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18-03-29黄兰
黄兰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81)
该文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以下简称“贵州职院”)为例,分析该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实践,以期对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适合该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做法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从2016年开始在创新创业方面开始探索,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一些成效,形成了“校、政、企、行”共同努力,为学生创业创新创造环境。
1.1 学校完全主导型:电商物流实训基地
学校完全主导型即教学安排由学校制定并执行,硬软件设施都由学校出资建设,学院的师资来进行理论实践的教学,覆盖面较广,创业普及教育。
学院电商物流实训基地于2017年投入使用,基地功能齐全,拥有物流设备、电脑设备、拍摄设备等上千万硬件资产,开展项目状况良好,但仅限于网络项目,实体没有门面,限制了很多项目发展,因学校缺乏相关管理规定,创业项目做路演以及宣传手续复杂,创业教师匮乏,现有创业指导教师本身工作量大,无法全身心投入创业指导,导致该基地运营不足,作用相当于机房,没有真正利用。
1.2 企业完全主导型:中国邮政、E云商贸双创基地、菜鸟驿站
企业完全主导型即教学安排由企业制定并执行,硬建设施由学校投入,软件设施由企业投入建设,项目运营过程完全由企业制定,执行,学院负监督职责,企业带真实项目进来,实操性强。
1.2.1 中邮政项目
企业主导,把部分产品的包装、物流等功能迁移到学校,学生参与人数较多,有企业师傅带领,受场地限制和企业整个产业链条没有完全放进来的原因,学生创业参与程度不深,运营情况一般。
1.2.2 E云商贸创新创业基地
主营国外进口商品,基地面积300 平方米左右,学生参与范围较广,前期一个班一个班停课轮训,进行商品知识、口产品知识培训,效果不错,但因为人数较多,企业难以管理,学生实训时间较短,难以担任正常营业员,最终执行较困难;后改为招学生为兼职营业员,负责收银、陈列等工作,参与创业机会不大,参与人数较少。
1.2.3 菜鸟驿站
由2010年毕业学生创建,实行包裹派送和揽收,收益较稳定,学生参与10人左右,但大多作为基础劳动力,派件员,参与创新创业程度不深,且只拿基础工资,不能对整个菜鸟驿站运营机制进行学习和掌握。
1.3 企业半主导型:上城咖啡
企业半主导型即产教融合型,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共同参与的形式,教学安排由学校制定并执行,硬软件设施都由校企共同出资建设,学院的教师来进行理论的教学,企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过程由学生自主管理,学校负监督和管理职责。上城咖啡厅实训基地,于2013年由第一届毕业学生创业成功后,回校反哺母校创建的咖啡馆,主营咖啡茶点饮料等,学生学习咖啡技能,兼职勤工俭学,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学习服务、咖啡店经营、财务会计等技能。
1.4 创新创业比赛型
职业技能比赛年年如火如荼地开展,一般学生组队,选择参赛项目,选择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创业比赛,进行项目的打磨。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该院教师和学生积极性较高,全国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数十余项,校级奖项更是不胜枚举,创新创业的“土壤”成熟。
1.5 学生完全主导型:工匠屋、微商
学生完全主导型即由学生自己做主选择创业项目,项目选择、资金构成、资金分配、经营过程等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负盈亏。指导教师在过程中帮助指导学生完成项目难题,学校负监督职责。
(1)工匠屋学生创业所得,于2017年商贸学院组织创业比赛,胜出团队经营。主营学生小饰品,校园工艺品等,品种多样,完全由学生创业,自主经营,学生涉及面较广。进货、仓储、财会、销售、网店运营等一系列运营等工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但因学校整体规划不重视学生创业项目,目前已经清除该运营一年的项目。
(2)学生微商创业型,学生自主创业,不占用学校资源,开展如农产品、化妆品、护肤品等创业项目。经营较分散,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完全靠学生自学,很多项目甚至教师都不知道,也无法给予适当的指导,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市场调研、客户维护等导致营销团队发展不起来甚至失败。
2 产教融合下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审视
2.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明确,教育体系并未形成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正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尚待规范。在创新创业教育起步初期,没有形成双创体系,创业学生创业没有进入、退出机制。很多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就是“赚钱”,正是由于创业目标不明确,创业理念落后,该院创业教育滞后,导致创业教育的发展严重受阻。
2.2 学校对双创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不够
由于传统观念在作祟,当前社会甚至是许多高职院校还仍然对开展创业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还认为这只是一种宣传形式,以至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应付、变调等出现。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问题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创业教育无法落实。
2.3 缺乏专业的双创导师
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是某专业课教师兼任,没有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没有相应的工作量恒定和减免以及奖励制度。而且兼职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投入在他所在的学科上,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缺乏专门的研究,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创业经历,创业教师也很难在工作中形成自我认同。
2.4 项目实践环节缺失,停留在创意阶段
高职学生创业参与度不高、创业成功率低。原因很多:课程体系缺乏、课程内容不落地、师资匮乏等,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即使培养出兴趣,但是学校没有拥有实践能力的导师提供指导,教师、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大部分学生的创业计划只能搁浅。实践环节是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没有实践环节的支撑,谈不上创新创业。
3 产教融合下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策略建议
该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形成一个双创体系,由学校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专人管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结构建设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机构,负责全面指导和管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与相关实施配套措施。二是提高学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在制度上保障,还要在政策上开绿灯,经费上支持,建立创业导师奖励机制,灵活考核评价制度宜不拘泥于传统方式,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对获得科研、各类竞赛活动的给予学分以外的奖励。三是建设好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基地。以企业和专家为主建师资团队,让他们成为师资培养基地的主力军,既成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指导教师,又是各大学创新创业师资的培训专家。学校要制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师资引入机制 ,聘请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派该校教师出去学习培训,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库,减免创新创业教师工作量,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四是高职学生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环节,即学创融合、赛创融合,其中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是基础,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实现“学创融合”;参加各类创业比赛是检验创业项目的方法之一,通过学生参加比赛,带动创业训练,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创业社会实践。
4 结语
高校双创本来就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方的懈怠都会导致双创事业的失败,由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可以看出,双创要在校园形成一个完美的体系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笔者相信,该校依托商贸学院现有实训基地,加上学校的重视,经费的投入,导师的培养,学生的选拔,一定会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现从单一的应用技能培养模式到创新与实践双重能力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