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思考与改进

2018-03-29邢龙森刘荣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群体

邢龙森,刘荣群

(集美大学,福建厦门 361021)

如何有效开展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大学新生有效调适自我,和谐、顺利地开启大学生活,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热门话题。本文综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思考如何改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一、我国高校入学适应教育的现状

(一)入学适应教育的重点方向有偏差

当下国内高校普遍都很重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在入学阶段安排了多则一个礼拜、少则三两天的系列活动。但是,在总结这些教育系列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大多有适应之名而无适应之实,校规校纪、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学科专业、职业规划、防艾滋病等名目繁多、错综复杂,根本没有围绕适应这一主题和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的内容。这些教育内容大多是理论说教多于体验教学,且部分内容陈旧不堪,未能根据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形势的发展而更新换代。

(二)入学适应教育的师资力量单薄

辅导员作为专职从事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在大学新生入学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高校过度依赖辅导员,把过多的任务摊派到辅导员的肩上,使他们孤军奋战、力不从心,造成了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单薄、结构单一,教育功能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学新生入学阶段的教育不单单要求辅导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教师及时为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疏导他们在新环境、新阶段遇到的心理问题;二级院系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要帮助新生转变高中阶段应试教育下接受的学习理念,向他们传授正确、有效的专业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团委要积极发动学生社团来吸纳新生,用集体的温暖来减轻他们的焦虑与紧张。

(三)入学适应教育的方式手段已落后

目前高校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方式僵硬化、手段模式化的问题,开展的方式无非就是专题讲座、公共课程、主题班会等,利用PPT或者视频进行展示、讲解。这些沟通交流方式是单向的,基本上教师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二、大学新生的性格与心理特征

教育活动要清晰地确定对象主体,了解它的特征,遵循它的自身规律,才能行之有效。很多高校的入学适应教育花了大力气,但事倍功半,实效不强,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分析新生的普遍特征,倾听他们的共同心声,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从2008年开始,大学新生这一群体基本都是“90后”,只有准确地分析“90后”这一群体的性格共同特点与心理普遍特征,才能在开展入学适应教育过程中明确方向、抓住重点、对症下药。总的来说,“90后”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以下共同之处:

其一,主体意识强,但自主性弱。“90后”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远远超过“80后”。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市场经济得以充分发展并深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层面,自由竞争的理念暗含的思想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可以自主作出选择与决定、承担相应回报与代价的独立的个体。社会经济越发展,自由竞争的理念越深入人心,个体独立、主体意识越充分、普遍。“90后”群体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与主体价值,从不轻易放弃自己作出选择与决定的机会。他们倾向于听从自己的内心想法,自主作出决定。他们在社会公共舆论关注的焦点中不甘于围观、不怯于发声,通过各种媒介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发出自己的声音。

同时,“90后”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思考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自主性较弱。“90后”群体还未形成稳定、系统的逻辑分析能力,加之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尚浅,在思考、分析问题的时候并不能有效地联系客观现实,有时难免进行主观臆测,对各种主义思潮难以进行有效的辨别与思考,从而容易在各种理论中左右摇摆、失去自我。

其二,求知欲强,但专注度低。“90后”大学生群体对周边社会乃至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的心理,不满足于书本中的知识,更倾向于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对社会上出现的舆论热点极其关注,热衷于通过微文推送、转发评论等方式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这些大学生群体通过现代网络手段对世界进行观察、认知,知识来源和获取手段十分丰富,这大大提高了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兴趣以及求知欲。

同时,“90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专注度低的问题,遇到一些深奥复杂的问题时若通过一些尝试、分析无法解决,往往会降低兴趣点和关注度,进而放弃对深刻而复杂问题的探究。广泛的知识获取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但也容易分散他们对有关问题的兴趣点,使他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不容易看透本质。

其三,乐观积极,但抗压力差。“90后”大学生群体出生于国家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年代,社会建设热火朝天,新事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国家经济腾飞所带来的希望与憧憬中。“90后”群体衣食无忧,乐观积极,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对社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同时,在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群体抗压能力不强,容易在受到打击后失去信心,甚至一蹶不振。

三、增强入学适应教育实效性的原则与对策

(一)阶段化

要扩大入学适应教育的覆盖范围与时间跨度,把入学适应教育科学地分为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三个阶段,即从寄出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入学报到前的宣传教育、入学报到初期的认识教育、军训结束后的巩固教育。各个阶段各有侧重,层层递进。

在宣传教育阶段,可以把学校的校情校史、办学条件、学科专业等宣传资料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方便他们提前熟悉、了解学校情况;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及以专业为单位的新生QQ群,及时发布学校的新闻动态、迎新安排与进展,提醒新生在入学报到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安排专人在新生QQ群关注新生的发言与讨论动态,及时解答新生提出的问题与疑惑。

在认识教育阶段,要做好新生入学报到时的服务保障工作,发动学生社团、学生党员、专业教师、政工干部等方面的力量,以饱满、热情、真诚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生的到来,让新生踏进校门时能感受到学校师生对他们的关心与热爱,给他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他们卸下初到陌生环境时的紧张与局促心理。要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及周边环境,包括教室的位置与分布、政工干部与专业教师的办公时间与地点、周边的公交站台及线路、附近的美食美景地图等,减轻新生在未知环境中的焦虑与不安。要开展一系列以适应为主线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他们在这种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自己与室友、同学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专业的培养要求、课程安排,并树立科学有效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法。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展巩固教育有助于巩固已有的教育效果,加强适应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巩固教育阶段,通过开展大学新生心理普查,识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程,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梳理与减轻心理负担,预防心理适应障碍的产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助理、班干部等各方面的力量要多管齐下,通过日常生活接触、QQ群聊天、朋友圈状态等渠道,及时关注同学思想动态;要建立积极、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新生创造正面、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招新,把大一新生纳入到集体中,鼓励他们主动发挥个人能力,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活动,以获得归属感、存在感、成就感。

(二)系统化

首先,要科学地建立完整、多元的入学适应教育师资结构,根据政工干部、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后勤、学生处的专长与优势,合理分工,围绕着服务新生、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共同目标,团结协作,相互促进。

其次,要围绕着适应这一核心和目的,科学地开展校园环境、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校规校纪、安全稳定、素质拓展、专业教育等相关专题教育。在新生入学后存在适应障碍的众多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际交往困难。在地缘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差异、饮食文化差异相当大的宿舍中,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种集体生活,出现内心反感、排斥、憎恶等不良情绪。因此,要特别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宿舍内部的人际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注重专业教育,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法,尤其要注意那些志愿被调剂的新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科专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此外,还要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大学新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他们从社会舆论中学习善恶、美丑的定义,对照社会榜样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社会支持越正面,学生的社会化越充分,适应性越强。同时,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不可或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心理特质受到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影响特别大。因此,要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双向沟通。如果新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要争取其家长的配合,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中的日常表现和心理状况。当然,学生家长不应该给学生过高的要求与过大的压力,而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自由。

(三)创新化

要正视入学适应教育中的理念与内容、形式的落后、陈旧问题,创新方法方式,以学生为本,倾听新生呼声,从他们的需求出发,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手段推进适应教育。可以通过参观走访优秀校友企业来开展校情校史教育,激发新生的爱校之情与奋斗意志;通过班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来开展人际交往教育,促进新生的自我认识,提高他们的集体凝聚力与团体合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来开展校规校纪、安全稳定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

还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形势,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贴近“90后”群体的日常行为习惯,与时俱进地创新适应教育的内容。要关注互联网对大学新生的影响,关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贷款、分期付款等新事物对大学新生的消费诱惑。大学新生群体辨识能力差,风险意识不足,喜欢追求高端电子产品、名牌化妆品等与自身消费能力不符的事物。互联网借贷平台打着“低门槛、无需抵押”等宣传字眼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渗透,容易使大学生群体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因此,有必要教育大学生防范网贷陷阱,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四、结语

高校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帮助学生及时转换角色、适应新环境、开启新生活为目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科学谋划,落实阶段化、系统化、创新化原则,不断提高适应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开始大学生活。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群体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