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资本海外体育并购的现状、风险与管控*

2018-03-30滕忠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俱乐部资本

滕忠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并购海外体育产业,BAT、万达、苏宁等知名企业大手笔购买海外体育俱乐部,意甲著名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AC米兰分别被中国资本控股,IDG、红杉资本、深创投、创新工场、达晨创投等创投机构也看好这一领域,纷纷布局国外体育产业。然而,由于政经环境、组织文化、税收法律、会计和财务等方面的差异,中国资本海外体育并购始终无法回避巨大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报告表明,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因此,需要深入分析中国资本海外体育并购的风险和管控问题,为中国资本更好地走出去提供更多的理性支持。

一、中国体育资本海外并购的时代背景

(一)国外经济增长乏力

当下美国已初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显露出复苏的前景,但欧洲经济却陷入了长时间的衰退,高失业率低通胀率并存,经济基本面呈现恶性循环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的一些体育赛事运营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作为欧洲足球五大联赛之一的意甲联赛,最近10年除尤文图斯俱乐部外大多风光不再,很多俱乐部面临巨额债务负担或商业收入少的窘境,大牌球星流失严重,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号召力微弱,赞助商的支持力度也大幅下降,商业收入锐减。如在国内具有众多球迷的国际米兰俱乐部,由于意大利经济衰退,俱乐部前大股东莫拉蒂家族生意大受影响,无法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俱乐部债台高筑,被迫向国际市场寻求资金支持,出售俱乐部股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海外俱乐部经营困难,对资金有需求,是中国资本海外体育并购的国际背景。

(二)国内体育赛事消费偏低

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整体上中国的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滞后,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旧巨大。由于缺乏成熟的体育赛事,导致体育相关消费需求未被激活。从消费结构来看,观看体育竞技的消费支出偏低。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的数据表明,在居民的体育消费构成中,主体是购买体育用品的费用,大约占了总支出的3/4强,而观看体育竞技的消费支出(门票等)只占4%,体育消费结构明显不合理。

体育产业是健康产业,较其他产业具有“滞后性”特征,观看体育竞技的消费支出具有门槛效应。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期,体育消费增长并不显著;而当国民经济发展跃过人均GDP 5000美元左右时[1],体育消费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126美元,已经越过这个门槛。体育消费结构巨大的差距意味着中国体育赛事消费市场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政府积极推动

近年来,国家加大体育产业的体制机制变革力度,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和法制化程度不断完善,规模化和资本化不断提高,尤其是国家相关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要达到1.5万亿元;《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提出全力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这些都为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政策机遇,有助于加速推动行业发展。

(四)企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驱动

中国经济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告别了资本短缺的时代,大量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增长点,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也需要寻求新的平台和支撑点。中国资本的海外并购的目的显然不局限于简单地买下一个俱乐部,而是看重俱乐部背后聚集的各种稀缺资源,这有助于并购企业在其他业务上取得成功。中国资本的海外并购能够撬动更多的资本、更多的用户、更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更大范畴内的体育产业。苏宁、万达、恒大等大型公司对国外体育俱乐部的巨资投入,有助于其拉长产业链,实现线上和线下资源整合,俱乐部所拥有的大量忠实球迷和市场号召力巨大的体育明星所能撬动的粉丝力量不可小觑,成为更大地发展商业的好机会,是开拓国际市场的绝佳广告宣传模式。由于欧洲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和联赛的开发方式都走在全球前沿,中国资本在管理经营国外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也熟悉了国际体育产业的管理模式、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先进体系和理念、国际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而有助于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发展。如苏宁并购国际米兰队,有助于苏宁足球俱乐部了解、学习、引进意甲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市场运营能力,有助于利用国米俱乐部数量庞大的球迷进行自身的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2]。

二、中国体育资本海外并购的现状

(一)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目前中国体育资本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欧美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相对完善的体育企业运行体系和管理制度,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号召力和影响力。并购不仅可以完善国内企业产业链条,还可以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3]。

(二)发展迅猛

近年来,中国资本海外并购呈现井喷态势,希望通过海外并购为自身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和契机,进而布局国内体育市场,抢占先机。国外体育赛事产业发展较为成熟,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已经形成成熟的赛事模式,并且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大量的球迷群体。从涉足的产业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足球产业,球迷众多,“吸金”能力强,中国以其作为体育产业改革的切入点正在推进。

(三)民营企业主导

与一般的海外并购不同的是,中国体育资本海外并购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如万达集团、苏宁集团、华人文化等。民营企业具有更加灵活的决策管理体制,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政策和体育市场发展有着更为敏锐的把握。同时,通过海外体育并购也能完善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布局,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资源支持。

三、中国体育资本海外并购的问题与风险

(一)投资周期长,后期运营成本高

从目前中国资本已经收购的海外俱乐部案例来看,大部分海外并购的投资在短期内难以收回,如苏宁并购国际米兰俱乐部,已经大笔投入,但投资的回报周期长,短期内很难看到收回的可能性。而且并非所有标的都适合中国资本进入,如复兴投资狼队,本来预期其重返英超,但由于赛事和球队发展存在很多人为控制不了的因素,能否重返英超的风险很难评估。中国资本的海外并购更多的是资金注入,风险较高且回报收益并不很高。并购后的经营管理、市场开发需要一个培育期,投资存在难变现、回报周期长等问题。虽然很多投资的目标是追求附加价值和长远利益,但大部分营收都支付给足球明星、教练等,对企业现金流要求较高,很可能面临并购的长期价值还没有显现而国内经营危机重重、政策发生转向等困境。

(二)跨国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相比于单纯的前期资本投入,并购后如何有效运作利用资源,从而带动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海外并购遇到的更大的挑战。不同企业的基因不一样,运营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海外体育企业的文化、运营方式、理念与中国有很大差异,中外方要在运营思路、发展战略上达成一致、协调一致难度很大,因此,如何根据投资对象的具体特征,采取较为合适的运营方式协调多方利益和诉求是并购后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中国资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俱乐部的控股权,是这些国家的经济陷入低迷或者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应的,这些国家俱乐部的门票收入、广告收入和转播权收入短期内很难有起色,即便是并购国外知名足球俱乐部,也很难通过短期的资本输入打出漂亮的翻身仗。因为每个运营主体所面对的潜在客户数量在短期内是相对固定的,决定其所能获得的商业收入流也有限。而且体育赛事的运行成本较高,成绩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而其盈利能力又较多地取决于俱乐部在赛场上的表现。

再次,文化差异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经营风险。不同国家之间制度环境差异强化了国别间的文化距离,文化不兼容是造成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困难的重要方面。从已经走出去的中国资本海外并购来看,因为文化的差异和缺乏有效的沟通,其并购行为往往难以得到东道国政府、俱乐部管理层、球迷、媒体的信任和理解,形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有风险[4]。

(三)经验欠缺带来的风险

首先,由于体育产业涉及复杂的产业链,以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除一般的商业合同外,还涉及一些具体产业的特色合同,如赛事转播合同、体育赞助合同、球员广告合同、赛事体育用品冠名权等,中外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认真的研究和考量合同,否则将会给并购的后续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风险。中国企业初出国门,中外观念、人才和运营体制差异带来的管理经验欠缺,对中国资本的管理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很多企业缺乏跨国文化管理的专业知识。因为中外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的差异,需要逐渐累积管理经验。比如足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中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例如,球场草皮的护理、球队的训练、梯队的培养、老队员的任用和新队员的培养等问题。各家俱乐部都有自己的特殊历史和情境,是需要长期磨合、慢慢认识、逐渐了解的,并不是单纯靠花钱买球星、请名教头就能解决的。

最后,中外体育运营规则的差异,可能也会导致并购计划中的某些目标难以实现。国外经验反哺国内,是收购海外资产的意义之一。然而,一些中国资本在收购国外俱乐部后希望引进中国球员在他们收购的海外俱乐部效力,但是目前中国国内足球市场球员身价和工资不断攀升,因此只能引进年轻的、还处在成长期的中国球员前去锻炼,但是俱乐部主教练是否认可这些球员的实力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欧洲足球俱乐部,教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即便是俱乐部老板也不能干涉。显然,很多中国资本对于海外的体育行业运行规则仍然不甚了解,需要进行长期的了解、探索和学习。

四、中国体育资本海外并购的策略与建议

对中国资本来说,应积极解决跨国并购管理中的技术性问题。首先,在跨国并购走出国门前,应未雨绸缪,积极培养和聘用有国外工作经验、熟悉国内外法律体系、了解国内外资本市场规则、行业发展规则的跨国并购专门人才;其次,在跨国并购初期,应认真研究并购前评估问题,既要积极接受国际中介机构的帮助,自己也要审慎研究,避免头脑冲动导致盲目投资;第三,应高度重视跨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和潜在的风险,要正视国际市场规则、国外文化、法律环境等因素对跨国并购整合带来的巨大风险。要尊重国际通用规则,赢取国外同行认可;第四,跨国并购过程中要加强和球迷、俱乐部人员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中国资本作为一个外来者,如果不处理好和球迷的关系必然受到当地球迷的排斥;第五,要了解国外的体育行业运行规则,围绕俱乐部的赛事和球员训练营等上游资源,打通国外和国内体育资源并进行深度运营和运作,延伸公司在体育传媒、体育经纪、体育培训、衍生品开发以及体育互联网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布局,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完善。

对政府来说,首先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大力发展国内赛事,中超联赛、CBA联赛等已初具影响力,形成可观的产业规模,但还停留于模仿探索阶段,目前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政府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形成海外并购和国内品牌互动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借助政策的东风,大力培育国内优质体育赛事资源,力求创新,塑造市场品牌,提升相关产业的影响力。最后,要给予一定的支持。相比较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海外体育并购方面所获得的支持远远不足。在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然而,以海外俱乐部为主要并购标的的相关并购得到的支持非常少见,同时也容易被扣上各种帽子,例如,苏宁并购国米的事件中,央视新闻1+1节目就认为国米有洗钱的嫌疑,苏宁云商随即对此进行了澄清。这说明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仍然恶劣,更谈不上什么支持。海外并购涉及到的外汇管理制度也经常波动,给企业的并购带来风险。

对社会公众和媒体来说,要理性看待中国资本的海外并购,不能因为一时的失利和困难就全盘否认其长期价值,不能因为显性的亏损和成绩不佳就无视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给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潜在影响。

[1]任波,戴俊,徐磊.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借鉴与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

[2]袁建国,布特,高宇飞等.建设体育强国的体育产业指标体系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3).

[3]秦立凯.中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的特征、动因及影响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4).

[4]王永綦.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识别与评估[J].重庆社会科学,2015(12).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俱乐部资本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第一资本观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VR 资本之路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