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伏扶贫利益分配案例分析

2018-03-30安文静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利益分配

安文静

摘要:贫困是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障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国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光伏产业扶贫”应运而生。本文将结合案例对山西省兴县两个村子两种模式进行收益分配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光伏扶贫;利益分配;政策补贴

一、光伏扶贫内涵

光伏扶贫主要是指借助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实施的精准扶贫,支持片区县和国家贫困县内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贫困村村集体安装村级光伏电站,直接或间接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从而达到扶贫的效果。片区县和国家贫困县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使贫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

二、光伏扶贫利益分配分析

光伏发电收益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政策补贴,国家补贴自2018年1月1日以后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度0.37元(含税,原补贴标准0.42元/度),补贴20年,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光伏电站价格执行,有的省市还有地方补贴,比如浙江、湖北、广东等地都有地方性补贴,村级光伏扶贫电站(500千瓦及以下)标杆电价、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补贴标准保持不变,即0.42元/度;其次是电费收入,光伏系统发电,每个月可以节约一定的电费,换个角度来说是节约的成本,即收入;最后是卖电收入,用户将余电卖给国家,卖电的价格是按照当地燃煤脱硫机组标杆电价。

根据三种不同接入电网模式,收益计算方法相应有三个公式:(一)全部自发自用总收益=(买电价+补贴)*全部发电量;(二)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总收益=自发自用的电量*买电价+上网电量*卖电价+补贴*全部发电量;(三)全部上网总收益=(补贴+卖电价)*全部发电量。

经有关专家计算光伏发电成本为8元/瓦,以山西省为例,在贫困户屋顶或院落空地安装容量3千瓦,占用屋顶或院落空地面积30-40平方米,需要一次性投资24000元,山西省年均光照有效时间按4小时来计算,每天可发电12千瓦时,山西省属于II类资源地区,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调整为0.3205元/千瓦时(即脱硫标杆电价),每年的发电量为365*12=4380千瓦时,一半自用,一半上网,国家补贴0.42元/千瓦时,基本电价为0.47元/千瓦时,年收益额3570.795元,投资回收期约6.7年,光伏电站使用年限大概大约25-30年,所以之后18-23年为纯收益。若是以山西晋城为例,该市财政还补贴0.2元,补贴=市价补贴+国家补贴,故年收益额4446.795元,投资回收期约5.4年。

三、案例分析——以兴县蔡家崖村和后发达村为例

2017年10月19日我们来到了吕梁市兴县进行实地考察并总结了两种不同的模式,一个是蔡家崖村“政府+村集体”的村级电站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另一个是后发达村“政府+企业+村集体”小型地面集中电站光伏产业扶贫模式。

蔡家崖村地处兴县县域中心,蔡家崖作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村子靠天吃饭,贫困程度较深,但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全村231户村民于2015年已经全部脱贫,截止2016年底该村共856口人,人均纯收入达到6107元。蔡家崖共有2000多亩地,种植杏树1258亩,核桃树500多亩,试种桃树30多亩,村集体靠出租土地、房屋获得收入,在2007年进行城乡扩建,占用蔡家崖村集体土地,县里给予村子补偿款。

蔡家崖村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村级电站建设300千瓦光伏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255万元,分2期实施。其中,一期100千瓦工程于2015年5月动工,7月份建成并入网运行;二期200千瓦工程于2016年8月动工,10月上旬全面建设完成,现已并网。一期光伏扶贫工程20组,一组20块,共有组件400块,每块板的功率250瓦,即0.25*400=100千瓦;二期光伏扶贫工程共有组件570块, 每块板的功率351瓦,即0.351*570=200千瓦。光伏项目由县扶贫办牵头,村集体出土地,每100千瓦村集体出资20万元,县扶贫办出资50万元,蔡家崖光伏扶贫项目由村集体出资,贫困户无需任何负担,理论上一年每100千瓦不低于12万的收益。项目后期会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和电业局沟通,村级光伏电站基地由守护人员看管、除草、打扫卫生,每个月800元。全电上网总收益420000*(0.3205+0.42)=311010元,村集体和贫困户收益分配四六开,则贫困户总共获得186606元,每户每年增收800多元,村集体获得124404元。

后发达村小型地面集中式电站,占地面积44亩,容量约为1300千瓦,共安装支架240组,,每组21块,共有组件5040块,每块270瓦,即0.27*5040=1360千瓦,目前电站已建成并上网,但是工程还没有验收,资金由企业自筹。集体电站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电站,由完整的电站设备,负责分配电能、调节电压的地方。

收益分配分析:光伏发电成本为8元/瓦,投资成本10400000元,以年均光照有效时间4小时来计算,每天可发电5200千瓦时,山西省属于II类资源地区,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3205元(即脱硫标杆电价),每年发电量1898000千瓦时,全部上网, 国家补贴0.42元/千瓦時,年收益额1405469元,投资回收期需要8年,光伏电站使用年限大概大约25-30年,所以之后17-22年为纯收益。

四、总结

在我国现存在的不同模式下,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还是存在资金缺乏融资难等问题、实施方式不当导致的效益低下问题、用户分布式发电系统模式和小型电站模式导致的问题等。要建立完善的光伏产业扶贫体系,必须立足实际需求,结合本地区情况,全面考量地区扶贫发展的需要,根据政策指导,选择适合的光伏产业扶贫模式,解决当前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刘渊.精准扶贫视角下“光伏扶贫”建设方案及收益分配——以山西A县为例[J].中国统计,2017

[2]栾相科.当光伏遇上扶贫[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11):26-27.

[3]余东华,吕逸楠.政府不当干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15.

[4]李昕.如何让光伏扶贫走得更远.中国能源报,2014.

[5]郭雨薇,李有杰.光伏扶贫的战略意义及推广措施.湖北农业科学,2016.

猜你喜欢

利益分配
浅析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利益分配
服务网络协作模式下中小物流企业间利益分配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政策研究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关系视域下的社会道德困境分析
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的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利益分配方法研究
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联盟博弈及利益分配的应用研究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冲突发生机理与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