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道德教育与幸福的关系

2018-03-30钟男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幸福道德教育生活

钟男

摘要: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两种生活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幸福。道德、幸福、生活从某些层面来看具有一致性,道德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道德的归宿,通过道德教育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是当代社会赋予道德教育的责任。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对“人”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具备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道德教育 生活 幸福 幸福生活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213-02

人生的终极追求就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方式。追求幸福的过程因人而异。本文通过分析人生幸福的实质以及道德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来帮助人们构建幸福生活。

一、何为幸福

在康德看来,“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至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诚然如此,幸福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但却是我们可以用心灵感受到的,也是我们可以用表情和行为来表达的。一般人会觉得,如果我一直以来有个心愿,这个愿望实现了,我就很满足,我就得到了幸福。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通常这个愿望实现了,不久后另一个更大的愿望就出来了。很多时候,人们所谓的幸福只是短暂的满足,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所以幸福是说不清的,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费尔巴哈曾说:“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幸福作为一种心理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是个体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快乐和愉悦状态。幸福的精神实质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不断追求真善美的人,才会在生活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时幸福又是最高的善。

二、道德是幸福的源泉

人無德不立,人的幸福在于德性。亚里士多德说:“人的德性就是既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人的生活可大致分为两种:肉体上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生活。相对于精神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肉体生活,如衣、食、住、行,把他们置在高位。按照生活的划分方式,我们可以把幸福也分为肉体上的幸福和精神上的幸福。有些人的幸福感是短暂的,没有持续性。因为这些人大多追求的是表层幸福,这些是比较容易获得的。但这幸福感也是非常容易消失的,因为人的欲望是很难停止的。有些人的幸福感是持久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幸福,那就是心灵上的满足。

道德是幸福的源泉。有道德的人身上都会散发着一种感染力,比如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待人接物合乎中道。这样的人让人感觉很舒服,让人乐意与他交往,自然而然会受到大家的尊重。一个有道德的人也一定会善待自己。人由很多维度组成,包括身体、生理、心理、情感、精神等。真正爱自己的人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更重视精神层面的幸福。

三、道德教育对幸福人生的构建

1.道德教育帮助我们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公民价值观的缺失是当今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学生的“空心病”问题曾引起热议,所谓“空心病”,是指因为价值观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碍。空心病的表现为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甚至不想活下去。空心病人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就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如果即将挑起国家建设与发展重担的大学生面临如此问题,那么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追求精神上的幸福要求我们通过道德教育来引导。道德教育立足于现实生活,能够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让人们认识到个人自身的价值,个人对社会的意义,个人对国家的贡献,从而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让人生不再虚空。

2.道德教育帮助我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

幸福是人生的最终追求,在通往这个终点的途中会有很多分叉口,面对这些分支,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呢?这就需要道德教育的引导。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很容易误入歧途,因为欲望如同恶魔,让人的贪婪无止境,又让人自我膨胀。

道德教育可以引导我们人生的方向,时刻帮助我们把握正确的人生观。人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选择,面对不同的选择我们应该怎样分辨、判断、决定呢?我们需要用内心的尺度来做出判断,这尺度是通过道德教育日积月累构建出的人生观。你希望自己的一生怎样度过,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自己拥有哪些品格,都可以通过道德教育指引、实现。

3.道德教育帮助我们构建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尊严是人格的体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的生活没了尊严,就等同于没有了意义。在抗日战争期间,有太多为了活命、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而放弃尊严、背弃祖国的人,虽然苟且活下来,但受世人的唾弃,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个人可以不要物质,但是绝对不能失去尊严,缺失了尊严的生活是不会有幸福感的。

四、时代赋予道德教育不同的幸福内涵

时代在不断变迁,道德教育的内容也随之变化,其对幸福人生也有了新的引导方向。在“雷锋”时代,人们以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为道德标杆,为幸福生活的追求。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不图任何回报。应着雷锋精神,国家提出“鞠躬尽瘁为人民群众办事,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口号。这是那个时候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着社会的风气,人们自然而然把诚心诚意帮助身边人作为自己所追求和诠释的幸福。

就目前来说,道德教育的内容已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回看雷锋时代,他胸怀大志、不畏艰险、舍己为人,哪怕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聚焦当代,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引导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爱己爱人。现如今,人们更注重的是理智和理性,这也是当下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学校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如果说道德共识对于社会系统的稳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那么当我们将眼光投到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育场域时,会很自然地推论出“师生的教育共识”对于教育系统的稳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有恰当的方法,与学生达成共识,才能施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道德教育是要我们只一味地考虑自己,不顾他人,而是遇事运用理智,寻求最优解决方案。道德的核心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公平。同样的条件下,我们不需要无原则地让出,也不能够不顾一切地索取。道德教育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都在引导我们。我们要通过生活不断提升自己,为辛福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江畅.关于道德与幸福问题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3]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少年儿童研究,2010(11x):63-63.

[4]李长伟.共识断裂与师生冲突——基于功能论的视角[J].北京社会科学,2017(3):22-30.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幸福道德教育生活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生活感悟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