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舞基本功训练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2018-03-30李曼曼
李曼曼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中国舞具有悠久的历史,汲取了民族文化的精华,继承了民间舞蹈、武术、杂技、古代壁画以及雕塑中的各种舞蹈造型,同时也发扬了“规范化的舞蹈技艺以及表现手法”。中国舞受到了民族风俗、哲学思想的影响,凝聚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式。
1 民间舞应有的基本功训练
(1)基本能力。民间舞的基本能力指的是基本功,是其他训练的基础。技巧、风格、体态等都是深层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方便演员的表演,使其能更好地表达舞蹈的神韵。
(2)体态韵律。从民族文化上看,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与特征皆不相同,每个民族的舞蹈都具有不同的体态韵律。
(3)技巧技艺。运用技巧在艺术创作上有重要作用。舞者一般会采用高难度的技巧表达其情感高潮,以满足舞蹈表演和审美的要求。
(4)风格韵味。民间舞的风格韵味、体态以及技巧技艺关系到舞蹈的表现力。要明确舞蹈特征,重视民族舞蹈的生态发展。
2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舞蹈基本功基础训练是舞者学习舞蹈的最基本的基础训练。民间舞基本功基础训练汲取了芭蕾、戏曲、武术的训练精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间舞训练体系。基本功基础训练是学生学习民间舞的第一步,是学生欣赏和创造民间舞神韵的起点。
在民间舞的传统训练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腰腿功”,即学生腰部、腿部的柔韧性训练。通过对这些部位的柔韧性训练,能使舞者更好地刻画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为舞者的技术技巧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民间舞舞姿复杂,技术难度高,运动幅度大,舞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关节、韧带、肌肉的柔韧性和身体各部分的机能。
3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在民间舞中的作用分析
3.1 中国舞技术技巧对民间舞的作用
3.1.1 跳跃的作用
中国舞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需根据人体自身的共同运动规律来训练跳跃运动。训练跳跃动作时的地面动作,应该有目的地将跳跃特性与跳跃技术的运动规律及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跳跃过程中的空中动态和跳跃的展现得以完美展示。跳跃技术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民族民间舞。比如山东鼓子秧歌的跳跃技巧的重点在于上窜,只有熟练地掌握中国舞基本功中的跳跃部分训练,才能使鼓子秧歌表演完美地展现出淳朴刚劲的风格。
3.1.2 旋转的作用
舞蹈中的旋转是以人体为轴的一种运动技巧,在舞蹈语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蒙族的盅碗舞给人以动作舒展、自然、流畅的印象,维吾尔族舞蹈中的许多舞蹈动作如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等动作均来自中国舞中基本功训练。
3.1.3 翻腾的作用
在中国舞的技巧中,翻身具有民族性的特殊技巧,以腰为轴的翻转自始至终贯穿于上身拧倾仰俯以及旁提的动作形态,完美地融合中国古典文化及民族审美特征。比如苗族、侗族等民族,很多翻身和跨腿翻腾的技巧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形成的。在第八届桃李杯的舞蹈比赛中,《爬坡上坎》作为民间舞一等奖的舞蹈作品,通过翻身展现了选手肩部的柔韧性,呈现给观众的是后过肩的翻身旋转技巧,使观众感受到舞蹈的技巧魅力。很多中国民族民间舞,都吸收了武术、戏曲及杂技等精髓,如飞脚、蹦子、旋子等动作均有中国舞及民族舞的共性。中国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技术技巧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要想完成各个民族特有的技巧,需熟练运用中国舞技术技巧。
3.2 中国舞身韵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也要兼具其特有的艺术规范、审美特征等,其特殊表现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韵。身韵作为中国舞的艺术灵魂,也是重要的艺术元素。
3.2.1 形于其中,规范掌握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大环境下,对形态的要求不尽相同。拿藏族舞蹈来说,其基本的形体状态为坐胯、弓腰及曲背等,均需训练才能完成动作;朝鲜族舞蹈则以含、垂、稳、柔为主,其动律、形态特征都基于中国舞基本功;傣族舞蹈三道弯特征也需要训练身形弹性。
3.2.2 神于其中,仔细观察
各民族不同的技术技巧赋予本族的舞蹈不同的生命力,其意境与神态也各不相同,而中国舞的神韵对民族舞的训练起着基础性作用。比如藏族舞蹈体现了藏族人民热情淳朴、善良好客的性格特点,与地域及民族特色的关系密不可分。藏舞的神态表达应该是沉稳、坚毅或是轻巧欢乐的,而东北秧歌的表现则伴有限、俏、幽、稳、关等韵律特点。民间舞形态千变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3.2.3 劲于其中,画龙点睛
因为各种中国舞舞蹈的节奏不同,舞者表现出的力度、情绪、规律等都不相同。而对于民间舞来说,需要舞者在创编舞蹈及表现舞蹈时有自己对舞蹈的领会和表现。比如维族的三步一踢,其节奏就是中国舞中附点的转化。在民间舞舞者的表演过程中,“劲”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可以使舞者的表演水平有质的飞跃。
3.2.4 律于其中,瞬息万变
“律”具体有两层意义,分别为其自身的律动性和应遵循的规律。中国舞特别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民间舞如壮族、侗族及苗族等舞蹈动作经常运用中国舞中“不顺则顺”的反律。此外,藏族舞蹈中的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和蒙古族舞蹈中表现出的逢冲先靠、逢开必合等舞蹈技巧,均来源于“律”。
[1]孙光言.中国舞考级制——中国舞教育的新事[J].舞蹈,1997(5):51-52.
[2]侯珏.中国舞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3(4):116-117.
[3]郭阳.论我国中国舞的文化与传承[J].经营管理者,2013(19):344.
[4]李丽宏.戏曲元素在中国舞编创中的运用[J].戏曲艺术,2012(2):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