才稀缺的一项有利举措,各高校培养好免费师范生,是建好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考虑到教师队伍的特殊性,探讨在免费师范生培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免费师范生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196-02

教育部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的政策中明确提出,发展好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关键是建强建好教师队伍,免费师范生政策是提升欠发达地区教师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而教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意义所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队伍培养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党的理论基础,是全体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被充分尊重和认可。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充分融入免费师范生的日常教育当中,使其中的理论精华深入未来教师的思想深处,强化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规范和引领其自身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助于明晰其人生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追求,激发其热爱乡村教育、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怀与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队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为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源源不断培养合格人才。教师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在人民教师的培养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未来的人民教师充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才能引领他们成长成才之路,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而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由于特定的原因,欠发达地区孩子心里孤僻、认识问题片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如果不能加以合理的纠正和引导,极容易受到外界错误观念和信息的干扰,从而导致“三观”出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民族、全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发展、乡村振兴和民族强盛的内在联系,夯实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价值根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合格教师人才的重要保障

如今高校中免费师范生群体大多是90后,他们几乎都是在物质丰盈、饱受溺爱的环境中成长,同时,由于时代因素,他们或多或少都接受到来自西方世界的文化和精神的影响。考虑到欠发达地区孩子的成长环境,很容易对新时期农村发展、农村教育进程和农村教育前景存在认识迷茫并形成价值观的混乱。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念逐渐成型的时期,在这时期中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在混乱的价值体系中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民教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导向课程,应当在方方面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教育相融合,潜移默化,在无形中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内化为行为的指导,不断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内在修养,使其充分认清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并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实现专业、人格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为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分析

(一)采取联动培养机制

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当中,要充分发挥学院效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摆在整个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在高校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坚定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政策,发挥学院优势,统一协调教育资源,将教育效能最大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人生导师的作用,深研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逐步提升教育质量,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学生做好典型表率。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应当潜心学习,注重实践,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用实践去深化理论,践行理论,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要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所在。

(二)采取多维度运作机制

在分析免费师范生政策运行机制时,要从多维度分析考量,抓住问题关键来分析,需要通过计划、协同和监督等行政、计划手段来配置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从而根据面临的教育主体选用更有针对性的形式来开展教育工作,并将整个教育资源整合协作起来,形成合力产生实际效能。

(三)保障和激励相互增进

教育效果是评价教育实施环节的根本,也是评价的目的所在,为了提升教育效果,需要适当引入相应保障和促进机制,全方位激发广大教育者和学者的积极性,从而正向促进机制的运行,进一步提升实效。所谓的激励,就是在效果评价中引入奖励,充分发挥人的内在驱动力,引领整个教育过程并调动个体内发因素,建立科学系统的激励制度体系,激励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保障机制是通过经费支持、硬件投入等物质保障以及育人导向、政策扶持、制度建设、管理服务和文化氛围等软件保障,提升高校资源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育人的实效,不断提升育人能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的策略探究

(一)转变单维思维方式,构建多维协同育人模式

要促进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发展,就要摒弃原有单项思维的方式,继而采用多维度思维方式来完成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在完成传统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山区、农村等欠发达地区,调研现实教育情况,挖掘当前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实质问题,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其将来工作环境和所肩負的职责,由外而内深入思想,激发广大免费师范生服务社会、服务教育、改善教育的热情,增强其使命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深度

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当中,要将社会实际情况同学生的培养相结合,吸收党的理论,吸收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成果,借鉴社会教育高水平国家教育发展经验,夯实学生基础,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整体能力。同时,在教学实践当中,要重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上来。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好各项资源,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三)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完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人才可以发挥作用,目的是培养为社会所用的合格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还应当充分重视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要在培养的整个阶段,注重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着眼长效评价机制,突出量化评价,将评价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最好,建立完善的评价档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和日常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参考文献:

[1]高大红等.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1).

[2]曾永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

[3]高静毅.把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开题研讨会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