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8-03-29周洪雷

山东化工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药知识点评价

何 珊,周洪雷,史 磊,张 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

1967年,美国教育学和评价学专家M.Scriven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1],它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在他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发现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教学中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达到了一种共识,普遍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价学生的情况,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及时改进,然后再评价,再修正,如此循环往复,建立“目标、过程、评价、反馈、修正”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评价推动教学改革[3]。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盲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反馈及时修订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因此,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运用[4]。

1 《中药化学》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中药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的进行研究的学科。本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涉及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的方法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5]。

中药化学的应用领域覆盖范围广,是中药学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而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后续同学们还得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所以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特别是结构解析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比较大,甚至有些学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培养积极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多年来,这门课程一直沿用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和难点了解较少,无法对教学进度、内容和方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松懈,考前复印一下“学霸”的笔记,短时间内集中突击就能通过考试,对所学知识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样考后就忘,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碰到实际应用问题就不知所措,从而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6]。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对《中药化学》课程进行了形成性评价体系模式的探索,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评价体系的总体组成设计

《中药化学》课程评价体系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部分,总成绩按照终结性评价成绩∶形成性评价成绩(5∶5)的比例进行分配。终结性评价成绩指的是在教学期末为判断教学效果而进行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形成性评价成绩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的成绩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成绩的指标分为课堂提问(10%)、课堂测试(30%)、seminar头脑风暴(20%)、对分课堂(20%)和互动教学(20%)。

3 实践

3.1 对象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5级中药学及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学生,计划教学80学时,每周上课2次,分别为3节和两节,每节50min。实际上课16周。在学期开始,告知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并告知各指标的比例及具体实施方法。

3.2 具体实施方法

3.2.1 形成性评价

3.2.1.1 课堂提问

每周上课,首先回顾上周上课的内容,即利用10min左右的时间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对5~7名学生进行快速提问,通过回答情况判断同学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讲解温习,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述新课内容时,针对本次课教授内容涉及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对几名学生发问,再一次把所学知识融汇贯通。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回答结果作为学生的课堂提问成绩,能记住知识点,表达清楚,成绩为5分;不回答或回答错误,成绩为0分。

3.2.1.2 课堂测试

每个学期随堂安排3~5次即时检测,题型为实验流程设计、结构解析等比较综合的问题,限时20 min。每次随堂即时检测满分为15分,4次取平均值计入最后总成绩。通过测试,可反映学生对本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程度,学生能够知道这一阶段的学习漏斗,及时填补空缺,教师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等。

3.2.1.3 seminar头脑风暴

设计专题讨论,全班进行分组,大约6人一组,选取一味感兴趣的中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活性成分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后整理成自己的认识,制作成PPT,在每周的最后一节课分组进行汇报讨论。每组选1名主讲学生,对本组制作的PPT讲解5 min左右,老师和其他同学听完进行提问,由这一组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由老师进行解释。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的内容进行计分评价,最高分计10分。

3.2.1.4 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心理学专家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个课堂改革新模式,所谓“对分”,就是把课堂时间分为两个模块,一半时间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另一半时间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之间有一周的时间差,这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保证最大程度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中药化学教学中比较复杂但又不是特别难的几个章节,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萜类和挥发油、三萜类化合物等,采取对分课堂模式[7]。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讨论发言给出学生相应的分数,最高分计10分。

3.2.1.5 学生互动测评与学生自我评价

建立微信群,师生在开放的网络空间对课堂上没听懂的知识点、教师授课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那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讲解及一些学科前沿知识进行交流;并通过这一平台及时公布复习要点、授课改进和学科前沿的文献传递,实现有效的交流、互动答疑。通过这一平台的反馈,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测评,促使学生进行相互对比、自我分析和反思。此外,每章内容讲授完,要求学生完成教研室自编习题集上的相关习题,以便于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价,及时发现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记录形成性评价的分数时,建立每位学生的学习档案,及时给学生以反馈,定期公布表现良好学生的成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正面强化、传递正能量来激励其他学生。此外,及时定位学生学习盲点、难点,教师反思,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实现教学相长,验证成果,让学生明白自己究竟在哪个方面存在问题而不断改进。针对同学个体开展富有成效的对话,更好地起到引导和鼓励的作用。

3.2.2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的题目类型主要为综合性题目,这样便于将不同章节的内容综合起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设计银杏资源综合利用的课题,银杏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含银杏总黄酮和总内酯两部分,以此题目考查学生对这两种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的设计能力。此外,所出题目要涉及学科前沿领域及在社会有较大反响的学科要闻。在进行评分时,主要通过学生的分析评价他对所涉及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并充分肯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答案。

4 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效果

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上课听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还有课下查找资料、完成作业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看法及收获,超过70%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可以督促自己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素质,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此外,期末考试的成绩分析表明,采用形成性评价模式的学生其卷面成绩明显优于往年的学生。

这些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从而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通过课堂提问和测试,可以改进学习态度与方法,巩固理论知识;通过seminar头脑风暴,学生会更灵活地利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台讲解PPT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些小组合作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 小结

通过实践与探索,在《中药化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根据评价体系中各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得知教学中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修改教学计划;学生有了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只要努力,短时间内就会反馈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从中得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同时我们还遇到了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评价标准较难把握,在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一些环节中,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学生自评的评价结果有时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涉及小组或团队项目时,由于组内成员承担的角色有所差异,或工作量及个人能力不同,付出的努力会有一些区别,但我们在进行评价结时一般是以小组的整体表现记分,如有个别组员偷工减料,影响整体小组的表现,就会使付出很多精力,个人能力比较优秀的组员受到影响,这种评价方式对这些组员有失公平。所以,下一步应制定更加详细的评价标准,这样才可以避免形成性评价主体的主观性片面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中药知识点评价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