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3-30陈展宇武志海张美善张治安蔚荣海
陈展宇,武志海,张美善,张治安,蔚荣海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将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1]。教学团队是指根据专业(学科)的需要,以教研室、研究室或实验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老中青搭配、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2-3]。植物生理学是农业院校生物专业和植物生产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决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4]。近年来,多所农业院校对植物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相关团队建设进行论述,不同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各具特色。如何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成为农业院校关注的重点。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以植物生理学教学为基础,耦合科研,以科研辅助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对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其他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1 建立植物生理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和调节机理的一门学科,讲授植物生理过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各生理过程的影响和调节作用的基础知识,同时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践。扩大招生以来,许多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课程组面临授课人数多、层次种类复杂的困难。植物生理教学团队的建立,第一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高校历来是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基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一成不变的课程教学,也不利于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接受新知识,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实现教师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组建教学团队,能以老带新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和共同提高。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系统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教学团队为多层次、多种类植物生理学授课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为学校各专业培养提供优质服务,为系统推动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学团队承担着博士、硕士和本科三个层次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工作,每年承担着全校6个学院16个专业本科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根据本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植物生理学分为2个不同教学模块,农业生产类专业教学时数72学时,生物类专业教学时数56学时。植物生理学课程组经多年的努力,2004年将该门课程建设为吉林省精品课,在此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了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2013年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在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材更新、教师发展、网络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2 植物生理教学团队的建设
2.1 加强团队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坚强后盾。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共有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各3名;博士生导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学团队职称高,年富力强,高级职称占教师人数的66.7%,教授都在一线授课和指导本科生实验;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团队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业务素质好,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科研、教学。
在团队队伍建设过程中,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速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朝阳工程。近年来高校新进的青年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教授对象是接受新知识较快的大学生,团队将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专长与教学特点,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展示和竞赛的机会。让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各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成为各理科课程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
2.2 重视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手段
扩大招生后,学生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式、引导式、参与式为主,理论课上加强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对植物生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采用参与式教学,教师通过组织、设计一定的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植物生理学教学内容中讲解农业生产环节中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了解国内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差距,激发学生对农业的热爱。
将科研机制引入实验课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期测定生理指标,最后撰写研究论文,写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学时中的数量和比重,确保每名学生均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理论教学做到五个统一,即教材统一、大纲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试题统一、阅卷和评分统一。完善学生成绩评价考核,加大实验考核的权重。实验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结果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实验成绩的评判将平时成绩与实验报告成绩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考核评价方式的改进,学生实验技能有很大的提高。
2.3 重视教材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并有多年编写教材的经验。传统植物生理学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本团队多次组织对植物生理学教材进行编写及修订工作,在继承和发扬国内外传统教材基本内容和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植物生理学研究发展趋势,把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融合到教材的相关章节,注意将实验方法与理论内容有机结合。团队2007年编写了“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此外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编写了《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等系列教材;2009年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被评为2010年“吉林农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并于2011年获“吉林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为了配合课程教学改革,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内容,编写《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建设成果。
2.4 教学科研结合,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与科研是目前高校追求的两项重大指标,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教学团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按照“科研型的教学和教学型的科研”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近年来,团队成员获校优秀教学质量奖2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吉林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1项;在《Plant Physiology》等发表SCI论文10余篇,在《作物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8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3项。团队注重科研、教学互动,用教学促科研,用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互动和转化,形成科研与教学一体化的团队。团队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教案,有效增补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同时,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2.5 加强“互联网+”,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是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课程特点,建设了植物生理学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制作了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和网络课件,完成了全校植物生理学试题库建设,电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试大纲、多媒体课件等上网公布;本团队网站建立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实行在线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同时也创建了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和下载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络内容定期更新,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近三年,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技能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许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毕业生以扎实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好评。“植物生理学”是农学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考生都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考研率明显提高;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扎实,实验技能强,受到了导师的赞誉。
3 结语
受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和相关政策的导向影响,高校教学团队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是今后团队建设关注的重点;扩大招生后本科和硕士生人数剧增,师生比不合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师教学任务更加繁重,均严重影响教学改革和团队建设。因此,需继续加强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的英语水平,探讨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新模式,鼓励教师开展示范性教学、在线课堂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改革。
[1]杨海莲,刘国琴.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教学团队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2(2):49-51.
[2]周峰,华春,陈全战,等.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8-69,73.
[3]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4]樊金娟,朱延姝,崔震海,等.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0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