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狮虎文化对比分析

2018-03-30张英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狮子力量

张英

摘要:狮子和老虎都被称为“百兽之王”。在中国,虎是权力、力量、勇猛的象征,形成了“虎文化”。而在西方,狮子才是高贵、力量和勇敢的象征。这种差异源自于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

关键词:中西文化 虎 狮

中图分类号:G0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256-02

人类早期在蒙昧状态下,对所有比自身强大的力量,都会自然地产生一股崇拜情绪,由此使得狮子与猛虎成了东西方各自的精神图腾。原始社会中,由于人类处于弱势地位,而对生着血盆大口、长有尖利獠牙的猛兽,内心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西方人更熟悉的猛兽是狮子,而东方更常见的则是猛虎,因此催生了东西方的狮虎文化差异。

一、中国虎文化

虎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200万年前,那时中华大地的山林中正活跃着“古中华虎”。1920年,河南渑池兰沟发掘出了“古中华虎”的化石,是如今亚洲各地虎的共同祖先。在早期与虎共存的岁月其实是人虎相斗的时代,但是人类个体甚至是小群体难以抵御猛虎的侵袭,逐渐产生了对虎畏惧乃至崇拜的心理。他们认为虎代表了凶悍勇猛、不可侵犯的力量,因而对虎顶礼膜拜,希望这只神兽能保护自己,由此逐渐产生了中国的虎文化,并且逐渐渗透到了军事、政治、艺术、民俗等各个方面,贯穿了整个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虎体大而雄伟,体长1.2~2 米,尾长1米左右。四肢强壮有力,纵跳迅疾,机警而慎重。吼声辽阔,可传达2公里以外。”[1]虎凭借其威猛的形象、无比的力量,为人所敬畏,因此被推上了神坛。古代神话中的虎神蓐收相传是刑神,是黄帝的孙子。郭璞对《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的蓐收注解是:“金神也,人面,虎爪,白毛,执钺”。中国古代的道教则是将白虎当作守护神,《礼记·典礼》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白虎也被推崇为四方守护之神之一。[2]不仅如此,虎也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在军事上,我国军中器物上常印有虎的图案。比如,古代用以调兵遣将的印信“虎符”,就是铜质虎形,一半存于朝廷,一半有由将军所持,是调动军队的信物,象征着兵权。明清时期的四品武官,其官服上的补子就是猛虎图案,用以彰显官威。虎由于其威风凛凛的形象,被广泛用于政治军事上,成为强大威猛的象征。因此,虎也常和“英雄”联系在一起,《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将”,凶悍而战斗力强的人物也往往被送以“虎”的绰号,《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上共108位好汉,母大虫顾大嫂、插翅虎雷横、跳涧虎陈达、矮脚虎王英、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金眼彪施恩、病大虫薛永、打虎将李忠、青眼虎李云,笑面虎朱富等,竟有 12 位以“虎”为绰号。

虎身姿矫健、威猛有力,因此在孩童成活率极低的古代,人们寄望可以驱魔祛邪的护身符往往都是虎形的。人们给孩子穿戴各式各样虎衣、虎头鞋、虎头帽,让他们枕着虎头枕,送给孩子们的最常见的玩具也是黄色的布老虎,寄望孩子们能像虎一样身强力壮、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人们还在十二生肖中把虎排在了第三位,用以纪年,也寓意吉祥。虎的威猛形象还催生了许多与虎有关的词语和成语,如“燕额虎颈”“龙骧虎步”“虎头虎脑”“虎贲之士”“虎背熊腰”“虎豹之子,食牛之气”“龙腾虎跃”等。

二、西方狮文化

由于虎的原产地是东南亚和东北亚,西方人很少能接触到虎,因此很长时间内他们都认为狮子是最强大的猫科动物。最初是古希腊人在与北非和埃及的交易中,获得了狮子,并对狮子的凶残勇猛逐渐有了认知,此后随着跨国贸易的进行,这种认识被带到了西方诸国。德语中有个俗语“Sich in die Hoehle des Loewen begeben”,意为进入危险之地,与汉语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的Loewe就是“狮子”。而英语中,也有in the lion's paw 和 in the lion's mouth的俗语,表示“面临困难、死亡或危险的处境”之意。由此可见,无论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都认为狮子凶猛残忍,令人畏惧。

事实上,西方人对狮子的敬畏和推崇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雄狮颈部生有长毛,形成一个圆圈,就像是散发着金光的太阳,显得威风八面、高贵端庄。启蒙时代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在比较狮子与老虎的差异时,曾对狮子的外形进行过细致的描述:“狮子仪表高贵,腿的长度与身体长度正好成比例;密而长的狮鬃盖住肩部,遮蔽面部;目光坚定,举止庄重,一切都在宣告着它的高贵、威严和勇猛无畏。”[2]因此,狮子在西方成为贵族、王权乃至尊严的象征。早在原始社会,古埃及人就竖起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使其长久地陪伴在法老的陵墓旁边。还有采用狮子身体和古埃及国王面部的“阿门内姆特国王”卧像,以及狮头女身的“肖克米特”,都显示了狮子的崇高地位。而在英国的国徽和钱币上,甚至在英国王室的纹章和旗帜上,都印有狮子的图案,也彰显了狮子无上的尊贵。汽车品牌标致和霍顿也都以狮子造型为标志,以显示自身品牌的高贵品质。而英语中则使用“regal as a lion”和“majestic as a lion”来称赞高贵勇猛者。

狮子在西方是高贵的象征,同时也是力量的体现。亚里士多德曾经仔细观察过狮子,并在《体相学》中对狮子进行了下列描述:“(狮子)肩膀强壮,胸脯结实有力,体阔膀宽,肋骨与背部也很阔大,臀部与大腿不很肥胖,却活动灵便。腿脚肌肉强壮发达,行走有力,整个身子关节灵活,肌肉发达,既不太干硬,也不很湿软,行走不快,但步子较大,走动时双肩来回晃动。”[3]可见,狮子完全是力量与美的结合体,浑身上下无不显示出力量之美。因此,古罗马的角斗场中,角斗士们往往被迫与饥饿的狮子相互厮杀,只有杀死狮子才表示他们拥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也才有资格继续活着。而《圣经》中,少年大卫因为奋不顾身地打死一只狮子,从狮口求出自己的羊,从而预示了他将成为犹太人的王。

而现实中的狮子不仅外形高贵,力量强大,还拥有着至尊无敌的个性,它豪迈的步伐、所向披靡的气概,从来不知什么叫避让。因此,国外的野生动物园中,骄横的狮子常会与管理员的汽车相撞。康熙时期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所著的《狮子说》中也提到,“狮见打围者视之,不惧不逃,多众迫之,无奈而退,亦徐徐而行,每行三五步,一歇一回头,到树林处所,无人看见,始速行跑走,至于平原旷野,则逞其猛健,亦慢慢行。”[4]狮子的这种王者个性使它成为战神的象征,常被用以称赞骁勇善战的勇士。英格兰的传奇国王查理一世就因行军作战时无与伦比的勇气及领导才能赢得了“The Lion Heart ( 狮心王 )”的称号, 英语中的lion-hearted也表示“非常勇敢”之意。

老虎和狮子,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在中西文化中却拥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化意蕴。研究并发掘这些文化涵义将会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这也正是语言文化研究者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高耀亭.中国动物志[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3.

[2]冯庆华,巴图尔·买合苏提.中国“虎”意象文化背景探析——由《中国虎》谈起[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2-105.

[3](法)布封.自然史(沈玉友译)[M/OL].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

[4]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54.

[5]邹振环.康熙朝贡狮与利类思的《狮子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1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狮子力量
自然的力量
坚持的力量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狮子鱼
贪心的狮子
怀疑一切的力量
我是缤果
骄傲的狮子等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