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女童的基础教育问题研究
——以广西桂林龙胜县为例
2018-03-30康雅倩
康雅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农村留守女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她们被称为“留守的花蕾”,是祖国的明天,保护她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解决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本次调研地点选取广西桂林龙胜县,通过访谈采访的方式了解基本情况。
一、农村留守女童基础教育的问题
当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许多未成年子女留守家中。正如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洪天慧所说,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人数众多,分布面广,面临着安全、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全等诸多问题。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既涉及这些儿童的权益保护,更是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的大事”。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而女童指这个群体中的女性儿童。教育是国家大计,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更需要受到重视,特别是留守女童在身心方面有别于男童,因此关注留守女童的基础教育问题,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留守女童自身心理成长出现偏差,少数出现心理障碍
留守女童大多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在情感、品德、性格方面处在塑造期,尚未成熟。她们长期与父母分离,感受不到母爱和父爱,难免会觉得内心孤独,缺乏亲情,出现心理障碍。在走访桂林市龙胜县时发现,留守女童有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等特征。如龙胜镇二小学生谭某随奶奶住在一起,性格古怪,只听得表扬听不进批评,经不住挫折和困难;另一名学生赵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伯父和祖父照看,在家、校有偷窃行为,表里不一,屡教不改。班主任与其监护人联系,监护人存在着护短的现象。
(二)监护人素质偏低,只注重物质需求,忽视精神需求
由于法律监护人外出打工,祖辈成为实际监护人,这可能会对留守女童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祖父、祖母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像父亲母亲一样指导孩子学习,并且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连父母都无法理解孩子学习的内容,祖父、祖母更加无法为女童提供帮助。其次,祖父、祖母的生活习惯、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大多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较为保守,并且可能会有溺爱倾向,家庭道德教育缺失,也不利于女童的健康成长。有些父母不注重女童的精神需求,一味认为在物质方面满足其需求就可以了,但其实心理方面的需求才是根本,内心充实了,行为才能健康。
(三)学校教职工老龄化严重,办学设施、教学器材不足
首先,在职的教师大部分近老龄,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潮流。学校整体师资力量比较弱,部分青年到校工作几日就离职,缺乏吃苦耐劳奉献的精神。其次,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对设备器材等投入不足,其办学设施简陋、器材不足,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龙胜的若干小学和中学,并不是每个班都配有多媒体,试验设备等也不足,导致龙胜县的学生和其他市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差距。
(四)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救助有待加强
政府对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的教育资金缺口很大。龙胜民族自治县是一个贫困县,很多方面都缺乏资金,在教育方面更是极度缺乏,所以留守女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例如,龙胜县目前在校的女童班和女子班均没有固定资金来源,都是靠一些社会人士或公司不定时、不定量的捐款。资金稳定性无法保证长期有效支持女童班教育的进行,阻碍了女童班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于女童的一系列基础教育活动都没有办法进行。此外救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资助单位、学校等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共同的制约机制,部分学校对很多辅助留守女童的项目如春蕾计划认识不足,别人在救助,他却该免的学杂费不免,把生活费、校服费等统统列入运作范畴,同时与资助单位沟通不到位,不能按妇联要求及时向资助单位通报被资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资助单位因不了解情况而失去热情,影响救助活动的进行。
(五)对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意识缺失
对于女童来说,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就是性安全意识教育。“留守女童本身的自我性防范意识不强和防范能力不足,监护人对他们的保护至关重要。”“与父母分离造成监护缺失、不到位,而代理监护人往往对女孩的性安全防范和保护缺乏认识,不注意对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保护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2]无论对于家庭、学校、政府来说,都需要加强对女童的性安全教育。在边远的贫困农村地区,日常教育已经欠缺乏,性安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类似性侵留守女童事件频频发生,许多的留守女童身心受到了沉痛的伤害。这类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教女童认识到性侵的危害和如何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在走访中,我们询问一些女童是否了解艾滋病,是否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否知道在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许多女童对此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如果受到侵犯应该告诉家长来保护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家庭、学校、社会等都较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意识。
二、农村留守女童基础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基础教育就像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留守女童的基础教育做不好就会影响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整个人生的走向。
(一)留守女童自身要学会自立自爱,坚强自信
留守女童自身应自立自强,维护自身学习的权益。首先,在家中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要多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了解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维护自身权益。其次,在学校要努力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对待老师要有礼貌,父母不在家中,老师是很好的倾诉对象,有烦恼也可以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最后,要多参加课外活动,多与他人友好交往,排遣孤独感。
(二)家长要注重全面教育,尽力陪伴
首先,家长要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学校是孩子除了家之外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他们主要的行为场所和情感宣泄地,因此要时刻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孩子平时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主动将自己的外出打工的情况、必要的信息留给班主任,做到家校互通,以帮助女童更好地成长。要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到男女平等。有些较落后的地区还对女孩存在偏见,认为在家里男孩才理所应当受重视。这对女孩是不公平的,也是错误的。父母离家,有些家庭都是把男孩带在身边照顾,而女孩就留在家中。家长们应平等对待家中的每个孩子,歧视女孩会给其造成心理阴影。女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的每个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剥夺留守女童的受教育权利是违法行为,同时也不利于留守女童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定期开展留守女童安全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首先,可以开设一些专门课程,培养留守女童的安全意识、道德素养、心理品质等,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根据民族的特色发挥传统优势,培养留守女童的兴趣,培养她们的爱好,丰富日常生活。龙胜县女童班解决了女童入学问题,改变了山里人“送女读书,不如在家养猪”的世俗观念。其次,外界再多的关爱也难以弥补缺失的父母之爱。学校应成为留守女童与家长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定期开通亲情热线,让孩子们将心中的思念传达给父母。女孩大多比男孩早熟,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显得尤为特殊。学校应承担起帮助留守女童的重要责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引导留守女童追求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目前的人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引导她们用学习装点生活,用知识改变命运”。[4]
(四)政府要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
首先,为农村留守女童的安全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障的法律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这些法律落实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为留守女童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但在司法实践中反映出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留守女童自身的特殊状况实施保护的专门条款基本处于空白,导致很多与农村留守女童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难以解决。[5]因此,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还要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在强化与细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乡规民约的方式建立对农村女童监护人监督制度的建立,填补留守女童监护缺位。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留守女童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她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权利,让侵犯留守女童的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其次,政府应不断改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吸引高校毕业生下乡支教,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要真正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女童的基础教育问题,需要从家庭开始。父母要尽到应尽的责任,要多些关怀与指引,让孩子在温暖与关爱中健康成长,少走弯路;同时要完善学校教育,加强管理,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社会各方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为这些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的生活回归正常。这是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也是国家与社会应尽的职责。
[1]段成荣,杨舸.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状况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8(6).
[2]谢凤华,白潇.论对农村留守女童危害的防范[J].前沿,2013(22).
[3]詹勇.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N].人民日报,2014-05-05(004).
[4]姜超.论构建农村留守女童有效预防性侵害的切近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5]杜娟.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现状及其解决路径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