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8-03-30李小文陈传明
李小文 陈传明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血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必须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从融资渠道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高、规模小、信用意识比较差等原因,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小企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能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并为政府和金融机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企业融资的渠道
融资渠道是指客观存在的筹集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企业的融资渠道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自我积累机制,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留存而形成的融资,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内源融资的数额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可分配利润和利润分配政策,内源融资数额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企业的全部资金需求。内源融资没有融资费,但是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考虑机会成本。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向外部筹集资金而形成的融资,主要包括取得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和债券等。一般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由于资金需求量大,内部留存较少,无法满足企业的全部资金需要,因此主要采用外源融资来获得企业需要的资金。外源融资一般会有融资费用发生,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风险较高、盈利能力较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高,因此商业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即使提供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目前资本市场已经有中小板和创业板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但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还是相对较高,无法达到上市条件。新三板的出现,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但是相关的制度还不健全,仍无法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量。
(二)信用体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不健全也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乏的现象,许多管理者没有信用管理的意识,企业没有形成良好信用的企业文化,经常会出现银行借款到期时无法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情况,这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信用度不高等特点,很多个人投资者和机构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手中,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阻力。
(三)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远远不足,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主要是倾向于大型成熟企业。同时由于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愿意向中小企业、高风险项目提供贷款,因此我国有专门针对农业农村、大型项目建设和成套设备进出口的政策性银行,分别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这些可以看出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小的,也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高、规模小、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特点,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改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业绩,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利用银行的信用贷款,同时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业绩达到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吸收风险投资,通过P2P网络贷款、众筹投资等模式进行融资,实现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机制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乏的现象,同时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机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应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机制,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首先,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信用管理、提高信用意识、建立良好信用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度: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机制,明确奖惩机制,通过信用机制,可以了解中小企业过去的信用状况,信用度高的企业可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甚至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业绩和扩大企业的规模到资本市场上融资,而信用度低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三)完善政府及金融机构相关政策
目前政府及金融机构的相关扶持政策主要是针对大型成熟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远远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必须完善政府及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首先,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補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手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其次,政府及金融机构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或者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合作社,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可知,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高、规模小、信用度低等原因,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要想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首先中小企业必须自身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的意识,改善企业的业绩;其次政府必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机制,提高企业信用意识;最后政府及金融机构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并最终促进中小企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