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度模式在跳短绳技能提高中的运用
2018-03-30栗屾屾
白 钢,栗屾屾
一、学习进度模式概念
王廷波、刘艳平在论文《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指出:学习进度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学习目标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程度确定学习进度。
二、学习进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经多年实践探索与梳理,目前已形成集体指导补充模式、学习进度模式,学习起点模式、学习顺序模式、课题选择模式五种特有教学模式。基于体育学科品性没有严密知识逻辑体系的特点,教学中适合采用学习进度模式。
三、学习进度模式在跳短绳课程实施的意义
杨大轩论文在《体育运动技能形成阶段性的教法研究》中指出:运动机能的形成,一般有四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而跳绳单元前三阶段统一划为技能学习阶段,自动化阶段就是技能提高阶段。所谓自动化阶段就是完成动作精确优美,好像不用意识的控制一样,达到自动化程度。我们研究的是当学生已经形成动力定型后,通过方法手段快速提高最后达到自动化阶段。
体育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技能和基础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应该针对这种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通过前期个性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基于学科本性,我们认为学习进行模式对于跳绳单元基本技能的形成是最为适合的学习模式。学习进度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受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的限制,关注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速度的差异。由于每个人的学习都处于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适切阶段,全班的整体学习就呈现出进度不同的局面,这便于教师整体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的进度发现学习困难的同学,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是基于个人需要的指导,所以更体现指导的适切性。在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后,对学生进行检测诊断,这是针对学生完成每个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对完成任务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进行发展学习。没有完成的同学继续学习原来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这样,根据到达学习目标学习时间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能够给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避免蜻蜓点水走过程的情况发生,使每位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有不同的任务,形成立体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跳短绳作为一种全身性的锻炼方式属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不受人数、场地、时间、季节、性别、年龄的限制,是一块小空地,一条绳子,一人、两人或多人就可以进行的十分简便的运动。学习跳绳技术,对发展弹跳力和提高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有显著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因此,我校将跳绳作为学校体育课程重点内容,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对跳绳单元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的开发。
四、学习进度模式在跳短绳课堂中的运用
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操练的过程,以往教学内容是按照一定的学习顺序来设计,没有考虑到学习过程中所需练习的时间和周期,没有充足的练习和巩固时间引导每个技能的形成,技能掌握不扎实。因此,跳短绳单元开发在内容的设计上,本着小步子、精细化的原则,依托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合理设计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从一年到六年初步确定了并脚跳(基础)——各种方式的跳绳(开合跳、前后跳、左右跳、十字跳)——正摇编花跳——反摇编花跳——双摇跳——花样跳。
以往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基本上是“一刀切”,即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一个内容,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技能和基础上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基础性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发展性学习的内容设计与规划,这样才能确保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层次的发展。因此我们思考将基础性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性技能学习作为课程设计的两条线索,即每节课既有基础性的知识学习,又有发展的技能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个性发展。
结合我校多年开发“各种方式跳短绳”个性化单元,以二年级学生的“单脚交换跳短绳”单元为例,经过四轮的实施与完善,总结出影响跳绳能力的五个因素分别为动作、节奏、连贯性、摇跳速度、数量。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依据这五个方面及学习顺序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这五个要素对跳绳能力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单元的课时比例,通过前、中、后测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前测可以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基础技能学习阶段采用小组教学法。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能够在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通过组内互帮互助练习与团队展示,一方面可互相促进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增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小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团队展示可以将课堂上的收获及时展现,让学生分享进步的喜悦,同时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发现自身问题,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学情。
中测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在技能提高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诊断,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其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技能提高阶段会出现在学生分组后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解决生成自动化问题,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同质分组练习方法,A组基础动作学习区、B组提高技能区、C组发展技能区,学生依据教师评价不同水平进入相应区域练习,在达成目标后继续升级练习,这样,根据到达学习目标学习时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能够给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使每位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内都有不同的任务,形成立体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后测掌握学生“单脚交替跳短绳”最终学习状况。
[1]陈玉云.行动研究及其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3)
[2]王庭波,刘艳平.个性化教学实践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1(8).
[3]杨大轩.体育运动技能形成阶段性的教法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赵鑫.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东北师大附小为个案[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王国珅.东北师大附小体育校本课程中跳绳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