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五年制高职人文素养提升的美育策略

2018-03-29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五年制育人德育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专业核心素养,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社会能力等非专业核心素养。在非专业核心素养中人文素养是基石,对于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中国历来就有礼乐教育、诗教、乐教的传统。孔子是充分肯定文学作品的审美、伦理教育作用的,所以才有“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言论。蔡元培也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据在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做《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学校德育工作调查问卷》可知,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乏,亟需审美化育人的实践策略研究。

1 育人目标审美化

“高等教育应该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然而,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氛围中,五年制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缺乏审美文化观照。

1.1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主体特殊,大部分都是初中起点,年龄在16~20岁,大多中考成绩不佳,抗挫能力差,心理脆弱,自卑感强。并且,学生家长大多常年在外地打工,缺少家人的关爱和温暖以及较正常有效的家庭教育。因而,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一定要关注学生主体需要,使育人目标更人性化、审美化。

1.2 立足主体发展,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曾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不单只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应关注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可见,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是育人目标都不能忽视的。诚如杜威所说:“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行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2]

2 育人内容审美化

2.1 显性德育课程审美化

据调查问卷可知,有70.5%的受访学生认为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涉及的内容空洞、没有必要、需要增删。在资讯发达的自媒体、富媒体时代,对于90后高职学生来说,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德育课本及德育内容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加强审美文化观照,将德育课程生动、现实、审美起来,非常必要。如,可以建立微信群、云班课等新媒体、自媒体形式,将现实生活中及时发生的德育现象结合德育理论进行讨论,并加以适当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判断。

2.2 注重隐性育人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了语文、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及功能。问卷调查表明,有81.5%的受访学生对当前学校德育课程不喜欢或没感觉或感觉一般。在这种德育现状下,德育工作者更应注重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语文、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或其他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的隐性德育力量。

我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所谓“文以载道”即是明证。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也认为在国文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里足以引起美感、激发高尚情操的部分,教材形式上足以引起美感、激发愉悦情趣的部分,必须充分加以利用,使国文教学在实现其新的教育宗旨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中国如此,西方也不例外。“美国所有大学基础教育课中通过专门的社会分析、道德理性、当代问题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还将德育知识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每门专业课要面临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3]

2.3 育人主体审美化

无论是显性德育课程,还是隐性育人资源,都离不开育人工作的实施者——教师主体(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据问卷统计,被访学生认为在自己的学生生涯中班主任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占36.4%。可是,较之育人目标单纯的高中和自主性强易于管理的高校,可以说,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育人工作是最富有挑战性和最难做的。因而,育人主体的审美化更重要。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高职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提升人文素养,健康成长和发展。

2.4 以文化为介质,形成育人合力

高校校园文化,是由美国学者华勒(Waller)最早提出的。学者指出,“高校德育是一种文化”,[4]“高校文化在潜移默化的传播和繁殖中形成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影响力、文化凝聚力、文化导向力、文化推动力。”[5]对于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尚处于形成时期的高职学生,校园文化的德育力量非常重要。问卷调查表明,学生认为在自己的学生生涯中班主任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占36.4%。;其次是同学,占26.9%;再次是任课老师,占18.5%;最后是家人,占15%。可见,在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以及媒体文化、学校文化等诸多文化圈中,校园文化的力量位居首位,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当然,其他文化圈的合力作用也不应忽视。

3 育人方法审美化

问卷调查表明,有76.2%的受访学生喜欢启发思考式和实践体验的德育形式,反感说教式。因此,审美化的德育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3.1 要注重实践性、体验性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大多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事物,喜欢新挑战,实践性、体验性强的德育活动正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影响其积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理念的形成。比如在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积极向上、勇敢面对挫折的正能量意识。在教育实习中、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同事、领导及客户的关系,从而养成和谐健康的职业伦理观。

3.2 要注重互动性、平等性

育人工作中的主体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在育人工作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主体一定要走下“神坛”,摆脱说教、唠叨、训斥、指责的“巫婆”“恶人”形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个体性,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灵,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方法,在平等地互动过程中,审美化地达到育人的目标。

3.3 要注重创新性、多元性

首先,育人主体要注重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次,要注意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方法。如,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号来进行典型人物的榜样教育作用。另外,也可以采用艺术节、经典诵读竞赛、红歌大歌唱、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等方式,将显性德育和隐性育人有机结合,来进行德育工作,充分使德育工作审美化起来。

4 育人评价审美化

4.1 注重综合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就是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和学生、企业、社区等多方评价相统一,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补充的综合、立体评价。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德育考试分数、作业完成情况可以说是德育评价的重要参考,但是,旅行社、酒店的实习鉴定更是重要的德育评价标准。这一点,日本教育可资借鉴。“日本大学的一般教养课就包含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这些课都采用讲座制的方式进行教学,更注重小组讨论和小论文的方式评定成绩。”[6]

4.2 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就是不以某种评价结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评价方式。比如,德育分数可以说是结果性评价,而学生在学校、班级活动中的表现,却是体现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并且,某一单一结果的评价可能缺乏说服力和较好的教育意义。又如,在专业实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中,过程性评价更重要。

4.3 注重积极性评价

谈到育人工作,难免枯燥、教条,然而,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德育工作实质上是德育教师主体运用积极性评价激发人的“正能量”的过程。2012年,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一书更是将其影响扩大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高职育人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己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正能量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潜能,树立信心,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在德育评价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正能量的鼓励性的评价语句和方式,少用或者不用打击性的、讽刺挖苦式的评价方式。如“她的脚步声突然传来,还对我的题目进行了肯定和指导。就这么一句普通到极点的话,让我知道了写作幸福的由来感,那就是有人期待,有人欣赏。”(丁洁茹《提笔,写文章》,见学生文集《花径集》P199)“其实,我总觉得,我写的东西,并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但老师却从不吝惜她的夸奖,使我渐渐地开始喜欢写作。”(季亚楠《等待花开》,见《花径集》P5)

有学者曾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核心素养的自主性、社会性和文化性。[7]其中,基于人文素养之上的学生主体的品格形成是重要环节。鉴于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主体的特殊性以及育人环境的复杂性、多元性,审美化的育人策略研究势在必行,这也是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审美化德育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济良.德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7.

[4]彭友良.五年制高职院校德育实效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朱炜.文化视阈中的高效德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刘国新,王春喜.论校园文化力的特点与功能[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11 (1).

[7]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五年制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