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不是体育教师教学评优的唯一形式
2018-03-29翟乃涛
翟乃涛
中小学体育教学是通过基本体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训练他们的健身技能,锻炼其不怕困难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现代体育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展现其生命的价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形式。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练为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是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课程目标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方针的落实,也是评价一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学评价是集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教学过程等一系列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质量判断的活动。具体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率及教师的教学设计安排的整体反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体系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及体育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各个要素及发展变化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具体评价方法和标准,是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体育教师所期盼的。因为没有科学合理实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或评价标准,难以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作出恰当而客观的评价。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评价问题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期待国家职能部门出台一套完整的、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根据教学实际,制定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应以学生为本,注重考查素质教育的实现要素,将评教与评学结合起来,不可偏重一方忽视另一方,尤其要突出可操作性,基层教师对此的呼声极其强烈。因为现在“新课标”评价标准的论述多为一些宏观的理论指导和建议,缺少具体的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在实践中增加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使得广大教师对教学评价存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有抵触情绪,加之他们对课标评价的宏观指导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导致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或是评价方法不能适应体育教学的变化和发展。
笔者多次参加一些学校或省、市、区组织的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其基本形式无外乎是公开课、观摩课、交流课、检查课和研究课等。无论是何种名称,皆是组织相关人员观看某一教师上课,然后对这次课做教学评价。这种教学评优的形式,对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摸索、探讨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仅以此作为教学评优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调查得知,中小学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评优活动中,一般都是以单一的体育公开课(其他形式的课虽各有侧重,但组织形式相同,本文皆称为公开课)为主要形式。这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难免出现体育教学平时一个样,检查评估时一个样的现象。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平时“储备”有经过打磨的“精品课”“优化课”,随时应对上级业务部门的临时性教学检查或教学评估,这不利于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一些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优秀教师的评定或是骨干教师遴选的过程中,存在着学校推选,一次课、一张考卷定优胜的现象,导致评价的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参评教师在一次公开课里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技巧的运用上,教学过程天衣无缝,无有瑕疵,追求过程的“表演”“完美”“出彩”,注重形式,故此,一两次的展示课不能全面体现出一个体育教师综合学科素养和能力。
课改十几年,学校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生互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质的飞跃。笔者在基层学校参加了不少体育教学展示及教学评优活动,尤其是具有引领作用的一些体育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深为某些形式主义影响教学评优而感到不安、忧虑。如有的教师为了上好跳绳的公开课,事先领着学生反复训练,不惜占用他们的自习课时间加班突击,使学生的技术动作趋于熟练,甚至借用其他班有跳绳技巧的学生做“临时演员”(事后有笔者认识的学生透露)。结果,教学目的整体实现,教学环节完整无缺,学生的技巧无懈可击,跳绳花样繁多,变化无穷,令人惊叹,确实是一节“优秀课”。但看不到教师在教学中教的因素,因为学生已经“自动化”了。有的学校抽调或动员同年级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来上公开课,结果学生的心率、运动密度都明显优于非“优化组合”的班级。另外,学校的场地、器材等也集中为其服务,还有的班主任课前进行“思想动员”,亲临现场“督阵”。试想,这样的教学评优公开课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一些参观教师风趣地说,公开课像“表演”,像“团体操”,虽然整齐、漂亮,极具观赏性,却可望而不可及,更谈不上是教学评优了。
实事求是地说,体育公开课具有规范性效应,可以引领同行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法,指导新教师迅速成长进步。所以,准备课的时候,需精心设计,仔细研究,不但要认真揣摩课程标准,阅读大量案例,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校情,以及现有的场地、器材、设备选择教法。甚至需举全教研组、全校之力打造一节公开课,因为常规课不可能有如此完备的条件,也不可能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同一个运动项目。如果缺乏正确的评价指向和标准,这种带有明显“表演”性质的评优课,特别容易引偏方向。公开课不是单纯地展示、汇报,也是在提供范例,供同行交流、研讨。观摩者对它的认知、理解会各不相同,见仁见智,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应机械模仿。尤其是评比型公开课,要建立在促进教师学习、交流、提高的基础上,不能为了名次和成绩,人为地制造教学对象和情境,弄虚作假。学生是最清楚的知情者,这对他们来说是完全的负面影响,遗害无穷。其实,对中小学体育课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强调“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他们在体育学习中多方面的潜能”,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使他们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无论是公开课还是评优课,不但要评教,更应侧重评学,不能只看教师的设计方案、教学策略、方法,而是要引导观摩者从中发现创新的契机,找到变通的余地,以便自己根据不同的教材、学生、条件开展具有校本特点的体育教学活动。
我国各种版本的体育课程教材中,只是把公开课作为一种课型而加以阐述,并没有将其当作评价教学的唯一形式。在学术研讨中,都是将公开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学校体育学》在“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一节中指出:“组织分析课时,可以采取公开课或观摩课的形式来进行。可以观摩一次课,也可以组织连续观摩以进行系统研究。”这也说明了只是以公开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对体育课进行分析、评价,而不能据此对体育教学的优劣作出全面评价。
体育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它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体育课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优秀的体育课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促进积极主动学习、享受快乐,安全地达到锻炼目的,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及交往能力等等。一次或几次较成功的公开课,只能说明实现了体育教学某个教学阶段的一个或几个具体目标,而不能说明较好地完成了一学期、一学年或一个班级几年的体育教学任务。通过一两次公开课,就对体育教学效果作出评价,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其评价结果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达不到示范引领的目的,更不能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认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开课不能作为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唯一形式。体育教学的质量,必须经过全面评估,定论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状况,主要取决于评估的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及运用。鉴于评课定论无论真实与否,都将显著地影响学校体育乃至国民体质发展进程,所以,确定评价基本原则就显得极其重要。
1.评优的指导思想要明确。教学评优应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符合我国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状况,改变形式单一脱离实际的评价和“以点盖面”的方法,确立实际、客观、真实和全面的评价理念。通过教学评优和先进的遴选,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参与学校教学教研的积极性。
2.对优秀体育教师的遴选,应侧重专业素质,即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同时应特别关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体能的提高、学习态度、情谊表达及合作精神状况。评价应有所侧重,以系统综合(职能部门、学科评委、学校、本人)方式进行评价,不能要求在一两节课里把上述评价内容一一都体现出来,在实践中也不可能做到。故此,对一名体育教师用一两次的公开课或一两次的试卷分析来评定其教学是否优秀是不科学的,更不能达到表率引领目的。
3.要有切合实际的综合评价内容。首先,对一名优秀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其课堂教学的单一评价,还应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运动队训练,这都应成为评价内容。如果只完成了体育课的教学工作且完成得很好,而对其他的体育活动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好,也不能称其为优秀教师。其次,平时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备课效果及教案内容也应作为评优项目。一名优秀体育教师对于单元计划、模块计划、学期及学年计划都应做到“心中有数”,要按计划完成。备课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前的知识、技能及方法的“储备”。再次,尽量对教师实施不同教材、教学内容进行评估与评价,了解每个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掌控与施教效果。最后,对教师的综合评估与评价应包括他撰写论文或专题总结能力的考察。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且能解决的能力,做到善于总结和归纳。
4.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综合评价标准。制定教学评优标准应考虑到地域差别和教师队伍现状,不同的区域、城乡、学区及学校评价内容或标准,在明确总目标的前提下应允许有所不同、有所侧重,体现出不同地区和学校各自的体育教学特色及现状。由于体育学科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在制定考核或遴选内容时应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体育场馆条件,考虑评价内容在实际实施中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5.评优考核流程应由业内权威人员操作。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教学评价或优秀教师的遴选,评委必须由学科精通业务的骨干教师组成。这些人应当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状况,体育教学课改动态,熟知体育教学理论及体育教学程序,明了参评教师实际情况,而且应当与参评师生无直接功利关系。
6.评优课的目的应是以评促教、以评促研。教学评优或优秀遴选不应以最终评出优者等级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对参评者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这一节课进行研讨,切磋交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使教学评优活动具有示范导向引领的作用,推动体育教学和体育科研更好地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