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内隐心理问题探析

2018-04-09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惠州516057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社交心理健康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 惠州 516057)

1 引 言

新媒体作为人类沟通的新渠道,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本文试图探讨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的内隐心理问题,其是指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而产生的影响健康生活、正常学习和良好社交功能的发展性心理问题。这些发展性的心理问题由于程度轻而存在隐匿性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未必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若长期存在或发展将势必导致学生个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因此,把隐匿的心理问题外显化、探讨原因,及早发现与预防,从而能更好地完善大学生性格、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支持。

大学生内隐心理问题探析,首先以37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3.9%的学生几乎无论在课堂下还是在课堂上都是用新媒体工具,有44.55%的学生认为经常会被网络中的信息链接吸引而浪费时间,38.5%的学生认为由于使用多媒体而感到视力下降、脖子痛或者其他生理病痛。其中有48.02%的大学生选择打游戏和54.24%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学习,有25.1%的学生认为由于经常在网络上购物而造成了个人财务紧张。有18.1%的学生认为由于经常使用网络而使自己足不出户。有14.1%的学生认为网路占据了自己的生活从而无法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被试访谈中发现,多数学生晚上睡得晚不是因为不困,而是因为手机还有电、虽然没有明确目的但是还要查看社交平台、刷网页看信息,一直到手机没电了、所有人都睡了,直到凌晨12点半以后才能睡觉。以上结果表明,大学生缺乏健康、理性的多媒体使用方式,从而造成无节制、过度使用多媒体而影响了学生的生理健康、正常的学习、社交活动和睡眠。这与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明确的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是分不开的。

2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内隐心理问题表现

2.1 认知维度上的问题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产生的积极自我认知和消极自我认知差异较大,且均值偏低;消极的自我认知和消极的生活认知虽然差异较大,但是均值较低。并且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存在的积极自我认知比消极自我认知程度高(n=371,t=-2.152*),在积极的自我认知上男生比女生高(n=371,t=-2.858*),在消极的自我认知上大二学生比大一高(n=371,t=-2.537*)。

表1 新媒体使用中认知维度得分

2.2 消极情绪表现

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表现出的焦虑情绪和强迫情绪,虽然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大,但是焦虑情绪程度和强迫情绪程度适中(见表2)。在强迫情绪上大二比大一程度高(n=371,t=-2.215*),在焦虑情绪上文科生高于理科生(n=371,t=-2.152*)。

表2 新媒体使用中消极情绪的得分

2.3 意志行为的问题表现

大学生在多媒体使用中表现出来的薄弱的意志行为表现中程度多数居中(表3),其中在新媒体社交行为和现实社交行为上女生高于男生(n=371,t1=-2.227*,t2=-3.206**)。

3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内隐心理问题原因探析

3.1 积极的人格尚未形成,极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

(1)积极的行为习惯不稳定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

大学生离开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而进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在时间支配、生活内容安排,甚至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几乎都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因此积极自我的形成就尤其重要。但是大学生处于从不成熟性格到成熟性格的过渡期,在大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积极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生活习惯之前,同时在积极自我发展不够成熟的状态下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比如:看到别人玩游戏,自己也想玩,别人熬夜看电影自己也熬夜看电影,别人晚睡自己也跟着晚睡等等。

(2)缺乏强烈的内在动机从而缺乏自主性。

在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的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对于当前的生活缺乏明确的学业目标和生活目标,因此缺乏健康的生活模式,比如每天除了上课外其他时间均在宿舍里度过,而在宿舍里经常以联网游戏为主,甚至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打游戏、浏览信息,因此上网时间偏长,容易产生空虚感、焦虑感和强迫情绪。如果生活模式不健康,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情绪会越来越严重。

(3)“知行”脱节:认知上“知道”,行为上“做不到”。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的查阅方式使人们更加便利,大学生已经基本建立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自身的发展、对于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认知模式,就是所谓的“知道”,同时学生个体也深知虽然知道但是自己却做不到,比如虽然知道经常锻炼身体是有益处的,但是在行为上做不到,因此大学生缺乏的“营养教育”是如何能把“知道”转变为“做到”,这也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难题之一。

3.2 性别、年级和学科差异导致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不同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大学女生心理问题突显。在临床心理咨询实践中显示女生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好,但是女生之间的人际矛盾比男生多,女生心思细腻、性格内敛、自尊心强,与男生相比,女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敏感、被动,交往方式更加委婉,因此女生之间的交往更像打太极。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女生使用多媒体的时间显著长于男生,女生更依赖于新媒体中的社交,但社交效果均低于男生,并且在使用新媒体中与男生相比积极的自我认知低,且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在学科上,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是因为文科的学科内容多,实践操作时间少,在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在访谈中学生反馈“学期结束时因为不知道学了什么而担心考试不过”、“担心未来”、“不知道学什么才好”,由此看出文科生缺乏目标感、成就动机。

在年级差异上,大二学生消极的自我认知和强迫情绪高于大一学生,焦虑程度和消极情绪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在个体访谈中显示,大二学生的焦虑情绪高于大一,他们面临着即将来临的大三实习,随之产生对未来的焦虑感,以及长时间使用多媒体的习惯不能有效改正,因此会有较高的消极自我认知和强迫情绪”。

3.3 大学生在认知—消极情绪—意志行为上存在恶性循环模式

《大学生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结果的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在使用多媒体中的消极情绪与意志行为交互影响,互为主要预报子,意志行为和消极的生活认知是焦虑情绪的预报子,这表明大学生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而产生意志薄弱行动力下降、社交效果差的结果导致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又加强了意志薄弱行动力下降、社交效果差的程度,这必将产生情绪-认知-行为上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 结 语

在大环境变化下研究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并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是尤为重要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内隐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探析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深化、教育对策的方向以及课题研究的方向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崔艳侠.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1).

[2]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4.

[3]胡祝欣.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D].西安工业大学,2012.

[4]刘宗粤.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心理问题及其干预[J].前沿,2012(11).

[5]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6]顾海根.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及其人格的关系[J].探索争鸣,2014(8).

[7]罗贻琳.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9).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社交心理健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静心
心理健康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测试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