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研究

2018-03-29王文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区块供应链融资

王文杰

(厦门华厦学院 商管系,福建 厦门 361024)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充当了经济增长的引擎,有着吸纳就业人口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据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吸纳了近80%的城镇就业人口,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超过全国GDP的60%。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特别是在通过降低社会金融杠杆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愈显突出。融资问题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桎梏。

供应链金融为国际著名咨询服务机构Aberdeen Group率先提出,是银行专门针对产业供应链设计的、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它将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捆绑成整体,在确保供应链企业贸易真实的情况下,采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以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服务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已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自深圳发展银行(现为平安银行)于2006年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起,国内银行便纷纷加入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争夺战中。然而,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主导,核心企业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空前强大,大部分风险集中于核心企业和银行而非借款的中小企业等问题成为制约供应链金融继续发展的屏障。最近几年,一种名为“区块链(Blockchain)”的技术应运而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并被尝试应用于金融领域,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与存储、不可篡改性、带有时间戳的区块结构、智能合约、共识机制”正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那么,能否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理念对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一些尝试性创新,以便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呢?

一、传统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供应链金融围绕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将核心企业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通盘考虑,为供应链条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供应链金融业务自国内银行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规模不断扩大,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中小企业直接获取银行授信受限,融资渠道窄

当前,中小企业依托供应链金融获得授信,主要借助于核心企业,银行仍无法直接对中小企业授信,原因在于全国征信系统亟待完善,银企(“企”指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为严重。为规避风险,银行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杠杆衍生对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授信,但也局限于一级供应商和一级经销商。对与核心企业无直接采购或销售合约的二级及以上的供应商或经销商,银行无法真实有效甄别交易记录,便以常规手段要求二级及以上供应商或经销商提供抵押或信用保证等方式。中小企业囿于自身规模小、无有效抵押贷款等诸多因素,往往无法直接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

(二)中小企业链上话语权薄弱,融资成本高

与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关键角色的核心企业相比,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显然处于弱势。鉴于参与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难以估量、短时间内所获得的直接收益难有收效,核心企业可能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转嫁成本或提出更多要求,例如在为上游中小企业(供应商)融资担保时要求提高赊销比例或降低原材料价格,要求下游中小企业(经销商)提前支付货款等。上下游中小企业常常会因为经营压力和融资困难不得不接受苛刻条件。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

(三)核心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融资受钳制

银行为降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目前普遍采取的做法是由核心企业承担责任或对获取供应链金融的全量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就前一做法而言,银行主要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而对上下游企业授信,故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核心企业拥有重大的风险连带责任。如果核心企业不愿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将导致银行相关业务难以顺利开展。就后一做法而言,银行自身需要承担风险,其必然需要掌握供应链业务过程的全量数据以便风险分析。但在实际操作中,核心企业往往因商业机密和数据的隐私性而不愿意提供全量数据,这成为了供应链条上的中小企业融资的鸿沟和瓶颈。

(四)供应链行业对外透明度差,中小企业融资较难

供应链涵盖从原材料到成品制成再到流通至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覆盖数百个阶段,跨越数十个地理区域。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逻辑在于试图打通传统产业链的阻塞点,让资金在链条上充分流动。但是,如果在线商流与线下物流信息不能透明,意味着无法借助可靠途径验证及确认产品的真正价值和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如果出现质押物质量或权属有瑕疵、伪造购销合同、链条上企业恶意串通骗取贷款等情况,银行将面临巨大风险。作为资金出借方的银行必然对产品(押品)的价值与控制权、交易记录产生风险疑虑,进而谨慎对待处在链条上非核心企业的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广。

(五)传统模式交易成本高居不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低

银行是否提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取决于这一链条上的采购、销售等必要信息是否透明且可信赖。核心企业因有较强的经营实力而容易获取银行的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核心企业依靠自身科技系统,就有足够能力整合链条上参与各方的真实交易信息并清晰呈现给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高度依赖手工操作,需要繁琐的审阅、检验各式各样纸质交易单据的作业流程,造成时间和营运成本大、操作失误率高。以应收账款为例,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需由应付账款方、增信机构、保理机构共同参与,且经信任机构完成相应认证和账务处理,所耗费成本大、时间长。银行在为供应链上的各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需在未来利息收益与业务成本、潜在违约风险等方面综合权衡。与其他客户相比,中小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违约成本高等特点。故而,银行只能通过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以弥补业务成本,制约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能力。

二、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耦合点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及其创新优势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一文中,由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学者于2008年10月提出。中本聪设计发布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即比特币代码的先行版本,而比特币代码的底层协议技术便是区块链技术的雏形。随后,经过不断的提炼和完善,独立的区块链技术得以形成。

区块链是一种链式数据结构,以时间先后为标准、以链条的形式组合区块数据而成。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模式,通过链块数据检验和保存数据,以分布式节点共识机制产生和刷新数据,利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送和访问安全性,采取智能合约(由自动化脚本代码构成)编辑和操作数据。区块链技术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性。

第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的检验、记录、保存、传送等环节中,用纯数学方法在一个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分布式的节点间信任关系,形成可信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

第二是分布式记账与存储。区块链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集中存储模式下可能出现的服务器崩溃故障,这得益于区块链的记账和存储功能由每一节点共同参与。分布式记账与存储功能使区块链系统在操作过程中拥有非常强的容错能力,即便在总账中的某些节点出现错误,也不影响整个总账的运转和现有数据的存储与更新。此外,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个由所有节点组成的超大型总账,所有交易的发生信息,包括开户、交易、登记、支付、结算等,都可以存储在这个超大型总账中,使商业模式极具包容性。

第三是带有时间戳的区块结构。区块链采用带有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存储数据(类似于记账),形成了一个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账簿,具有极强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

第四是不可篡改性。数据若经检验并被添加于区块链上,将被长期保存,即使是单个或某几个节点也不能更改总账信息(除非51%以上的节点被操纵,这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区块链数据稳定,系统可靠性高。

第五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预先编辑的以数据语言记录的条款。一旦触发,智能合约就执行相应的条款或记录条款是否被执行。换句话说,智能合约是将具体条款以计算机语言而非法律语言记录的智能化合同。

第六是共识机制。在区块链技术中来自不同区域的节点共同参与决策和记录所有的交易记录,而控制决策规则的就是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决定哪些节点参与记账以及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的技术手段和机制。

(二)耦合点分析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重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作为当下信息技术“风口”的区块链是一个信用机器,能消除供应链金融的那些痛点。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耦合”,成为突破现有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1.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以增强中小企业链上话语权

传统供应链金融依仗“中心”,即有高信用的核心企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融资支持主要依靠核心企业的担保或者核心企业所提供的供应链业务过程的全量数据。实际操作中,核心企业常常会凭借所处强势地位转嫁成本或者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而不愿提供全量数据,造成供应链上其它中小企业受制于人。同时,银行几乎不掌握实体的贸易信息,将会增加银行的审核成本,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区块链系统是由大量节点共同组成一个“Peer-to-Peer”的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管理部门存在,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平等参与,系统的每个节点都参与数据的记录与验证,并将计算结果通过分布式传播至各节点;在部分节点遭受损坏的情况下,整个账本数据的运作并不会受到影响,账本数据由供应链上参与方共同维护,使得它的所有者、数据存储、交易验证都呈现多中心的特征。此外,区块链技术以Merkle树形式散列交易,可以让附近的区块成为“旁证”,少了“中心”的供应链,可以减少金融领域中的资产登记、流通、交易、保理环节,节省共享凭证、审核凭证、审核交易等成本。从这个角度去看,区块链技术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话语权,同时也可以改变风险较大集中于核心企业的弊端,给整个供应链金融领域带来价值。

2.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带有时间戳的区块结构,可以实现供应链透明化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受制于整个供应链行业的低透明度。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引入核心企业、仓储监管公司等风险控制变量,帮助链条上参与的企业盘活流动资产以解决融资问题。然而,整条供应链信息存在着不流畅、不透明的情况,这是因为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核心企业、供应商、物流企业、仓储监管公司、银行等参与主体分别掌握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类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交易事项的进展情况,由此影响着整个链条的效率,也让整个供应链信用体系无法建立。鉴于供应链贸易背景真实性无法很好地确认,银行往往“一刀切”地对中小企业采取限贷、延贷和禁贷等措施,很多原本可开展的融资项目因此被“误杀”。区块链技术自带的时间戳与数据不可篡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问题。供应链参与各方都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并获取各自在该供应链各环节中的第一手的真实、有效的信息。每笔交易生成网络节点,其信息由全网认证,物流信息随时体现货物地理位置的变动,及时将支付的更新通知收款方与银行,应付(收)账款信息及时并准确地传输给交易双方与银行,仓储监管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被快捷地提供给企业及提供动产质押融资的银行。由于各个环节信息孤岛问题得到解决,行业信息的整体透明度得以提高。全新、可靠的供应链信用体系的构建解决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信用风险问题,使银行可以重新评估风险控制模型,进而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可靠和稳定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3.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可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在对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业务贷后管理时,需要检查抵押品的状态与价值,不可避免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较高的运营成本,从而推高供应链上各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等特性将大幅度减少人工干预,实现数字化纸质作业方案。包括供货商、采购商、银行等在内的参与各方可以共享数据,供应链的每一环节实时可见,使工作效率提升,并大幅降低手工交易导致的失误率。一定程度上说,传统供应链金融各流程环节存在的一些困难,如交易滞后、欺诈和操作风险,预计将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得到解决。另外,还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开发可编程的数字票据,基于智能合约的特性使得票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备了可编程性,可在公开透明、多方见证的情况下进行拆分与转移,这相当于变革商业体系中的信用,让信用可以传导,由此破除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信用无法多级传递的弊端,势必降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总体而言,引入区块链技术重塑供应链金融是解决当前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效方案之一。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话语权,让其平等参与供应链条上的企业谈判;实现供应链透明化,重新建立供应链信用体系;提高供应链业务交易信息化水平,并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等。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有必要理性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本文从技术、金融监管、生态体系等层面分析传统供应链金融引入区块链技术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策略,希冀区块链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而服务。

(一)技术层面

在数据安全性上,区块链技术保证交易记录可靠性的基础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密钥的生成、保管、导入都是常见的风险来源,原因在于密钥生成环节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在保管环节没有分别保管三段密钥,而且没有保管记录,在导入环节上缺乏自动机制遏制传递密钥的违规行为。为了规避融资风险,银行信贷人员应重点关注密钥的管理。在维护、执行契约关系和契约原则方面,区块链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智能合约功能。智能合约是安装在区块链网络节点中离散的计算机程序组件,很有可能存在合约在设计中就被设计者设置陷阱或在运转中被黑客攻击的技术风险。然而,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往往无法发现智能合约的潜在的安全漏洞。例如,2016年6月,德国最大众筹项目The DAO就曾因为运行了有漏洞的智能合约而造成价值高达六千万美元的虚拟货币被黑客窃取。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完善智能合约的安全性。

(二)金融监管层面

第一方面,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由参与各方平等地共同维护,保证了数据真实性。然而去中心化也意味着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机构可能难以对主体进行监督和控制。在当前金融行业的中心监管更加趋于严格的现实背景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原则”直接触及现行经济制度,间接地提出了制度变革的诉求,自然会引起较大的社会争议。第二方面,区块链应用于金融领域兼具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共同特点,故而目前单独一方的监管机构和体制很难覆盖到这项新技术的方方面面。监管分工不明确及相关法律和制度建立的滞后,导致在区块链技术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空隙和监管空缺,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因此,要想有效地让区块链技术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探索新型监管方式、建立包容性监管机制、健全相应的监管配套措施等一系列工作有待积极跟进。

(三)生态体系层面

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成熟领域主要还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更广阔、更深入的应用探索才刚刚开始。目前国内外对区块链行业标准的研究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比如:区块链的开发与部署缺乏标准化引导;与区块链相关的基础、业务和应用、过程和方法、可信和互操作、信息安全等方面未形成较完善的技术和方案;区块链技术应用实验没有经历过市场和行业的充分检验等,导致区块链生态体系发展碎片化、脆弱化。需要重视的是,技术的标准化是必须且必要的。从政府角度来看,在政策规划、市场监管上,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可以在区块链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使用安全度。因此,制定区块链标准势在必行。可喜的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于2016年10月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第一次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标准化路线图,这标志着我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标准统一工作的开始。

四、结语

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银行业应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简括地说,就是鼓励银行业利用“互联网+”思维方式与科技手段推进金融业改革、创新,并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等实体产业落到实处,实现普惠金融。国内银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推行十年有余,颇具规模,但相对于中小企业庞大的数量和融资需求仍是杯水车薪。国外知名银行,如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纷纷在内部建立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平台或者申请相关专利。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很可能推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纵深发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使银行业真正实现“注重创新和改革”和“注重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区块供应链融资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