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03-29郭常润

山东化工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斑蝥炮制中医药

郭常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最初通过录制在线视频为耽误上课的学生补课所用,此后通过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用短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知识,并通过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翻转课堂在2012年初传入我国后,迅速被各高校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翻转课堂与传统授课方式的最大区别是“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翻转课堂引入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翻转课堂也并非完美无缺,各课程之间存在差异性,翻转课堂的引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特点、授课对象等,使翻转课堂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中药炮制的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和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该门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理论,因此中医药思维的养成对中药炮制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中药炮制学所包含的炮制工艺、饮片质量标准和炮制原理又与现代科学密不可分,所以科学思维的养成对中药炮制学的学习同样至关重要。思维往往伴随着知识内化的过程形成,翻转课堂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有利于通过中药炮制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因此,在中药炮制学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利的。目前,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理念,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此外,非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的中医药基础普遍不如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导致学生较难通过中医药理论理解中药炮制的机理。翻转课堂的引入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1 翻转课堂的特点

1.1 翻转教学过程

翻转教学过程是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最明显的区别。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课外记忆知识、巩固知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恰恰相反: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数字资源形式的知识,然后针对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通过个别指导、组织讨论实等方式解答学生疑惑,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教学过程反转的好处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反复地观看教学视频,不必担心注意力转移,不会遗漏教师所授知识点[1]。视频播放的方式也允许学生回看和查阅,进一步巩固、理解知识。

1.2 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传统课堂以教为主,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演”,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角,而学生则是“配角”甚至是“观众”。翻转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主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研讨、对话、交流,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实现了有效的教学互动,更加契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

1.3 重置课堂时间

传统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授新知识,而翻转课堂把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时间调整为问题答疑和讨论时间,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大量的时间由学生掌控。翻转课堂的时间安排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科学安排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的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2]。

1.4 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的,翻转课堂并非只有优势没有缺点。例如,翻转课堂课前学习过程中,学生问题不能随时解决。因为该模式下学生学习时间是随时进行的,不同的学生学时时间不固定,教师无法随时在线解答所有学生的问题,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的中断。讲授内容和时间安排固定: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根据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情况灵活安排知识点的讲授时长,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通过不同的方法解释,翻转课堂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相关知识点,教师不能够灵活改变讲授的方法和时长。

2 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药材自身的性质、调剂及制剂的需求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既传统又现代的综合性应用学科[3]。

2.1 中医药理论是中药炮制学的基础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是中药使用的最重要的特点,炮制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中药炮制的理论、工艺等均是在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四气五味理论、五味所入理论、升降沉浮理论、归经理论、毒性理论和补泻理论等。这些理论是中药炮制方法的选择、炮制辅料的选用、炮制火候的判断、炮制标准的制定等的依据。如炮制用辅料的选用时需要充分遵循中医五味所入的理论,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并以此推论得到“酒炒性升、姜炙则散、醋炙收敛、盐炙下行”的理论指导炮制用辅料的选择。以益智仁为例,其生品入脾、肾经,而盐炙后主入肾经,专于涩精缩尿。从化学和药理学的角度很难解释益智仁盐炙后作用的变化,而五味所入理论则很好的解释了这种作用变化的原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药炮制学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中医药思维,能够利用中医药理论解释药物的炮制机理。

2.2 现代药学理论是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效减毒,无论增效还和减毒往往是通过改变药物药效物质基础实现的,也就是说药物化学成分的改变是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炮制还有可能通过改变药物有效/毒成分的溶出、吸收、代谢等方面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这就涉及到现代药学中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淫羊藿油炙后增强了其温肾壮阳的作用,这种炮制作用从中医药理论的解读并不易解释,学生更难以理解,而现代研究发现淫羊藿油炙后其有效成分的吸收明显增加,进而增强了其温升壮阳的作用,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其炮制机理,还能够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现代药学的知识不仅能够解释某些药物的炮制机理,也可以指导改进某些药物的炮制方法。斑蝥是剧毒类中药,其传统炮制方法为米炒,原理是利用斑蝥中毒性成分斑蝥素的升华特点,减少了毒性成分的含量达到减毒的目的。传统的炮制方法虽然能够降低斑蝥的毒性,但同时也降低了斑蝥治疗肿瘤的药效,因为斑蝥素是斑蝥治疗肿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搞清其原理的基础上,现代采用碱处理的方法对斑蝥进行炮制,使斑蝥素转化为斑蝥酸钠,不仅降低了斑蝥的毒性,还使其治疗肿瘤的药效得到了增强。由此可见,科学思维对于学习中药炮制学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2.3 实践性强

中药炮制是为了满足药物临床需求的一项制药技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传统炮制对实践极其重视,多为师徒方式传授炮制技巧,尤其像“看水头”、“火候判断”等传统炮制标准的判断对实践依赖性极大。目前,实践却是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相对薄弱的环节,目前中药炮制实验教学对中药炮制的工艺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企业的饮片加工多采用机器操作,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4]。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了解洗药、切药、炒药、煅药等炮制设备,了解饮片生产实际生产流程,加深对中药炮制学的理解[4]。

3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可以在课中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提供平台,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可以为提供课件、视频和习题等教学资料,供学生课后查漏补缺,巩固学习。翻转课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饮片企业生产视频等实践教学资料,弥补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5]。总之,翻转课堂有利于改变目前中药炮制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以教为主、以学为辅”、“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工作[3]。

4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实施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实施将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准备好课件、视频、图片、问题和扩展资料等教学材料,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课中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组织答疑、报告会、小组讨论等交流活动,是学生内化课前学习的知识。课后复习、巩固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再次整理、上传教学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复习、巩固相关知识[5]。

5 结语

通过分析中药炮制学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发现中药炮制学与翻转课堂理念不谋而合,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将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斑蝥炮制中医药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斑蝥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治斑秃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