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策略刍议

2018-03-29张亚环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

张亚环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向着市场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加上社会复杂因素的影响,学生思想多元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采用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基于此,加强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当代大学生特点分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革,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断变革的世界潮流中,大学生思想、学习以及行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思想特点

面对市场经济环境及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造成极大得到冲击,影响其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主义严重,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第二,存在较为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第三,个人主义思想较重,不愿意为他人考虑。

1.2 学习特点

学习是大学生重要的任务,也是其将来从事某种工作所需工作的基础,其目的不在于拿到文凭。尽管面临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希望读研、读博,但仍然存在大量的大学生学习不努力,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学习积极性缺乏,没有学习的动力。第二,学习的动机不良,更多是为了拿到奖学金而学习,缺少更加宏大的学习目标;第三,学习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不懂创新;第四,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更有甚者会进行作弊;第五,走后门现象时有发生,认为这是一条比学习更快的捷径。

1.3 行为特点

在行为方面:第一,当代大学生存在较重的逆反行为,凡是学校或家长要求做的,在内心中就存在不服从的想法,在行为中不配合,或者行动不够积极;第二,与人交往严重不足,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宿舍的学生比较熟悉,其余同学、校友根本不愿意接触;第三,由于缺乏学习的目标与动力,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打游戏、谈恋爱,甚至有些学生会存在违法乱纪行为。思想决定行为,如果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这种行为就不能被避免,对大学生发展也必然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绝少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是由于这部分大学生思想过于活跃,能够迅速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有些大学生对具体社会现象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中,以至于思想发展遇到瓶颈,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时会出现一定的困惑。在政治取向方面,部分大学生存在功利性、实用性的表现,对政治兴趣不高,缺少集体责任感,在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方面也表现不佳。造成这种个人意识强、集体意识弱的原因,加上现实功利与个人人生理想结合作用下,出现了重实用享受、轻奉献的情况。

以上情况的存在,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在高校不断推定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情况下,高校不断扩招,同时收费标准也不断提升,导致学校中存在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办学形式方面,各大高校采取多元化、多校区本学模式,学生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后勤管理向着社区化、社会化方向转变。市场经济中一些腐朽负面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无疑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加急迫的要求。但目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与时代赋予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足,很多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都是教师兼任,专职人员较少,很难细致地进行相关工作,加上这些岗位待遇较低,影响队伍稳定性,阻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在教育管理手段上,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学生对其抵触情绪较大,往往事倍功半。

3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创新,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进行以下转变:第一,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学生管理都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集中开展各项组织活动、教育工作,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所以,必须改变这种模式,向多元化、个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第二,转变管理内容。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必须以当代大学生特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第三,管理评价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评价转变主要体现在指标多元化、主体多样化等方面,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运用,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质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帮助,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4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策略

4.1 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

第一,管理制度。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中,各大高校都积累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经验体系,大部分高校管理制度也较为成型,但距离精细化管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二,考核制度。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精细化,必须保证考核制度不能与学校整体培养目标发生冲突;第三,评价机制。所谓的评价机制,是需要对学生教育管理成效进行评价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关键,必须贯彻精细化思想,设置更加弹性化的评价机制。

4.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不仅需要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更加周全的细节考虑,但最终管理效果还需要依靠学生表现加以体现。因此,必须要体现人文关怀,无论是传统的学生管理,还是精细化学生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这就需要将以人为本理念当作实施学生管理的基础。

4.3 加深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认识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引入精细化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精细化理念有很深的理解,同时需要保证这一理念有较深的群众基础,能够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一方面,对精细化管理内涵科学的把控,切勿过度的依赖现代化技术,将精细化融入大学教育理念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行为;另一方面,对精细化管理有共同认识,学校应该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制度、细节展示给广大师生,让其能够直观看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优势,从而理解与认可,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发挥。

4.4 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与粗放式管理的关系

精细化管理下,也必须与粗放式管理相结合,才能提升整体的管理效果。一方面,学生教育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教育管理成本较高,如果一味地追求精细化管理,则会导致管理者疲于应付,影响学生管理质量。如果管理人员事无巨细,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则不仅浪费大量的教育管理资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导致学生积极创造能力无法发挥。现代化教育理念下,过度的精细化管理会将学生行为限制到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会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坚持精细与粗放并存原则,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扬长避短,一切以提升管理实效为目标。

4.5 改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式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属于系统性工程,必须各方面相互配合,将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应该以合力思想为出发点,整合学校内外资源,提升思政教育成效。一方面,在高校内部方面,需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后勤人员号召到统一目标下,不断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协调好家长、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主动的联系社会、家庭力量,找到学校与社会的连接点,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点,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引入精细化策略能够提升管理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正确理解精细化管理,切勿歪曲理解,同时坚持精细化与粗放管理并存,优势互补,提升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