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欧?亨利小说王永年译本的翻译风格

2018-03-30顾仕轩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亨利

顾仕轩

摘要: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之一《麦琪的礼物》有数个中文译本,其中就有王永年先生的经典译本。王永年先生的译本历来以“信”的风格备受业内和读者称赞与喜爱。本文尝试从字义、修辞手段、声音节奏等方面分析王永年先生在《麦琪的礼物》中所呈现的翻译风格,总结我们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所受到的启发。

关键词: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忠实翻译风格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061-02

欧·亨利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一生颠沛流离,但是著作颇丰。欧·亨利的作品中细腻的描写、出人意料的结尾以及常在主题中表现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他的作品风格具有喜剧意味,在字里行间展现的幽默天赋,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被其中所饱含的真情深深感动。

一、文献综述

由于欧·亨利的小说在国内外受众甚广,关于他的小说艺术的研究也不在少数。近年来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者对欧·亨利仍然热情不减,国内著名的文学出版社也陆续出版了几个版本的不同译者翻译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曾经翻译过欧·亨利作品的有老一辈的翻译家王永年、李文俊、张经浩、黄源深等,2016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王楫、康明强翻译的版本。国内的研究有的是对各译本翻译策略的研究,有的是对欧·亨利小说艺术的某个方面进行的研究,有的是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同时,研究者们倾向于研究欧·亨利作品中的经典作品,其中最多的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不在少数,但是整体来看,对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麦琪的礼物》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尝试以对比的方法,浅谈王永年译本对欧·亨利语言风格的忠实再现。

二、“信”的现代阐释——忠实

《麦琪的礼物》所讲述的故事十分简单,一对生活拮据的年轻夫妇在圣诞节到来前夕为没钱给对方买节日礼物而发愁。他们两人各自最宝贵的东西分别是丈夫的祖传金表和妻子的一头秀发。为了筹款,他们各自悄悄地卖掉了金表和秀发为对方买了一套发卡和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对方。拿出礼物的时候,除了震惊,他们感受到了彼此深深的爱。

对这篇小说的翻译,各位译者的译本各有千秋。有业内人士认为王永年先生的译本最可“信”,他本人对外国文学见解很高,翻译也最注重“信”。

众所周知,翻译标准的“信达雅”三原则是由翻译家严复最先提出的。王宏印教授认为严复的“信达雅”是将中国传统写作理论作为规范,来源于中国的文章学原理。现在不少人把“信”解释为“忠实”,这是传统译论概念的现代转换。而“忠实”除了作为翻译标准,甚至涉及翻译方法、翻译过程以及可能的翻译效果。对原文忠实就是指恰如其分地把原文的意思用译文表达出来。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除了准确地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还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必是完整的有机体,情感思想和语文风格必融为一体,声音与意义也必欣和无间。所以对原文的忠实,对情感、思想、风格、声音节奏等必同时忠实。”所以“忠实”不仅仅指字面意义的忠实准确,还要在声音节奏、情感等方面尽量做到一致。

三、王永年译本的翻译风格

(一)字义

文字有多种意义。第一是概念的或者说是字典义,这是文字最基本最普遍的意义。第二,文字有搭配意义或者叫作情景意义。需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和不同的文字搭配产生不同的意思。第三,文字的联想意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词与本国的很多事物情景发生联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各国各民族对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因此,词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上是一个难点。此外,文字还有文体意义、历史意义等。欧·亨利作为语言大师对字义的运用纯熟且多有出人意料的创新之处,这在《麦琪的礼物》中多体现为双关语、谐音、俚语(slang)等的使用,译者王永年把这一语言特点忠实地呈现出来。

例:In the vestibule below was a letter-box into which no letter would go, and an electric button from which no mortal finger could coax a ring.

王永年译:下面门廊里有一个信箱,但是永远不会有信件投进去;还有一个电钮,除非神仙下凡才能把铃按响。

王楫、康明强译:楼下过道里有一个信箱,却没有一封信投进去。有一个电钮,却没有一个活人的手指好意去摁一摁电铃。

在这两个不同的译本中,可以看到对于从句“from which no mortal finger could coax a ring”的译法,王、康的译本只是从词的字面意义或者词典义翻译成“活人的手指”和“好意去摁一摁电铃”。这一句原文本来带有轻松自嘲的语气,可是译文读起来却有些生硬又有些惊悚的味道。王永年的译本借用了“神仙下凡”这一中文俗语,巧妙地将原文反译,保留了原文轻松幽默又带有自嘲的风格。

(二)修辞手段

修辞手段是指“運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主要的修辞手段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在《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也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段来丰富表达方式和人物的塑造,其中有旧典新意,妙趣横生。译者王永年也使用了恰当的表达方式忠实地呈现了欧·亨利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

例:Had the Queen of Sheba lived in the flat across the airshaft,Della would have let her hair hang out the window some day to dry just to depreciate Her Majestys jewels and gifts. Had King Solomon been the janitor, with all his treasures piled up in the basement,Jim would have pulled out his watch every time he passed,just to see him pluck at his beard from envy.

王永年译:如果示巴女王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有一天会把她的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使那位女王的珠宝和礼物相形见绌。如果所罗门王当了看门人,把他所有的财富都堆在地下室里,吉姆每次经过那儿时准会掏出他的金表看看,好让所罗门妒忌得吹胡子瞪眼睛。

王永年译本脚注:示巴女王:示巴古国,在阿拉伯西南,即今之也门。《旧约·列王记上》载示巴女王带了许多香料、宝石和黄金去觐见所罗门王,用难题考验所罗门的智慧。

所罗门王: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国王,以聪明豪富著称。

这一段欧·亨利使用了两个古代人物的典故来夸张地展示德拉的头发之美和吉姆金表之贵重。此处译者忠实地保留了两位外国古代人物的姓名,而与之有关的典故中国读者却未必熟悉,于是译者将人物与原文有关的主要特点以脚注的形式进行标识,译文读者才能明白欧·亨利夸张幽默的笔法。由于无法在译文中过多解释,添加脚注是译者能够采取的折中之法。保留原文典故是王永年译本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之一,这种做法给读者带来异域风情,丰富了外国文学的知识,开阔眼界。

(三)声音节奏

声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意义,声音节奏是情感趣味最直接的表现,在翻译的时候也要尽量传达原文的声音节奏,虽然这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在这一点上,王永年先生通过对原文的情感和风格的准确把握,尽可能地对原文的声音节奏进行忠实的呈现,使读者通过译文也能感受到欧·亨利的独特的语言风格。例:

“Will you buy my hair?”asked Della.

“I buy hair,”said Madame.“Take yer hat off and lets have a sight at the looks of it.”

Down rippled the brown cascade.

“Twenty dollars,”said Madame,lifting the mass with a practiced hand.

“Give it to me quick,”said Della.

王永年译:“你要买我的头发吗?”德拉问道。

“我买头发,”夫人说,“脱掉帽子让我看看头发的模样。”

那股褐色的小瀑布泻了下来。

“二十块钱。”夫人用行家的手法抓起頭发说。

“赶快把钱给我。”德拉说。

王楫、康明强译:“你愿意买我的头发吗?”黛拉问。

“我买头发。”夫人说,“脱掉帽子让我瞧瞧是什么模样。”

棕色的瀑布摇曳而下。

“20块钱。”夫人说,一只老练的手提着头发。

“马上给我钱。”黛拉说。

这是原文中德拉在买头发时的对话,作者用简短的对话描写出德拉的急切和买家的冷酷无情。两个版本的翻译差别不大,相比之下王永年的译本节奏感更好。第一他更多地使用单字,比如“要买”而不是“愿意买”;第二,重复“头发”更符合口语节奏的表达;第三,将“用行家的手法抓起头发”用作“说”的状语,更能显示出人物一边做动作一边说的动感,在这里再用一个分句来强调动作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减慢了整个对话场景的节奏感。总体来说仍然是王永年先生的译本更胜一筹。笔者有一点拙见是如果能将“赶快把钱给我”改为“快把钱给我”也许更能表现德拉要去给吉姆买礼物的急切心情。

四、结语

“信”是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之一,经过现代研究者们的现代阐释和发展,也可以解释为“忠实”。王永年先生在翻译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过程中,正是遵循了“信”这一翻译标准,形成了自己的翻译风格,使读者拥有了独特的小说的审美体验。他的这一翻译风格是严谨的、传统的,并且是有效的,这启发我们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克服各种困难,把坚持原文各个层面的忠实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O.Henry.41stories by O.Henry[M].New York: Penguin Group,2007.

[2](美)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王仲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美)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王楫,康明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4]朱光潜.谈文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5]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亨利
狐狸亨利的绝妙灵感
警察与赞美诗
一根木棍
过河
找找看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大公鸡亨利
亨利与帕克薪水对比
找找看
调皮小子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