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基础课程课堂“兴奋点”植入策略与研究
——以化工类专业为例

2018-03-29何海华费正新杨飞勇周玉芬

山东化工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兴奋点高职专业

何海华,费正新,杨飞勇,周玉芬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基础课教学特别是专业基础课教学历来是高职教学的难点,其知识结构层次强、概念多、公式多、内容枯燥乏味且普遍缺乏趣味性,但其作为承担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角色作用,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基于专业基础课上述特点,如延续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授课,学生听起来势必味同嚼蜡、几无兴味可言[1]。要使这类课程上得意蕴盎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在教学设计上植入“兴奋点”,才能有效聚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2-3]。

从心理学的角度,“兴奋点”(Stimulating Point)是指使人感到精神振奋或激动的事件。遵循情感态度影响习得过程这一理念,教学中通过令人振奋或激动的事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信心、浓厚的兴趣、大胆实践的精神等。“兴奋点”植入,是指找出某个引子使师生激动或精神振奋,然后以此为契机循序渐进地启发和理顺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老师总结加以深化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兴奋点”植入必要性

1.1 学生学习基础不理想,对学好专业基础课程信心不足

根据目前高考的录取批次,高职学生往往是高考分数较低的群体,中学文化课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准备,他们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时,特别是遇到理论性强、计算繁杂的课程时,往往存在畏惧、悲观、退缩的情绪,在课堂上上消极应对,课堂听课效果大打折扣。

1.2 学习行为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

受前期学习习惯的影响,高职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投入到大学学习中去,课程学习很被动,缺乏积极性,极度依赖教师学习、巩固和拓展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和老师的指导。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授课,学生听起来势必味同嚼蜡、几无兴味可言。另外,学生学习专注力普遍短暂,自控力较差,如果在课程开始短时间内没有激发起他们的兴趣点,接下来往往就难以进入教师的授课思路中去。

1.3 对学习存在倦怠感,缺乏兴趣和热情

有过在高职院校教学经历的老师都有体会,学生很少积极参与教师授课互动,课堂上老师管自己上课,学生管自己做其他事物的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当他们认为所学知识无趣或无用时,便消极地对待课堂活动,甚至拒绝听课。

2 基础课程课堂“兴奋点”植入策略

2.1 吃透教材,及时了解行业前沿资讯,搭建“兴奋点”资源库

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的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将相关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进行优选整合,并及时了解行业前沿资讯。以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为例,在教授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时,可以将经典的有机人名反应轶事作“兴奋点”'加以梳理,剖析其特殊历史时期重大发现的前因后果,将科学发现的偶然性与科学家自身研究的专注性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所学有机反应类型的亲切感;在讲授烃类化合物时,可以引入能源问题进行探讨,设立兴奋点,让学生自己起来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教师可以把知识点“烃类-能源-人类的探索与努力”等串联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可以将最新行业前沿资讯如光催化分解水等作为未来最有前景能源作为“兴奋点”资源。

2.2 熟悉专业特色,挖掘并积累具有专业特点的“兴奋点”素材

作为多个专业共用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时,“兴奋点”素材应有所区别,不应千篇一律,应灵活选取并挖掘具有专业特色的素材,《有机化学》在面向材料相关专业时,可以选取与高分子材料、塑料等相关素材,如碳氮石墨烯在军工领域的应用;最新的变循环可降解塑料制品等。而面对环保专业时,则应侧重有机物污染与防治等话题,如染料行业的污染与降解,家庭装修空气污染防治等,增加“兴奋点”的外延。让枯燥的孤立的知识点有机串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亦增加其对所学行业的了解。

2.3 妙留知识漏洞,激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奋点

许多人认为只有一点也不出错,无懈可击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为保证不出现丝毫的闪失,有些不太好讲或不太成熟的理论一些教师干脆绕过去不讲,避重就轻以防学生提出质疑,解释不清楚而尴尬。然而事实上,无懈可击、滴水不漏的教学未必是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反倒常常造成学生被动聆听、被动记录、被动地接受。大学的课堂教学越是滴水不漏,越容易归于沉闷。因为确信授课教师不会有错,偶有思维活跃者,也很容易轻易放弃自己的不同见解。缺乏热点和兴奋点,很难把学生的思维调到活跃状态。相反,在讲课过程中适时设置漏洞,引发学生质疑甚至是争论,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逐一辨析,这种方法有助于增进认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我们的课堂会不时穿插学生的讨论、不理解者的疑问、不同见解者的反问,积极发动学生跟进教学。受到鼓励的学生常常意犹未尽,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专注和倾情。创新始于问题,以问题为着眼点,巧设“陷阱”,妙留漏洞,抓准时机,甚至对一些当前存有争议的知识点也加以呈现,引发讨论,激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奋点,因势利导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联想、深度思考以及创新成效非常显著。

2.4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课程“兴奋点”植入与授课质量构效关系

一堂课“兴奋点”植入的时机恰当与否与授课效果关系重大,同时应认识到“兴奋点”的植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应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课堂气氛,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植入“兴奋点”,切实提高授课质量。

3 结束语

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的不同时间点设置兴奋点的必要性。教与学本就是一体的,要教好每一堂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教无定法”,兴奋点的设置方法同样是灵活多样的,设置巧妙,可提纲挈领地贯串课程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只要能找到恰当的“兴奋点”,就能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兴奋点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用新闻为经济“兴奋点”精准素描
能戳到消费者兴奋点的就是好品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