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诸子比喻与现代汉语成语

2018-03-29

关键词:诸子韩非子喻体

熊 浩 莉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关于成语的划界、定型和释义问题,学界多有讨论,通常情况下,成语可以界定为一种长期沿用、结构稳定、形式简洁凝固、意义完整定型、具有书面色彩的短语。在先秦时期,汉语中就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成语,但历史上产生和存在过的许多成语到了现代已经完全不使用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那些虽然古老但现在仍然使用的成语。先秦诸子散文形成了大量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据刘方华对《精编成语词典》中的成语统计,注明出自先秦诸子著作的成语,《论语》178个,《孟子》159个,《荀子》49个,《老子》32个,《庄子》180个[1]。据高静统计,《孟子》一书仅有34 600 余字,却留下了 262 条成语,约占全部现代汉语成语的 1.07 %[2]。黄碧玉以《汉语成语大全》为参照,整理出成语350多个[3],但《论语》全书仅20 000余字。据李林浩、陈苏方调查统计,源自《韩非子》一书的成语共有 77 个[4],韩娟统计出《荀子》一书共留给今天71条成语[5]。我们知道,先秦诸子善用比喻,比喻是其著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实际上,先秦诸子的比喻也是形成数量众多成语的来源之一,这些成语成为了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拟从形成方式和结构类型两个方面,探讨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的现代汉语成语。本文所用先秦诸子文本,在第一次引用时注明版本,其后则仅注明篇名。

一、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方式

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方式,主要有照搬型、抽取型、概括型三种类型,其下还有若干下位类型。

(一)照搬型

照搬型是指从原文中原封不动地将比喻句凝固成一个成语,这样的比喻句只有四个字,符合成语的一般标准。如:

上善若水:源自《老子·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6]86

绝长继短:源自《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7]197

(二)抽取型

抽取型是指从原文中的比喻句中抽取一部分凝固成一个成语。由于抽取部分和抽取方式的不同,又可下分为原型抽取型和变换抽取型。

1.原型抽取型

原型抽取型是将原比喻句中的本体、喻词或喻体原封不动地抽取出来组成四字格的成语形式。

1)抽取本体、喻词和喻体,如:

宠辱若惊:源自《老子·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齿如齐贝:源自《庄子·盗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8]826

2)抽取本体和喻体,如:

富贵浮云:源自《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69

置锥之地:源自《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后世灭绝。”

3)抽取喻词和喻体,如:

若烹小鲜:源自《老子·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如登春台:源自《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若存若亡:源自《老子·四十一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4)抽取喻体,如:

规矩准绳:源自《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10]127

骈拇枝指:源自《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膏火自煎:源自《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以卵投石:源自《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2.变换抽取型

变换抽取型是指将原句中抽取的比喻部分进行一定的变化和处理,然后组成四字格的成语。由于抽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增字抽取型、减字抽取型、换字抽取型、调序抽取型和改意抽取型。

1)增字抽取型

增字抽取型是指成语中的某部分根据原文增加,而其余部分则由原文直接抽取出来。如:

鹏程万里:源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饿殍遍野: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墙面而立:源自《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2)减字抽取型

减字抽取型是抽取原句中的本体或喻体时将虚字和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而成。如:

知雄守雌:源自《老子·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缘木求鱼:源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求,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挟山超海:源自《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目不见睫:源自《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外而不能自见其睫。”[11]

象箸玉杯:源自《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

尸居龙现:源自《庄子·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现,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3)换字抽取型

换字抽取型是抽取原比喻句中的本体或喻体时将其中的字更换成另一个字。如:

狂风骤雨:源自《老子·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虚怀若谷:源自《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4)调序抽取型

调序抽取型是抽取原比喻句中的喻体时将喻体的顺序进行了调换。如:

根深蒂固:源自《老子·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5)改意抽取型

改意抽取型是后人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变为肯定意义,从而构成成语。如:

升堂入室:源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除此之外,有时会综合运用多种抽取方式,如:

涣然冰释:源自《老子·十五章》:“涣兮其若凌释。”它将“凌”换成“冰”,将原有虚词省略,增加另一个虚词“然”。

(三)概括型

概括型是指选取原比喻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并根据原文加上其它成分组成成语。又可下分为句式概括型和寓言概括型。如:

1.句式概括型

句式概括型是概括比喻句含义的成语。如:

众星拱辰:源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目迷五色:源自《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易如反掌:源自《孟子·公孙丑上》:“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待贾而沽: 源自《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寓言概括型

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几乎都作为成语形式保留下来了,它们的形成方式大多运用概括的方式,常常选取故事情节中的关键动词组成四字格的成语。

揠苗助长:源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苗则槁矣。”

一暴十寒:源自《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再作冯妇:源自《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冯妇攘臂下车。”

朝三暮四:源自《庄子·齐物论》:“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因是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东施效颦:源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二、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类型结构

按照比喻结构要素的特点,由先秦诸子比喻形成的成语从结构上可分为明喻类、暗喻类和借喻类三大类别。明喻类成语的结构是比喻的本体、喻体与喻词这三要素都在字面上出现,本体与喻体之间用“如、若、同、似”一类喻词连接;暗喻类成语的结构是本体和喻体都在字面上显示,但喻词却不出现;借喻类成语的结构是字面上只出现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一)明喻类成语

1.AB 如 C 式

守身如玉:源自《孟子·滕文公上》:“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视民如伤:源自《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逝者如斯:源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栩栩如生:源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2.A 如 BC 式

视如草芥:源自《孟子·离娄上》:“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

视如寇仇:源自《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了如指掌:源自《论语·八佾》:“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呆若木鸡:源自《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心如死灰:源自《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如 ABC 式

如出一口:源自《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如烹小鲜: 源自《老子·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二)暗喻类成语

形式较单一,仅有AB 之 C 式。如:

斗筲之人:源自《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眉睫之祸:源自《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绳墨之言:源自《庄子·人间世》:“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育其美也。”。

置锥之地:源自《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 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后世灭绝。”

(三)借喻类成语

1.并列式

1)“偏正 / 偏正”式

虫臂鼠肝:源自《庄子·大宗师》:“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骈拇枝指:源自《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尘饭涂羹: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蚕食鲸吞:源自《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2)“动宾 / 动宾”式

吹毛求疵:源自《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窃钩窃国:出自《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侯。”

摇唇鼓舌:源自《庄子·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息鲸补劓:源自《 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开源节流:源自《荀子·富国》:“百进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12]

染苍染黄:源自《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3)“主谓 / 主谓”式

金声玉振:源自《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上漏下湿:源自《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2.陈说式

一毛不拔:源自《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匏瓜空悬:源自《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梧鼠技穷:源自《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玉卮无当: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主人而漏泄其群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也。”

目不见睫:源自《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郢匠挥斩:源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蛟龙得水:源自《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13]

3.偏正式

1)定语 + 中心词

汗马功劳:源自《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洋洋大观:源自《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跳梁小丑:源自《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吞舟之鱼:源自《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蝼蚁能苦之。”

蜗角之争:源自《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状语 + 中心词

以管窥天:源自《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以火救火:源自《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掩鼻而过:源自《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以人为镜:源自《墨子 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长目飞耳:源自《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鸣,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4.支配式

大动干戈:源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承接式

探骊得珠:源自《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得鱼忘筌:源自《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薪尽火传:源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

捉襟见肘:源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6.补充式

相濡以沫:源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失之交臂:源自《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奔逸绝尘:源自《庄子·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巢林一枝:源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惮赫千里:源自《庄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扶摇万里:源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7.兼语式

率兽食人: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使蚊负山:源自《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8.缩合式

1)因果关系的缩合

风行草偃:源自《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源清流洁:源自《荀子·君道》:“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得意忘形:源自《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堤溃蚁穴:源自《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2)目的关系的缩合

开柙出虎:源自《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越俎代庖:源自《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佩韦自缓:源自《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

3)对比关系的缩合

杯水车薪:源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绠短汲深:源自《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4)转折关系的缩合

买椟还珠: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被褐怀玉:源自《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三、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特点与影响

(一)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往往固定为四字格式

先秦时期是我国比喻理论和比喻实践的源头[14]绪论,1,所以比喻形成的成语也是成语的源头之一。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成语一旦形成和出现以后,就为人们所接受并长期为人们所使用。比喻形成的成语往往固定为四字格,这种四字格的成语大多是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语,能够独立地表意,约定俗成,意义往往不仅限于字面,多有引申义与比喻义。因此,先秦诸子比喻的广泛运用构成了数量众多的成语,这些成语又构成了中国语言的一种特色短语或词组。一般说来,商代卜辞里我们没有看到四字格的成语,到了春秋战国开始,成语逐渐多了起来,先秦诸子广泛运用比喻形成成语是重要的原因。

(二)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的成语往往生动形象

春秋以降,诸侯国迅速发展,进行了彼此侵伐的战争。这一时期,大批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先秦诸子代表他们本阶级的利益纷纷发表演说,撰文著书,以求他们的政治理想得以实施。辩说之风的盛行让诸子特别注重修辞术,从而也影响了诸子从事书面语写作的技巧。先秦诸子的作品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他们的各种学说、各种观点的阐述都离不开比喻。由于广泛运用比喻,先秦诸子的散文具有趣味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由比喻形成的成语无论字面含义,还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往往非常生动形象,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这类成语往往词型固定,其词义也相对稳定,并在书面语或口头语中广泛使用,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内涵丰富且生命力顽强的成语,流传至今。

(三)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方式与类型结构齐全

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方式与类型结构齐全,是后世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滥觞。后世通过比喻而形成的成语,绝大多数是在先秦诸子的成语形成方式与类型结构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可见通过比喻而形成成语的确是源远流长。

先秦诸子运用比喻形成成语的方式与类型结构对后世中国成语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仅举数例进行说明。如王逸《正部论》:“谚曰: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贼不生。”后来出现成语“冷若冰霜”,抽取原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时将其中的字更换成另一个字,属于换字抽取型,A如 BC 式明喻成语。又如《资治通鉴》记载: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后来出现成语“口蜜腹剑”,抽取原句中的喻体时将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而成,属于减字抽取型成语,并列式借喻成语。又如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后来出现成语“打草惊蛇”,是将原比喻句中的喻体原封不动地抽取出来,属于原型抽取型成语,承接式借喻成语。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有成语“三顾茅庐”,选取原比喻中最能概括全段意义的成分并根据原文加上其它成分组成成语,属于概括型成语,偏正式借喻成语。

猜你喜欢

诸子韩非子喻体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韩非子民本思想的公正意蕴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先秦诸子谈大小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
冯远古代人物画选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