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微党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2018-07-11耿武奎彭鸿婷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微党课党课学生党员

耿武奎 彭鸿婷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 510440)

0 引言

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担负着吸引优秀青年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党课是党员接受先进性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党课”是对传统党课教育的有效创新,是从党员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其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意识的培养、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1 转变传统思想,创新教学理念

思想是前提,理念是先导。为实现提高“微党课”教学实效性的目标,就需要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念。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别,形成合理有效的党课教育工作理念。

1.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党课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倾向于系统知识的讲授与灌输,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微党课”教学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学生在党课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将党课知识活学活用,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志的效果。二者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党课教学与“微党课”教学的区别

1.2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微党课”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参与的意识、对话沟通的意愿,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师生沟通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双向互动、共同探讨,以此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思想碰撞与理论共鸣,培养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优化自我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微党课”教学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注重学生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的解决。在具体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现实需要,结合学生面临的困境,强化学生理论思维的形成,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增强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帮助大学生解决价值塑造和人生态度的新问题,使学生党员在政治上坚定信仰,思想上不忘初心,行动上砥砺前行。

2 牢记基础知识,创新教育内容

2.1 强调“微党课”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身处各种思潮交互影响的新时期,身处心理发展与思想逐渐成熟的关键期,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形成,多元化的价值选择直接冲击学生的心理防线,严重的会促使学生迷失自我,甚至做出偏激行为。另外,大学生群体本身也具有生源结构复杂、个性鲜明特点。因此, “微党课”的教育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朋友圈和学习圈,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充分掌握他们的疑惑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造成问题的根源,从而确定“微党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微党课”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微党课”的实效性。

2.2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提升高校“微党课”实效性的前提就是要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党课的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体系为纲,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理论内涵与精神实质,不拘泥于教材本身,杜绝空话与套话等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形式主义,以优秀的革命传统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实效性指的是特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所具有的相应特性,且这种特性又是实践活动及其结果与相应价值主体构成的价值关系,即对相应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1]。“微党课”不仅为大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而且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知识是“微党课”教学的优势又是劣势,理论固然非常重要,但纯理论知识会使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党课的教学内容需适当地融入时政性内容与热点话题,体现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微党课”的施教主体须紧跟国内、国际的时政前沿,将经济发展、改革进程中最具代表及影响力的内容融入课程,培养学生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的能力,增强党课的广度和深度。施教者通过先进人物和反面典型的对比,通过情景教学、现场模拟、故事讲述等方式增强党课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对党史、党建的深刻理解,实现从枯燥、被动、灌输式的说教到趣味、自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切实增强党课教育的实效性。

3 探索教学方式,创新教育过程

3.1 构建教学体系,强化教学基础

对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全面”“四个自信”等一系列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建构,是新时代的要求和主旋律,也是授课者要夯实的教学基础。

1) 梳理知识体系——内容“条理化”。“微党课”应立足于扎实的知识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微党课”聚焦学生的应知应会,注重学习内容的延伸,利用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的形式,积极开展党员知识竞赛“微擂台”,引导学生党员将学习日常化;建立“微本试题库”,运用“集中封闭测试”和“督查随机抽考”双轨模式,实时了解学生对党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创设“掌中微教”,定期列出读本清单,定期查阅学生阅读情况,丰富学生学习的外延,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教学内容[2]。

2) 整合教学信息——语言“艺术化”。“微党课”的授课者须注重语言的力量、话语风格及话语体系的转变。一方面,授课者必须保持对党绝对忠诚,掌握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保证话语的绝对准确,用艺术的语言,多用“接地气”话语阐明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授课者要用适当、得体、大方的肢体语言诠释共产党人的信念。讲授党课的过程中,每句话都应铿锵有力,每个音符都应掷地有声,每个肢体动作都应直击学生心灵,达到增强现场感染力的教学效果。

3.2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微党课”运用现身说法、情境模拟、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以身边榜样、身边英雄的故事感染学生;通过录制不同模块、不同主题的党课,借助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使党课不再拘泥于课堂,实现“智慧党课”。

1) 组建“微讲团”,开发讲授的新资源。优化整合以党员领导干部、学生党支部书记、优秀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老干部为核心的资源,组建“红色巡讲团”,邀请辅导员到学生党支部、到学生中去讲党课;鼓励普通党员登台授课,讲自己风格的“微党课”,用自己的事迹感染其他人;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逐步形成讲学资源库,实现时间短、形式活、接地气、效果好的教学目标。

2) 深化“微论坛”,实现讲学有互动。“微论坛”结合“学”与“讲”,以专题学习讨论为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主题手抄报等系列活动,创新党课交流方式,加深学生对新党章党规的理解和感悟。授课者精心备课、相互交流、阐明观点;主管学生的党支部书记点评总结、提炼要点,达到讲透道理、阐释主题的效果[3]。授课者持续关注学生课后的表现,通过当面交流提问、短信互动、邮件往来、微信畅聊、论坛讨论等方式,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实现讲学互动。

3.3 创新教学活动,拓展实践活动

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教学形式最终落脚点都是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才能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

1) 打造“微访谈”,强调榜样示范。“微访谈”是对先进党员事迹的有效记录方式。以故事为主线,以事迹为主体,运用现身说教的方式,即时分享党员干部、新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进事迹,发挥优秀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强化学生对先进党员事迹的认知。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目的,定期举办“微演讲”“分享会”展示英雄人物的事迹,有效宣扬和传播正能量,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4]。

2) 开展“微调研”,注重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党员实地参观考察,开展有效的“微调研”。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调研内容,通过社会实践视频的录制、爱国主义活动项目的设计、红色歌手大赛的举办,不断改进、优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事实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通过实地考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物件和佐证材料的收集,转变部分学生对党史、国史的态度,深化学生对党史的认识与理解,增强现场调研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微党课党课学生党员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微党课”凝聚社区向心力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以“微党课”构筑新阵地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