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研究
2018-03-29蓝杨平
蓝杨平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22)
1 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每到毕业季,关于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签约率低的各类报道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2008年人力资源保障部门颁布《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免收行政性收费3年,改善高校毕业生创业环境,畅通创业渠道,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尽管 “以创业促进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创业,使大学生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大学生创业情况并不乐观。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平均创业率仅为1%,创业成功率少之又少。综合分析各方面原因,制约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首要瓶颈就是缺乏一个系统完善、功能齐全,能够充分综合整合政府、学校、社会各类资源的多维创业服务平台,而众创空间以其独特的创新创业优势,在大学生创业中充当重要角色。
2 研究意义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大学所具有的三大基本功能。如何将这三大功能发挥好,通过什么平台发挥好,是让大学教育一直苦恼的问题。而高校众创空间拥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一个实现大学三大功能的很好的平台。众创空间为广大师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拉近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参与创业,接触创业。同时以高校众创空间的基础条件,作为高校产学研的结合平台,是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地最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有效地结合大学的资源优势,充分地展现新的创新创业模式,将其内外部结构重塑,以全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有力支撑。
3 研究思路
高校众创空间的研究推行是围绕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的。项目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高校众创空间促进大学生创业,通过哪种方式让大学生借助众创空间这个平台更好地创业等方面进行阐述。将高校众创空间作为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点服务及重点优势,从而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业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实现大学生创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平台化,促进大学生在良好的创业大环境中创新创业。
4 高校众创空间的作用
众创空间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特点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是创客与众筹、众包的结合空间,是创意、创业、创造与投资的结合空间。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特别是培育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帮助创业者实现从“0”到“1”的飞跃,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实现从创业梦想到创业实践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高校众创空间更是要发挥这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打造新时代的大学众创空间,在学生创新创业、国家创新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更容易的接触创业,大学众创空间作为一个整合人才、技术、信息、校园资源等与社会资源优势平台,努力打造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技术创新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2]。
4.1 众创空间利于结合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优势
高校众创空间通过对接学生、教师的科研项目,从而带动高校的科研开发技术,技术带动生产力的效果。达到全校师生共同创业,共同研究,利于相互间的促进及研讨。另一方面,实现全面科研转换为生产力,使项目产生效益,为师生带来资源,从而更加紧密地推动着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
4.2 众创空间更有利于加速高校学生创业者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高校众创空间平台的建立与利用,是将师生及社会创业青年原有研究技术进行融合,运用企业、市场化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加速学生创业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3 众创空间有利于增强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利用众创空间学生创业平台,高校可以充分借助现有的优势,增加社会发展和服务功能,让创业大学生与社会建立更密切接触,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5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5.1 大学生创业能力低,抗压能力弱
第一,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市场意识及企业管理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很多创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最终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和管理经验而失败。
第二,大学生的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很多大学生都是沉浸在自己如何引领独特的技术上,很少去考虑这些技术或产品的市场空间如何。且对于如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等这些重要的方面,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另外,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并不是很清楚企业的营销计划,且不具备证明可盈利的依据,盲目创业,导致失败。
第三,大学生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机。面对挫折和失败,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感到痛苦失落,甚至抑郁沮丧、一蹶不振。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只能打“顺风仗”,一旦失败便打“退堂鼓”。
5.2 政府硬件资源投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目前,政府和高校都为高校毕业大学生充分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并搭建了创业孵化器,同时,从多方面提供有利条件,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以建设高校学生预孵化、孵化、成长、发展的创业基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弱、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衔接不上等问题,导致多数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不强,意识淡薄,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方案被暂停。
5.3 创新创业项目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不协调
从江西各企业孵化器的统计数据来看,80%的孵化企业集中在咨询服务、餐饮服务、传播文化与艺术等领域,真正科技创新孵化企业不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1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孵化企业更是罕见的。
学生创业的基础薄弱,技术能力不强,导致科技创新缺乏的情况,这一现状与江西省创业计划所需要的创新驱动能力,相去甚远。
6 发挥高校众创空间平台优势,协助大学生创业
政府在一系列促进“两创”的措施中,均重点强调众创空间的构建,充分认可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的载体。结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高校的创业型大学转型趋势,大学建立众创空间正是落实“互联网+大学管理”的重要形式,是促进高校完成创业型大学转型的重要契机和关键手段。高校众创空间利用自身社会资源优势,建立高校众创空间,有利于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科技、网络化、低成本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该研究对江西省各高校众创空间进行了实地走访和网络调研,同时对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及大学生创业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得出以下结论和意见。
6.1 高校众创空间促进创新创业
众创空间发挥了创新创业基地、高校科技园、创新工场、创客空间、高新技术开发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创业场所的综合优势,为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条件。大学生以校园内的众创空间为基础,以众创空间网络平台和校园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获得国家、学校和社会各机构的政策、场所、信息、投资等全方位的支持,其创新创业的成本与门槛将有明显降低。因此,大学众创空间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将创新和创业“普惠化”“真实化”,十分有利于促进青年学生创新创业。
6.2 高校众创空间促进高等教育转型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教育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下,高等教育的导向需要更加多元化,不仅注重学生就业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是高等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式。大学众创空间将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再只是以兴趣为导向,而是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直接关联,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和改革的重要引擎。因此,大学众创空间推动创新创业的同时,促进了高等院校在导向、结构和内容上向创业型大学发展与转型。
6.3 研究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了孵化抚育机制,争取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开放办园形式,提高效率和效益,促进了大学学科的发展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师生创业,切实开展创业活动。加强与学校各学院、科研机构的联系,发掘可转化的科研成果和创业项目,引导和推动教师开展科技创业;与校团委合作,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与入园企业和毕业企业合作,广泛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对学生创办的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创业资助资金,以帮助他们尽快投入运营;对已经从事创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代理等服务,适当减免费用或提供财税补贴,吸纳更多创业人才在园区创业,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新文化和氛围。
6.4 利用众创空间,进一步推进了师生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依靠众创空间及人才服务机构,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创新型人才到众创空间创业,从而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服务。园区立足项目转化和企业孵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孵化功能。
6.5 成立众创空间组织,形成自我管理机制
在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资源整合聚拢,依托高校的平台众创空间在运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成立相关的组织部门,如创业社团、党支部等形式。让大学生创业者向组织靠拢,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促进,让在众创空间创业的大学生,能够有个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促进的平台。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更加有党性,更有纪律,更严谨、负责的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