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研究
2018-03-30何建波胡是平
燕 萍,何建波,胡是平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1 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
1.1 装置艺术的出现及变迁
装置艺术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新兴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对它的概念和流派进行准确定义,一是由于其历史发展相较于其他艺术类别太过短暂,没有形成一整套符合自身特点的理论基础;二是因为装置艺术中所应用的材料、表现形式繁多,种类五花八门,既有现阶段十分流行的新媒体艺术装置,也有偏向于传统的物体装置。
1.2 装置艺术的功能属性
装置艺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简单来说,装置艺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装置所需要的“物体”,二是其所需要的一个环境或者说是地点位置,三是制作装置物品的艺术家。任何艺术品的诞生都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而装置艺术的出现更能反映出现代艺术的需求——与参与者的互动。
2 当代装置艺术与公共空间的联系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公认的最早被发现留有公共艺术遗迹的年代,以古希腊帕提农神庙为代表的宗教色彩浓厚的建筑成为最初的为人们提供祭祀和仪式的公共空间。除此以外还有埃比道拉斯剧场、太阳神庙、罗马角斗场等公共建筑,其作用是为了让民众参与到宗教和日常活动中来。
曾经写过《公共艺术:理论、实践与民粹主义》的谢尔·奈特说过,“艺术的公共性在于其与观众的交流与质量……在最公开的地方,艺术提供了社区参与的机会,但不能要求参与者从中得出特定的结论。”公共艺术向世人展现了社会思想,同时也为公众的思考留下了空间。公共艺术包括我们所熟知的视听艺术,如电影、舞曲、戏剧、演唱、表演、博物馆艺术、环境景观艺术,甚至还包括大地艺术、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等,它们在公共空间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尼施·卡普尔的《云门》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公共艺术作品,芝加哥人将其亲切地称为“豆子”,因为其造型看起来很像一颗脱落于豆荚的豆子。《云门》所呈现出来的犹如镜子般的效果是因其采用的材料是不锈钢,这个无缝不锈钢雕塑长20米,宽13米,高10米,重达110吨,表面非常光滑,看不到一丝焊接缝隙。云门底座被设计成向上拱起的凸型,看起来非常像充满未来元素的拱门。在不同的角度,云门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
卡普尔在作品中恰当地处理了材料、空间和色彩的关系,他的艺术创造形式都是为了通过材料的物质性来表达一种哲学思考。所以,他创造的不是传统视觉艺术作品中超出图画自身的空间,而是参观者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卡普尔曾经说过:“我的兴趣不在于雕塑的形式,我希望它们超越材料的指向以外,与信仰、情感、体验相关。”为了增加空间与情绪之间的张力,他偏好创作大尺度的作品。在卡普尔的所有作品中,参观者都可以体验到空间的尺度与距离感。
3 国外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
美国艺术家Sean yoro的系列作品《A’o‘Ana》手绘肖像作品中,运用了时间的概念。一方面,他的系列绘画作品是画在寒冷的冰块表面的,冰块刚从附近的冰川上掉下来,不久之后就会因太阳的照射而融化;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主题都围绕着人体的躯干,有很强的影射意味。《A’o‘Ana》系列作品中,yoro采用了亚克力板材质,并用油彩画出一只伸直的像是被冰块冻坏的残肢,指向周围漂流在海面上的破裂冰块,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参观者从yoro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对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
英国公共艺术家Bruce Munro和5位助手用了3天的时间完成了一项位于英格兰康沃尔伊甸园项目的灯光原野装置,整个装置由11个外部投影机组成,放置在游客中心草坪上方。景观由6000个丙烯酸管子设计而成并覆盖在玻璃球上。每个玻璃球内含有光钎,每当夕阳西下,装置就会瞬间绽放成星光四射的花的海洋。参观者身临其中,能强烈地感受到艺术家所营造的美轮美奂的场景。
装置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国家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比如美国制定了专门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国家艺术基金会”,使公共艺术的发展有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的影响。
4 国内装置艺术的发展
4.1 国内著名的装置艺术作品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涌现了大量装置艺术作品。著名表演艺术导演蔡国强在中东举办了一场名为“海市蜃楼”的艺术展,在艺术界引起了极大轰动。这场位于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总共展示了17幅委托作品,主题是探索死亡与回归家乡。这些作品由10个不同的爆炸景象组成,爆炸开始像是突然溅起的无数滴的黑色墨汁,在半空中瞬间形成一朵朵浓黑的花状云雾,这一壮阔景象使得博物馆附近开阔的场地上方出现了一幅巨大而又壮丽的画面。蔡国强的艺术是动态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拉近了精英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蔡国强拓展了公共空间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广度,并提炼出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
2010年,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在英国泰勒现代美术馆展出了他的大型装置作品《一亿颗陶瓷瓜子》。该作品由1600多名熟练工耗时两年完成,近一亿粒景德镇烧制的葵花籽展出后造成了极大的反响。这些瓜子远看起来似乎都差不多,但实则每一粒都有独特的纹路,都是独立的个体。参与者可以走入葵花籽世界,体验如此多的个体带来的视觉震撼与精神反思。
4.2 公共空间中装置艺术发展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装置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值得称道的作品。但是回首近30年中国艺术的发展,从艺术自身、媒介、收藏和市场等方面来看,架上绘画一直处于主流地位,装置艺术则滞留于边缘地带。随着绘画表达语言的日渐乏味,装置艺术与其他类型艺术相结合的形式更加成熟,机构、媒体和收藏家都开始认为装置艺术作品开始成为当时艺术的一个新焦点。
装置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核心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新一代艺术家具有鲜明的文化针对性,但多局限于个人的小范围内,日常体验是其创作的出发点,最终结束点也是日常经验。如此一来,装置艺术就会形成一座封闭的堡垒。再者,装置艺术的“不接地气”也是一个问题。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多见于各大艺术博物馆或是经济较为发达、艺术氛围浓厚的地区,其它地区的创作展览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后,因为装置艺术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文化沉淀还不够,普通民众如何欣赏与传统中国画或西洋绘画、雕塑完全不一样的装置艺术困扰着很多艺术创作者。对于创作出的装置艺术作品,创作者们往往会给出模棱两可的解释,这往往让参观者无所适从。因此,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潮艺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 结语
装置艺术因为其大众性、参与性,可以使参观者很好地体验到艺术家所营造的氛围。实用性强、易得的生活物品和工业用品与大众生活联系紧密,使大众产生与之观念相接近的意象,超越了物品形象标签的通俗性和贵族性。
[参考文献]
[1]萧元.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呈现方式[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3):126-138.
[2]刘登峰.装置艺术:现代艺术观念的逼近[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1):177-178.
[3]曹立洁.论综合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5):121-123.
[4]徐竞伟.一枚后现代的葵花籽——艾未未《葵花籽》美学分析[J].社科纵横,2013(6):161-162.
[5]王英杰.浅析城市“互动”景观装置的当下与未来[J].美与时代,2013(1):69.
[6]应星蕾.数字化时代的那些事——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数字化世界[J].包装世界,2012(5):84-85.
[7]孙胜银.契合与兼容——解读装置艺术的“不确定性”与“暗示性”[J].艺术百家,2010(3):216-219.
[8]高阳.装置艺术的介入对当代设计创作产生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201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