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文化育人工作探析

2018-03-29尤伟静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微信公众平台高校

尤伟静

摘 要 微信作为现今最受大学生推崇的社交媒体,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建设校园文化及开展育人工作,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研法、归纳研究法等,探究微信传播形态下的校园文化传播特点与规律,探析其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及瓶颈,并提出几点研究启示,以期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2-0100-02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而有效的传播是校园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当前新兴的文化载体来进行价值引导与文化建构,必将扩大校园文化育人的覆盖面,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高校文化建设有强力的助推作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唯有走教育载体创新之路,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育人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1 高校校园文化在微信传播形态下的特点

1.1 受众信息接受率高

微信公众平台吸取了传统媒体以及微博等在信息推送过程中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率较低的经验教训,采用了一对多、点对点定向信息推送的方式,即关注了平台的用户就会收到信息[1]。而师生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一般都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主动查找的方式,因此,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都是主动、自愿接收推送的信息。换言之,高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相较于其他校园媒体被阅读的可能性更高,并且一般不会引起受众的抵触。高校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受众信息接受率高的优势,将校园信息准确传递到每一个关注公众号的客户端[2]。

1.2 多种媒体元素融合

在微信平台信息推送过程中,高校微信平台管理者已逐渐摸索出利用多种媒体元素进行校园文化传播的模式。不同的信息采用图片与文字、图片与影像、文字与声音、文字与影像等一系列不同的传播组合形式,让受众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一则校园要闻等信息的阅读[1]。丰富、直观、生动的传播形态大大提高了内容的可视性,在时间碎片化的今天,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更符合高校学生的审美需求与阅读习惯,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从而丰富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精神的熏陶。

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

2.1 自主选择,突出校园文化主体

与传统媒体不同,微信公众平台采取的是信息定向推送与用户主动获取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师生只需点击或取消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便可随时自主选择获取或摒弃推送的各类校园新闻及其他社会动态信息等。此外,在师生们主动接收信息的同时,还能自发分享朋友圈、抒发情感、评论校园信息等,这样的过程无疑是对师生归属感、自豪感的一次凝聚,甚至可能是校园文化的一次创新[3-4],由此可见在校师生作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他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与中坚力量。

2.2 即时交互,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图文、视频,甚至一段感悟都容易引发师生们产生共鸣,并可实时评论以及转发朋友圈互动,使学生们能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点滴性、碎片化的领会校园文化。另外,管理员与师生们还能借助平台留言区就某一热门话题形成讨论,并有效引导舆论形成,以双向互动方式促进校园文化革新,打破了以往校园文化单向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5]。

2.3 资讯丰富,拓展文化外延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不应当简单局限在封闭的高校校园内,而应追求与社会文化的实时对接,将关注内容延伸到社会各领域。微信以其简单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打破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种壁垒,凡是师生关注的校园动态、社会热点、时尚焦点等其他相关的问题均可成为微信平台传播交流的文化内容或文化源头[3,6],从而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外延,形成新鲜具有活力的校园

文化。

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文化育人工作的瓶颈

高校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推进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有助于提升师生的荣誉感与归属感、文化底蕴与素养,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发展,然而当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内容方面

上文提到用户对于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与用户的喜好直接决定着信息是否有效推送,然而很多高校微信平台缺乏文案意识,大部分都只是以推送内容为主,并没有精心组织策划与校园活动相关的创意文案,往往无法吸引学生主动点击阅读[7]。因此,如何准确、高效的通过文案切入学生的关注点,增加他们的关注,而不是强势向学生灌输校园文化,是目前运营管理者急需提升和学习的。

3.2 互动性、成效方面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连接管理员与师生、师生与师生之间的桥梁,但很多平台活跃度不够,缺乏粉丝互动,导致用户黏性不足。同时,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实际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因此热衷于各种信息的阅读及转发来代替参与,把原本作为手段的信息分享变成了目的,造成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缺位[8],致使原本是为学生提供平台去学习和交流、拓展知识、增长才干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陷入了困境。

3.3 功能开发、推广方面

目前大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及所具备的功能和学生的期望存在落差,未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娱乐等需求。另外,微信公众平台模糊的功能定位以及功能使用体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平台得不到学生的青睐,也因此无法通过学生的口碑传播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7]。

4 研究启示

4.1 完善体验,适应需求,打造特色传播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文化育人工作应当充分地融入到大学校园中,在信息呈现形式上可采取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也可交叉使用,使得传播形态更加直观、生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形式呈现单一还是融合,都应以提高用户体验为目的。另外,可通过前期调研,分析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和阅读习惯等数据信息,以便后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开发更具准确性和高效率,促使学生愿意主动传播、接收、交流、分享内容信息,使得在不断裂变式地传播过程中,培养出学生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长期关注,促进平台的良好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校园文化育人的状态[9]。

4.2 建设团队,平台运营,影响受众

优秀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管理运营团队,应该是能够实时掌握校园、社会的动态焦点等,具有对信息的筛选、把关、整合以及及时编辑、发布的能力,只有全方位的提升运营管理者的能力,才能使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发挥其创新的媒体传播性

质[10]。另外,平台编辑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等习惯,从受众的视角去开发、设计校园文化的宣传模式,有效地将校园文化精髓融入到推送内容的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地在学子心中埋下校园文化的种子,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荣誉感[1],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华欣,李小丽,张然.微信传播形态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特点及规律——以985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7(6):151-155.

[2]侯海燕,唐晓利.微信公众平台应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J].教育现代化,2015(14):54-

56,73.

[3]黄玉梅,郝香.微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新闻知识,2015(4):94-96.

[4]丁汀.“指尖互动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以微信为例[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4):49-52.

[5]陈义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学,2014:1-15.

[6]孙也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学园,2015(6):51.

[7]蔡斌斌,赵正品,杨跃蓓,等.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商务,2015(12):95-96.

[8]杨婧,陆奕焕.微时代条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2):8-10.

[9]聂小燕.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應用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1-7.

[10]陈茜.自媒体时代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7(11):225-226.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微信公众平台高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