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探究

2018-03-29朱雪芹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院校

朱雪芹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 678000)

工匠精神主要指的是敬业和创新,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的必备素养。我国自古以来推崇工匠精神,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逐渐被浮躁的社会发展风气所干扰,造成人才培养受到极大制约,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人才,并且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从而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求。

1 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影响因素

1.1 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将重点集中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工匠精神的塑造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徒有满腹经纶,却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潜力,而不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则会对工作报以不同程度的敷衍态度,难以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从而限制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1]。

1.2 社会因素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知识与人才逐渐的竞争。为了在市场上取得优势竞争地位,很多企业都对社会人才提出更高的需求,并且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很多企业对工匠精神仅仅有表面的认识,没有对这一精神内涵给予深层次的挖掘,导致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不足,一方面使企业的长远性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错误的导向。

1.3 学生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向为实践就业,由于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因此对学习缺乏必要的兴趣,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对培养工匠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都缺乏这一品质,并且在日常学习中显示出难以克服的惰性,导致工匠精神的培养受到极大制约。另外,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以后缺乏钻研精神和吃苦精神,这仍然源于学生自身性格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学生必须从思想上认同并接受工匠精神,并且对自身综合素养进行深刻塑造。

2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1 工匠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所积淀下的宝贵财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和诚实守信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和品质正深刻反映着工匠精神和内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个人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对社会的人才培养必须重视敬业精神的培养,并且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且将这种价值观深刻体现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以此满足当今社会对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

2.2 工匠精神培养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创新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为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水平,每个人都需要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当今时代的精神脉搏,并且将其融入工作和生活之中。我国“十三五”规划对时代创新具有明确指向,而创新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这表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并且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而使学生素养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2]。

3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切实拓展思政教育的职能

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切实增强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且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思政教育的职能获得相应的拓展。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虽然部分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对工匠精神给予重点说明和教学,导致工匠精神的培养受到较大的制约,因此高职院校与应该对当前思政教育的职能给予必要的拓展,从而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及内容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某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大一新生思政教育课堂的必修内容,着重从精神内涵学习和实际案例分享的角度出发,使刚入学的新生能够明确在校的学习目标,并且对工匠精神给予必要的重视。另外,学校还会为大一新生定制《工匠精神》的相关读本,专门安排教师对读本内容进行定期的解读和分享,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惰性,不断塑造自身坚持不懈、奋勇向前、吃苦耐劳等精神[3]。除此以外,该校还开设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活动,并且以每学期8学时4学分的讲座形式展开教育,从而使教学考核变得更加完善。

3.2 实施个性化思政教育手段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且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例如,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进行挖掘,通过多元化的校园活动了解学生的特长,从而对学生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制订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在规划目标的指导下切实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习中获得充实感和满足感,从而提升对自身专业的兴趣,使工匠精神得到自觉融合和发挥,从而提高工匠精神的培养水平[4]。

3.3 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

要促进工匠精神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教育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分别是校园环境、政策环境、就业环境和课堂环境,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着重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使融合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内容得到广泛的宣传,并且对相关就业政策进行普及。例如,某高职院校着重从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行出发,以学生工作处为牵头组织具备新媒体技术的学生负责公众号运营工作,在深入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实现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创新传播[5]。另外,该校还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主体开展“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还对社会优秀企业文化进行分享和宣传,从而使学生在丰富人文素养的同时,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从而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4 以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水平

为了提高工匠精神的培养水平,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要实现实践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给予充分实践,从而达到塑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为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还应该与社会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主要与某企业构建长期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提供实践实习的社会平台,由学校为企业输送相应的人才,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6]。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思政教育中,切实转变思政教育的职能、实施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手段、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以效益合作提高实践水平,从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希望该文能够为研究这一课题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院校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