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研究

2018-03-30柴婧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数字化

柴婧

摘要:高校博物馆蕴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宝藏,对其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开发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职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本文分析了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现状,总结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资源数字化建设方法,为我国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 教育资源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026-02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全面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使数字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社会。高校博物馆是一类拥有独特教育资源的庞大群体,既是高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校联结社会重要的教育服务窗口,做好其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一、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意义

(一)拓展高校教育服务能力

高校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和支持高校教育发展,加强其资源数字化建设对提升高校教育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丰富高校学术资源。通过资源数字化方式整合多学科知识内容,建立跨学科数字知识体系,使大量存放在仓库的藏品走进师生、学者和公众视野,提升藏品利用效率,扩大学术资源共享范围。二是拓展教学手段。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快速直观地展示学科内容,变单向知识传授为多样化互动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三是提升科研服务能力。博物馆资源数字化便于科研人员随时查阅馆藏信息,了解最新的博物馆学术研究和展览动态,为增进科研交流提供平台。

(二)有助于推进公共文化教育服务

高校博物馆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结的重要窗口,承担着公共文化教育、传播和引导的重要责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博物馆数量约300余家,普遍开放程度不高,没有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应有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博物馆的转型升级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其教育资源数字化在知识呈现上不再局限于实体空间与实物,而是转向虚拟空间与多媒体互动展示,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的时空制约;在传播方式上从实地参观讲解转向互联网媒介、多途径的知识输出,扩展公众的知识获取方式;利用数字化方式整合了多种形式和零散的文化资源,形成多元的资源储备和系统的知识构架,丰富公众的教育内容选择。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助力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尚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631所,而全国高校博物馆数量仅为300余所,平均每9所院校拥有1所博物馆。为了能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高校和师生,将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利用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在高校间互联互通,发挥高校博物馆资源的最大效益,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二、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现状与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高校博物馆馆藏资源共享,扩大博物馆的教育服务范围。目前,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在线浏览藏品已超过52500件,并在“2015年数字馆藏项目”中计划到2020年建设成25万藏品的线上集合。我国高校博物馆在资源数字化建设上起步稍晚,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实现了超过10万件数字藏品的共享。2007年“大学数字博物馆二期建设工程”遴选了11个主题特色的高等院校参与建设特色数字博物馆。目前已经形成了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人文艺术以及科学技术四大领域的数字博物馆群,实现了数字资源从无到有、从低质到优质、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交互的发展。尽管部分高校博物馆在教育服务和社会影响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很多博物馆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数字化建设重视不足

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回报,我国很多高校博物馆还没有认识到资源数字化在未来给博物馆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忽视了对高校发展及社会服务的长远意义,更愿意经营容易取得短效成绩的业务。以基础网站建设为例,它早已成为英美发达国家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标配,而在我国尚没有普及。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6年度博物馆名录》,入录统计的高校博物馆数量为96所,而已开发网站的博物馆为48所,仅占实体博物馆数量的一半,依然有大量的高校博物馆资源被闲置,无法积极地参与校内外信息服务。

(二)数字化建设水平低

我國高校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水平普遍偏低,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不完整。部分高校博物馆缺少相应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的建设,忽视了对藏品及教育资源的深入开发,数字资源的应用与服务功能规划不完善,导致数字资源建设仅停留在功能简单的博物馆信息发布阶段。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博物馆人才、物力和资金缺乏导致数字开发能力有限。面对信息技术快速更迭的现状,博物馆难以对技术更新做出及时反馈,虽然很多已经完成的数据开发和采集工作呈现出落后和时代特征,但多数博物馆依靠现有的力量,难以实现对博物馆资源数字形式的持续升级更新。

(三)数字资源共享程度低

高校博物馆的藏品作为原始信息资源,只有被不断地讨论、研究才能实现其历史与艺术价值,促进新的信息资源再生,然而我国高校博物馆数字教育资源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共享程度低。一方面由于缺乏公共和共享意识,很多高校博物馆仍存在狭隘的“私藏”观念,不愿向社会甚至校内公开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人为制造学术资源垄断,使得藏品背后的学术价值难以得到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图像版权、信息知识产权体系不健全,很多高校博物馆为了保护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避免后期发生侵权纷争,不敢将资源全面共享,通常仅做内部交流使用。

三、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对策

(一)明确各层级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职能

高校博物馆数字化是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博物馆走向智慧化的基础,各层级需明确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工作任务。政府层面要提高对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文化、教育主管部门需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统筹规划高校博物馆数字平台建设与发展,给予专项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持,激发其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高校层面应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纳入数字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注重博物馆品牌特色打造,提升博物馆数字资源的校内外教育服务能力;高校博物馆本身要更新建设发展理念,加强国内外专业与学术交流,重视员工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介扩大自身影响力,朝着更加开放、更加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高校博物馆藏品资源数字化开发

藏品资源数字化是高校博物馆数字资源开发的核心工作,它的开发并不仅仅是运用数字技术对实体文物进行复制形成数字作品,还需注重藏品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开发,加强与学校相关学科、教学科研的联系。要深挖藏品文化价值,既要说明藏品属性及功能性,还要从历史、艺术、科学层面深度解读蕴含在藏品中的文化价值,使藏品生动起来。要拓展藏品的社会价值,创新教育内容的传播形式与手段,提高博物馆校内外的线上服务水平,满足师生与公众的知识增长和精神文化需求。要探寻藏品的经济价值,做好藏品文化授权和知识产权归属工作,通过开发网络创意产品和数字出版物,辅助博物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三)完善高校博物馆资源数字化建设体系

明确高校博物馆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逐步打造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四大主体:数字资源数据库群、数字资源管理平台、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和网络互动传播平台。建立集部门数据库、后台数据库和前台数据库等为一体的多层次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群,为数字博物馆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支持;构建网络管理、系统服务管理、业务管理等各资源统一管理平台,保证数字资源的存储安全;三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根据馆藏资源特性进行采集储存、加工整理,为藏品展示、再现和共享奠定基础;四是探索新媒体新媒介与公众互动的新形式,推动网络互动传播平台建设,增强教育资源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四)提升高校博物馆数字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高校博物馆将焦点从物质文化保护与研究场所转变为增进知识交流的平台,如何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首先要拓展教育资源应用展示模式。利用线上多媒体展览方式补充实物展品信息不足的现状,提供完整系统的知识信息,推出知识解读的作品,提升知识的传播成效。其次,提高公众信息参与意识。利用社交媒体与公众建立对话关系,增强公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意识,使公众的角色逐渐从用户参与、用户主导、用户创造转变为用户生成,使资源需求方成为参与资源再生的资源再生者。最后,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服务。根据用户属性及其关注内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用户开展不同的信息服务,解决信息源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加强高校间博物馆和社会博物馆的网络资源共享

高校博物馆想要成为师生真正的专业学习实践基地,发挥更大的校内外教育职能,应打破博物馆信息孤岛现状,加强与其他高校博物馆和社会博物馆的交流与互动。集合高校博物馆和社会博物馆资源,打造全国博物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高校博物馆和社会博物馆人才、技术、装备资源的互通互用机制,支持全数据共享查询,逐步实现社会资源与校内资源的有效整合,使高校博物馆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真正流动起来,使线上文化知识宝库广泛地服务于师生和公众,为我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刚.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4).

[2]安娜·路易莎·桑切斯·劳斯.博物馆网站与社交媒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3]中国教育网.大学数字博物馆(DMCU)建设情况[EB/OL].http://www.edu.cn/xxh/ji_shu_ju_le_bu/dsj/201502/t20150228_1233163.shtml,2012-09-04.

責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数字化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现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开放教育资源愈加受美国高校青睐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