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教材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学会提问

2018-03-30吴英连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圆片竖式学会

吴英连

摘要:在实际生活中,信息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这些信息只有被发现才能有效地利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发掘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学会提问题,并逐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准确发掘教材中的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需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从低年级逐步培养,长期加强训练,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发掘;信息;准确;隐藏;有疑多问;得偿所问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际生活中,信息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这些信息只有被发现才能有效地利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发掘教材数学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学会提问题,并逐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标新立异,甚至于“异想天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拓展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学会提问的几点做法:

一、准确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有疑生问

人教版一年级的教材中出现的信息多数以图为主,伴以少量文字信息呈现。因此,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掘图中信息,把信息用简单的文字或数字概况、提炼,并从分析信息中的数量关系中生疑设问,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上册第14页的主题图“农家小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然后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可能会说有1个老奶奶,1只狗,1座房子,2只鹅,2个是食盘,2个筐,3只小鸟,4只小鸡,5个南瓜等等,这些都是有用的数学信息。也有可能是学生发现一些没用的干扰信息,如:老奶奶在喂鸡,大白鹅在走路,小鸡在跑等等。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白数学信息和平时生活中所指的信息的区别,帮助学生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并适时告诉学生有时候数学信息可以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来获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图上物品的数量都相同吗?你有疑问吗?这时很快就能让学生在信息中有疑生问,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哪两种物品的数量同样多?什么物品比小鸟多?什么物品比小鸟少?

二、多角度寻找信息,让学生因疑多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我们学会了正确寻找图中的数学信,就有了提出问题的前提,再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从多角度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就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因疑多问。例如:一年级上册第97页的主题图,课本呈现了学生跳舞的教学情境。在展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个同学说:“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紧接着列出算式:7+8=15或8+7=15。我紧接着追问:“你从图中还能发现什么?”马上有学生说: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穿裙子,有的小朋友穿裤子。我及时表扬的这位仔细观察的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图中穿裙子的是女孩子,穿裤子的是男孩子。瞬时,学生的眼里大放异彩,异口同声地说:图中有5个男孩,3个女孩。平时反应最快的小皓马上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随着解题答案露出水面,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水到渠成。接着教师指着板书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有的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发现信息,同样也能解决问题。只要多动脑筋,多角度寻找信息,我们就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数学问题。

三、发掘隐藏的信息,让学生得偿所问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题目中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一些题目中的信息是深藏不露的,忽视这一隐性信息,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解答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题目中隐藏的信息,加以充分利用,避免学生走进解题误区,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例如:二年下册第62页例3的除法竖式,教笔算除法时,都会碰到不少学生写成这样:

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还理直气壮的说:“老师,我对你写的除法竖式很有意见,为什么加法、减法的竖式可以写成这样…… (如下)

而除法竖式不可以写成这样……

而要写成这样……呢?写了2个12太麻烦了。”

我乐呵呵地笑着,一边拿出12个同样的圆片贴在黑板上,用一个大圈圈起来,一边说:“谁能根据12÷4=3这个算式来分一分?”我请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上来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圆片。我指着圆片适时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个大圈里的圆片是我的(在除法竖式的被除数中写上“我”),这个同学把我的圆片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分到了3个。我指着竖式问:分掉了几个3?一共分掉了几个?

学生通过观察马上明白:分掉了4个3,一共分掉了12个。我紧接着追问:这两个12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吗?这个12藏着什么意思?请大家动手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說。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明白:竖式里上面的12是被除数,藏着被平均分的总数,下面的12是4×3的积,藏着分掉的数量,两个12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种除法竖式记录了分的过程,当我们在分完后有剩余的话,除法竖式更能清楚地呈现分的过程。但是像加法一样的除法竖式不能反映除法分的过程。所以不能写成像加法那样的竖式。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教材中的数学的信息,加以充分利用,就能让学生学会提问,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掘数学信息,让学生畅所欲问,从而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学会提问题,并逐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需要从低年级逐步培养,长期加强训练,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任月珍 《小学生学会提问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年5月1日

猜你喜欢

圆片竖式学会
圆片接力赛
学会分享
活动为数学学习服务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