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3-29李红章成玲曾祥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江门大赛课程体系

李红章,成玲,曾祥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 52903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家需要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创新。而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该如何系统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基于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应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符合国情、行情和校情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模式方面普遍存在照搬照抄现有创新创业模式,不因校制宜,因专业制宜的现象[2],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创新创业实质,不能以专业为依托发展创新。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提出构建“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三个类别分年级纵深交融不断递进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 因地制宜,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1.1 以五邑侨乡文化特色为基础,开设必修通识教育课程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广东省江门市,具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目前有370多万五邑籍华侨华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一百多年来,中外文化在五邑大地相互交融汇聚,形成了具有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搏”文化特点[3]。以此为基础,开设具有五邑华侨创业实例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和以五邑华侨创新意识为主线的 《五邑侨乡文化读本》课程,使大学生萌生或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以MOOCS形式开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及与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设的 《SYB课程》,为学生创业打下基础理论功底。

1.2 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开设专业教育课程

现在国家、省、市、区设立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针对相关赛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也设立一些赛项来鼓励大学生以自身专业为基础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如材料技术系设立《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调色配色技能大赛》等;电子与信息技术系设立《移动互联应用大赛》《网站设计大赛》等;机电技术系设立《汽车检测与营销大赛》《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教育与教育技术系设立 《数学建模知识竞赛》《社会工作技能大赛》等;经济管理系设立《会计知识对抗赛》《模拟炒股大赛》等;外语系设立《“语芳不自赏”英语口语大赛》《“路过全世界”英语导游服务大赛》等;艺术系设立《三维动画建模比赛》《手工艺创作大赛》等共计三十五项比赛。这些赛项的设立旨在使大学生能够对自身专业发展和兴趣相结合,让大学生具有相关专业的创新能力。为此,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以各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导论与专业创新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并且要求各专业核心课程分配不少于10%学时的以核心课程内容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亦鼓励其他课程也加入相关创新业教育内容。同时,邀请一些相关专业的成功知名人士和优秀创业校友开展知识讲座,使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知识理念,给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创新提供启发和借鉴。

1.3 以创业导师为基础,构建公共通识课程体系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现具有创业导师资格的教师有六十多位,分别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均可以开设相关专业或相关岗位的公选性质的创新创业课程。针对公选课的性质,可以形成以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为取向的跨专业、跨学科通选的课程体系,构建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点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整个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四个课程类别构成。一是视野开阔课,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美术简史》等十六门课程;二是情商礼仪课,如《大学生情商修炼》《心理学与生活》等十四门课程;三是技能技术课,如《Flash 动画设计》《Photoshop 图形图像处理》等十六门课程;四是经济管理课,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与文化》等十一门课程。四个类别的课程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主调分别从技能和素质角度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思想指引和切实的创新创业技能。

1.4 以“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为平台,创设真实创业实践平台

结合广东省攀登计划,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有学生科研项目,每年定期开展立项和结题工作,引导大学生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组建学生科研团队,积极参与学生科研。在此基础上,将取得的成绩成果通过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建有的“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实施转化,让学生可以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创建“校园实训公司”。利用学生创建的公司,通过真实的公司运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去,去企业、政府等公司和单位组织实习,切身体验创新创业能力在职场上的运用。

2 构建意识—技能—实践的“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大学生学习规律,依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类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层次、服务对象、实施载体,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分层分级分类的“分级递进式”全新模式。具体来说,在分层上,依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层次,分为创新创业意识层级、创新创业技能层级和创新创业实践层级;在分级分类上,依据高校创新创业的实施载体,分为学院平台类和系部专业类的创新创业教育。即一年级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为主,二年级以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为主,三年级创新创业实践为主的“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上述层级类之间相辅相成,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三年不间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4]。同时以“系部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科研项目、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校园实训公司”为平台培养高职创新创业人才,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从培养专业兴趣到培养专业技能最终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体化平台,使得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校期间不断线,同时能够层次分级递进地进行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已初步构建和实施了 “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从入校第一节课《专业导论与专业创新教育》开始,即开始了整个大学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具有地方特色必修通识课使大学生萌发和提高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专业课程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专业的可发展性和前景,让学生对该专业更关注并激发他们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的精神;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平台,开设校园实训公司进行实践,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创新创业技能;通过以创业导师开设的公共通识性课程,使大学生对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加强。最终,通过这种分级递进的方式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懂专业、能创新、能创业,会管理的创新型人才。但该“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专业课程如何进一步与创新创业理念相结合,使专业课程全方位具有创新创业内涵;创业导师如何更好地规划利用,使开设的课程机构更贴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服务江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等。

猜你喜欢

江门大赛课程体系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