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18-03-30李影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

李影

摘要:目的。采用问卷调查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儿童期创伤,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情感忽视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躯体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r=0.33,p<.01)。结论:儿童期创伤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创伤 儿童期创伤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176-02

心理创伤一词起源希腊语“损伤”,意为“伤”。既可指由某种直接的外部力量造成的身体损伤,也可指由某种强烈的情绪伤害所造成的心理损伤。[1]研究表明,不同种族、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虐待儿童和忽视儿童等现象[2],这些都是造成儿童创伤经历的原因。儿童期创伤是指在相关责任义务和能力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躯体或精神虐待、性虐待、忽视及商业的或其他形式的剥削,并导致儿童的健康生存发展以及尊严受到实际或潜在的伤害。[3]儿童期是个体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精神卫生问题的高发阶段,由于其个性、认识、思维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尚未成熟,受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影响很大。[4]美国临床心理学家Jongsma认为,儿童期创伤经历一般由抚养者有意或无意造就,这类创伤具有重复性和隐秘性,难以为外人知晓,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创伤的影响是巨大而隐蔽的。[5]因此目前,十分强调那些看似微小却长期持续的来自家庭内部的对儿童的情感虐待所带来的创伤。[6]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0份。其中,男生52人,女生58人;城镇53人,农村57人。

2.研究工具

(1)儿童期创伤问卷。采用1988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Bernstein等编制的CTQ-SF[7],用来测量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工具。此问卷包含五个分量表及一个效度评价:躯体忽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虐待、性虐待及L量表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每个分量表的分值在5~25分,创伤总分为各个量表总和,分值越高心理创伤越严重。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来考查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90项症状清单共10个分量表,分别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此外还有其他7个项目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通过10个因子来体现。SCL-90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状况越低。[8]

3.统计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所用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儿童期创伤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期创伤问卷的平均总分为47.67,其中单题均分为1.679,约处于中等程度范围;由于儿童期创伤问卷未提供等级指标仅提供量化指标,所以根据大学生儿童期创伤的描述统计情况可知各个量表的平均的分从高到低排序为: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呈阳性的有26.4%,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需考虑筛选阳性,进一步检查的有29个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平均得分为137.65,各个分量表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抑郁,强迫症症状,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其他,恐怖,敌对,偏执。

3.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知儿童期创伤的情感虐待因子与心理健康因子及总分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强迫症症状因子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儿童期创伤总分与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scl-90总分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

三、讨论

1.大学生儿童期创伤总体结果讨论

儿童期创伤个量表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此结果与傅文青在《儿童期心理创伤问卷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度效度研究》中大学生组男女比较及与人格障碍组比较的研究结果一致。[9]其中情感忽视得分最高,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和传统教育方式有关,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子女的温饱穿暖问题就是尽到父母的责任,对子女的情感需求不够重视,忽视心理情感对子女的重要性。躯体虐待得分低可能是因为中国历来比较宠爱孩子,也认为“棒棍底下不一定出孝子”。

2.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结果讨论

调查群体中需考虑筛选阳性进一步检查的共有29人,占此次调查群体的26.4%,比1989年原国家教委调查结果高出6.17%。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量表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抑郁,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其他,恐怖,敌对,偏执。

3.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讨论

从表1可知,除了儿童期创伤的情感忽视因子与SCL-90的任何一个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外,情感虐待因子、躯体虐待因子性虐待、躯体忽视、L量表、总分都与SCL-90的若干个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儿童期创伤的情感虐待因子与心理健康因子及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scl-90总分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躯体虐待因子与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scl-90总分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强迫症症状因子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虐待与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scl-90总分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躯体忽视与心理健康因子: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L量表与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scl-90总分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强迫症症状、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儿童期创伤总分与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scl-90总分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

综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校、社区及相关部门需进一步积极行动和密切配合,以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改善儿童期心理创伤作为工作的重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蕴萍,王倩.创伤:精神分析进展,全国首届心理创伤治疗和危机干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5:10.

[2]Baldry A C.Bullying in schools and exposure to domestic violence[J].Child Abuse &Neglect,2003(27):713-732.

[3]苏静,陈静,万宁辉.童年期虐待经历与中学生自上行为的关联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5,9(36):1326-1329.

[4]杜亚松,忻仁娥,徐韬圆.15年间儿童心理门诊的资料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I):8-11.

[5]Jongsma.成人心理治疗方案[M].傅文青,李茹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5-159.

[6]施琪嘉.创伤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0.

[7]Bernstein DP,Fink L.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A retrospective self-report[J].Manual.San Antonio,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Harcourt Brace & Company,1998.

[8]郭念鋒,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咨询师(三级)[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9]傅文青,姚树桥,于宏华.儿童期创伤问卷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0-4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