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成”目标视野下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2018-03-29吴传保曹小华

山东化工 2018年23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成才导师

严 平,吴传保,曹小华

(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高等教育应该有更高、更完善、更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目标指向,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1-4]。近年来我院积极实施“产联研赛训”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产学合作、多元联合、教研融合、以赛促学、强训提能”。在此背景下,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经过不断进行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面向学生“成人、成功、成才”,即“三成”目标的综合改革之路[5]。

“三成”目标中的成人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生活观、职业观、专业观,养成健全的人格。成功就是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追求、奋斗和成功的体验,体会到专业选择的成功、探索的成功、竞争中的成功、学习的成功等;成才是指培养学生成才的理想,形成成才的奋斗思路,感受到成才过程中奋斗取得的进步,预见到成才的可实现性和距离。

1 构建系统的专业导读和专业座谈体系,为“三成”描绘轮廓,指引方向,保驾护航

1.1 入学专业导读,全面启蒙大学生活,打开心灵和专业学习的窗户

为帮助学生消除专业偏见,正确认识专业,培养专业兴趣和自豪感,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规划,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积极实施入学专业导读。通过入学专业导读,新生入学转专业申请率由以往的20%左右降到了5%以下。

专业导读形式包括报告会、参观、首次座谈会、图片展示、视频展示等。报告会包括校友、企业家、名师及专业负责人的报告会等。参观形式包括参观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大学科技园和现代企业等。首次座谈会,是全体专业教师同新生的见面会和座谈会,集体答疑解惑。图片展示包括校友事迹、师生成果和专业学科建设成效的图片等。视频展示如金涌院士等主编的美丽化工视频等。

1.2 定期专业座谈,拂去心灵和专业学习中的灰尘,永葆心灵和专业学习的阳光

每学期召开1~2次专业教师和全体学生参与的师生座谈会,为同学们搭建一个集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平台,为同学们解惑,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为他们解决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继续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给予他们生活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不忘初心,开拓进取,继续在成功和成才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2 实施导师制,精准引导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

为织密学生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教师育人潜力,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大力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导师是呵护学生全面成长、帮助和指导学生成功、引领学生向着成才目标前进的责任人;每位同学都有一位成长、成功、成才的导师,每位导师指导学生不能超过6人,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密切的沟通交流机制,开展经常性的谈心,综合分析学生的秉性特点及各方面条件,结合学生的个人志向,定制学生的成功、成才计划,并指导和监督学生如何去实现;带领学生开展知识探索、技能训练、科研探索、产品开发,完成科技作品,规划参与各类竞赛方案。

3 着力提高教师能力,实现学生成长、成功、成才的全员育人

3.1 一博挂一企,深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为加强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便教师能更好地担任导师指导学生成功、成才,或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功成才,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积极推进实施了“一博挂一企”工程,即每一位博士教师挂职到一家企业进行锻炼,使其在企业中既学习实践知识,又提供技术服务,并以他们为纽带,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包含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书本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通过挂企锻炼,入企教师深刻领会了书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方法,延伸了书本知识,为知识插上了实践的翅膀,使得教师对课程的把握更深透了,讲起课来底气更足、胆量更大;使得本科生导师有了来自企业的接地气的课题和素材,显著提高了他们指导学生参与竞赛和研发的效益、效率。近两年来,通过一博挂一企,博士老师和企业建立了深刻的业务关系,增加了企业对博士教师的信任,校企成功签订合作项目7项,提高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3.2 一老带一新,让青年教师快速掌握教学本领

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实现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为每位新进教师安排了一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研功底深厚的老教师作为教学导师,从教案准备、课堂组织、师生互动、语言运用、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方面全面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工作。导师和新教师之间开展经常性相互听课。通过听导师的课,新教师直接学习导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通过听新教师的课,导师现场发现新教师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在课后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分析。此外,还定期开展座谈、研讨、学术沙龙活动。

通过实施新教师导师制,创新指导方法,新教师经过一个月就达到了较高的教学水平,多位新教师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比赛中获得奖励。

4 深度改革教学模式,释放教学活力

4.1 一人一模式,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九江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教师发挥创造力,发挥教学潜能,充分释放课程教学张力提供了非常开放包容的管理制度:允许教师教学一人一模式,允许教师采用一切合理可行的教学模式,只要通过学院审核备案便可施行,不受通常教学管理制度的约束,比如教师可以不在教室开展理论课教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带领学生到实训室、实验室、机房、企业开展理论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理论教学充分结合实践,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变死板教学为灵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2 一年一入企,校内教学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

目前高校普遍在学生毕业当年开展实习,但此时学生忙于毕业论文、考研、找工作,学习兴趣降低,而且前面所学知识有所遗忘,对企业生产情况没有什么铺垫,进入企业出现明显的“看不懂”、“不入戏”等情况,一部分学生对校内学习形成了惯性,在企业实习精神不集中,走马观花。

一年一入企措施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深入实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一个体现。一年一入企通过经常性实习、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实习,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实习模式的缺点。一年一入企将实习分散融入到校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安排实习,及时将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对号联系,并对下一年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对号联系进行预先提示[6]。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实现了有机结合,有效穿插,对复杂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分步消化,促进了课程学习,促进了学生工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一年一入企,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增加了学习兴趣,坚定了不忘初心的信念。

5 积极打造各种平台,为学生成功、成才提供舞台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潜力,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训练舞台,鼓励和指导他们参与训练,尽早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为学生成功、成才奠定基础。

训练体系包括实训体系、竞赛体系、科研体系。实训体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实训课程,如应用化学创新设计、创新实验、催化剂开发实验、日用化学品开发实验、涂料开发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训练等。竞赛体系包括国家、省、市、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竞赛平台,如互联网+、挑战杯、化工设计大赛等,还包括系列校内竞赛平台,如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安全竞赛等。鼓励学生在低年级即参与科学研究,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如理论探索或产品开发。通过丰富的科研内容、科研参与的自由性,树立学生的专业信念,尽快进入专业角色。

6 结语

“三成”目标视野下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近三年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5%、用人单位满意率95.2%,学生考研录取率为31.2%,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名列学校前列。期待和同行一起进一步完善和大力推广“三成”目标视野下专业综合改革,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成才导师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V eraW an g
导师榜
应用化学实验改革的研究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衡水学院为例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