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时代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03-30胥春兰
胥春兰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课件教学”模式已远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的环境下,外语教师不能仅依靠单一的课件来吸引并保持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目前大多数的外语课堂已成为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学生被动记录课件内容或单一观看课件的场所。教学硬件虽得以改善,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微课应时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广大外语教师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机遇与自我教学业务能力提升的挑战。
1 微课的概念
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1]。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最先将微课运用于学生在线学习。他指出微课基于构建主义思想,采用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的形式,以音频或视频为展示工具,通常是描述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概念[2]。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研究员在我国首次提出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3]。
2 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教学都面临着课时被大幅度压缩,而教学任务及要求增加的现状。外语教师一般很难在缩减的课时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综合运用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形式单一。很多教师一堂课往往是由“导入”开始,然后是教材讲解和语言知识或结构的练习,最后是布置作业。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语言操练基本上以PPP模式为主,即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和Production(输出)[4]。学生大多数只是接受语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并未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仅局限于课堂内,课前与课后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外语学习。多数学校也未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如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等。多数外语课堂教学耗时费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要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必须改革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
3 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机遇
1) 促进外语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微课若要有效地实施,外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通过网络、计算机等快速、有效地获取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且能够运用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处理、整合并创造性地将这些资源运用于微课作品的制作上。一部优秀的微课作品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要进行题材的选取,资料的收集、整理,语言知识内容的提炼,以及相关课件的制作及视频的录制等。在制作微课视频和借鉴网络上其他教师的优秀微课教学视频时,外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能力都将得以提升。教学资料的收集整合、课件制作及视频录制等一系列的工作单靠某一位教师是难以完成的,需要整个教学团队的分工协作甚至信息技术人员的协助。相同主题的微课,网络平台上可能有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这要求教师认真地筛选、借鉴、运用并制作出适应本校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的微课视频。整个微课制作过程中,外语教师需要和本专业的教师甚至跨专业的教师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微课制作的过程也是外语教师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
2) 改善外语课堂教学质量。微课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学内容可以更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有利于学习者接受,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强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单向的知识讲解、传授过程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完成,这节约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有充裕的课堂时间进行师生或生生互动,帮助学生评估和检测语言知识的内化程度。外语课堂真正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场所,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提出课前微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解答或师生、生生讨论交流找出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便于今后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提高,更加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教师的角色由之前掌握课堂的绝对话语权和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及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和测评者。
3) 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优质教学资源大多集中在少数名校,让多数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微课的出现打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甚至国内与国外在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参考国内外各高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来创建适合本校学生的网络教学课程,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加强校际联盟以及国内外合作。近几年,微课大赛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每一部优秀的微课作品都体现了相关领域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外语教师可以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 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
1) 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微课教学没有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相反大幅度地提高了外语教师的工作强度。教师要想熟练地运用视频公开课、微课等为翻转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就必须学会运用一些提供技术支撑的平台、软件工具,比如课程管理系统、课件制作工具、插件工具、屏幕录放软件以及内容展示工具等。外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努力克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教师需要对通过网络获取来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核实、筛选、组织、整理后制作成适合本校学生的微课视频。
2) 对微课的分类及系统化。国内微课在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得到快速的传播和发展,各个层次的微课大赛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学外语教学微课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微课数量庞杂,标准不一,良莠不齐。真正旨在提高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的微课较少,大部分的微课缺乏系统性,不能直接应用于学生的外语学习。这要求外语教师分工合作,将现有的微课作品分类及系统化,如按话题分类或语法知识点进行分类,从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特色出发,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的外语教学微课资源库,方便师生在今后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中参考使用。
3) 学生微课学习效果的测评。微课教学的目的旨在让学生在课前掌握指定的语言知识内容,在课外完成单向的知识接受过程,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课前的学习没有教师的监督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测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微课内容,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利用统一的测评方案来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需要外语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创建与微课内容相匹配的在线测评系统,确保学生课前微课学习的有效性,并能保持学生参与微课学习的积极性。
5 应对挑战的策略
1) 提高外语教师业务能力。制作一堂成功的微课,外语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从微课内容的选材、教学活动的安排、课堂语言的组织到微课视频的录制及后期的视频编辑和优化,教师需精心设计好每一步骤,才能确保一堂微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需要外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网络课堂参加各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观摩一些名师课堂等,打好专业知识基础,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平时多关注、了解语言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外语教师还需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的国际、国内教学方法及改革动态,采用新颖的方式来设计外语教学的微课堂,使外语教学能顺应网络时代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要求。
2) 组建外语微课教学团队。外语教师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实施微课,微课的制作涉及的工作繁多,有的甚至超出其专业领域,比如信息技术知识等。因此,组建专门的微课教学团队必不可少。首先遴选出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并适当吸纳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做到专业技能互补。教学团队里的教师在职称、教龄、学历背景等方面要合理分配,便于团队成员教学能力的增长和教学团队多元化发展。职称高、教龄长的教师可帮带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老教师也能从青年教师那学到最新的教学技能,如信息化媒体的使用。其次,教学团队里的教师需分工明确。围绕每节微课制作的步骤,每位教师担负起自己的职责,通力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再次,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组织一些“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学科研活动,让教学团队成员有机会接触、了解最新的微课动态和发展,提高教师的微课教学能力。
3) 组织外语教师定期参加信息化技能培训。微课的制作,除了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案的设计等,还会涉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包括微课视频的拍摄、录制,字体图片的显示及后期视频的剪切及优化。而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不足已成为外语教师进行微课教学的瓶颈。如何提升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是定期组织外语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前可对外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并整理、分类出目前外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迫切想掌握哪些信息技术技能。然后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能培训。同时,可介绍多种微课录制的方法即单机直录(用摄像机、手机等)或采用一些录屏软件等,确保所有教师能制作微课,避免一些教师因技术原因而不愿尝试微课教学。
6 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如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本校学生需要广大外语教师的努力付出与通力合作。实施好微课教学,外语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